“目前将會以穩為主,不會太差,也不會太好,維持慢慢減速的情況。”
觀點網 2024年已到最後倒數階段,面對經濟和内需疲弱、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多重挑戰下,内地今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總算是順利完成。
“從增長率來看,基本上減速的情況一定會出現。”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對觀點新媒體如是說。
法國外貿銀行是法國BPCE集團旗下的投資銀行,是繼法國農業信貸銀行之後的第二大銀行。從外資的角度,吳卓殷認為,明年内地經濟将會以穩為主,“不會太差,也不會太好,是一個慢慢減速的情況”。
根據法國外貿銀行最新發表的報告,内地在2025年将面臨多重挑戰,可能進一步壓制經濟增長,料明年增速或進一步放緩至4.5%。
該行此前預測,2024年内地經濟增長為4.8%。
吳卓殷指,目前情況來看,中央政府似乎接受了經濟維持在一定的減速區間内,“從政策層面,官方會以這樣的方式調控經濟”。他相信,很難會推出非常大的經濟措施,足以将整體經濟增長重新推到一個很高的水平,因此不會出現“V”型反彈。
“如果美國加征關稅來得比較大,影響經濟比較多,那麼可以多發債、多建基建項目,利息再多減一些。”從貨币政策方面,吳卓殷認為未來會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
“如果要改善經濟,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他預期,先是降準,然後到明年人行會繼續降息,“把成本壓下去,要買房的居民壓力沒有那麼大,另外企業融資也會比較容易”。
吳卓殷進一步表示,目前政策制定者桌面上,有着不同的計劃組合。要推出什麼,主要視乎壓力有多大。不過,無論是房地産市場方面還是地方政府需要購買存量房,或是化債,這些其實都需要銀行資金幫助,“如果不降準的話,錢從哪里來?”
“還一個比較大可能的是降息,至少會改變預期。當其他政策沒有太大效果的時候,降息可以有比較大的效果,而且是成本比較低的一個選擇。”
他相信,房地産闆塊一定會繼續放松,因為已沒有别的選擇。預期明年房地産行業仍是整頓期,房地産投資可能仍會是負值,到2026年才能開始看到穩定。
事實上,恰如冬天天氣般,内地經濟目前仍處于嚴寒。不論國企或民企,利潤都在下跌,“困難”兩字成為大家的關鍵詞。吳卓殷亦指,在此環境下投資亦趨向保守,尤其是制造業。
由于價格競争、需求減少,經營陷入困難,毛利率亦拉低。根據法國外貿銀行發表的報告,内地企業淨收入連續兩年受壓、淨利率下跌,财政健康水平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惡化。
在本地經濟下行以及激烈的行業競争中,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開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發展空間。
中國企業對出海的需求日益增強,據商務部(MOFCOM)口徑,截至2023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ODI,美元計價)已連續四年增長;根據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的統計資料,在2024年首八個月,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ODI)達到7894.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2.5%。中國投資者在151個國家和地區中的6762家境外企業進行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總額為6692.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4.3%。
中國企業出海業務已成趨勢,吳卓殷也認為,在目前内地内卷的競争情況下,本地市場毛利率越來越低,不發展海外市場,未來企業賺錢能力就沒有那麼高。
所以,出海對于企業來說可能有機會提升盈利,這是個利好。但對于整個經濟最後的影響,可能就會比較難估計。
“除非有其他新的工作崗位可以吸收勞動力,不然對于本地經濟将會帶來一定沖擊或是壓力。”
對于市場不少聲音将中國的經歷與日本類比,認為中國将重走日本老路,吳卓殷認為,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上,中國跟數十年前的日本是有點像。從經濟需求的層面,過去日本大部分支撐政府的收入,是海外的生産線業務等,“未來外部收益可以幫忙解決很多本地問題,我不覺得這是一件很壞的事情。”
不過他認為,日本跟中國不同的是,日本當年仍未到人口老齡化的拐點,制造業其實仍處于快速增長階段,而中國目前已處于人口老齡化拐點,過去幾年自動化也令不少工作崗位消失。
事實上,中國正積極吸引外資,吳卓殷指,過去中國經濟經歷高速增長,不少企業賺錢容易,即使面對不同類型的風險,他們還是樂意來賺錢。
“相比以前可能是一些比較長期的投資,現在很多都是比較中期的操作,大約三到五年。以前至少可以看好十年趨勢,但目前五年後的風險已很難預判”。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先生的訪問實錄(節選):
觀點新媒體:今年是不是最壞情況?明年會好過今年嗎?
吳卓殷:從增長率來看,基本上減速的情況一定會出現。我們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4.8%,然後明年是4.5%。
從政策角度來看,其實跟市場預期有很大的落差,有可能很多企業家覺得政府要把經濟重新搞上去,但目前看來政府接受了經濟維持在一定的減速區間。
若紅線是4.5%左右的話,相信不會做多,也不會做少。如果美國加征關稅來得比較大,影響經濟比較多,那就多發點債,多建點基建項目,然後利息多減一些。
很難看到突然所有事情都非常好,或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經濟措施出來,把經濟增長重新推到很高的水平。因此,目前将會以穩為主,不會太差,也不會太好,維持慢慢減速的情況。
觀點新媒體:可否分享您對政策的預期?
吳卓殷:貨币政策方面,會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如果想把經濟做好,這是短期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把成本壓下去。居民如果要買房的話,壓力沒有那麼大;企業要融資的話,也比較容易。
稍後我們會看到降準,降息可能就等到明年。
目前在政策制定者桌面上,有着不同的計劃組合,主要視乎壓力有多大才決定要推出什麼。
為什麼可以降準?無論是房地産方面還是地方政府購買存量房,或是化債,其實都需要銀行資金幫助,如果不降準的話,錢從哪里來?
這些基本上都是跟随現在政策的動作,至于其他更多的可能,後續還要觀望一下。
觀點新媒體:怎樣看房地産行業的情況?
吳卓殷:房地産其實沒有别的選擇,一定要繼續放松。已經出來的政策,比如像存量房等,不放松的話,明年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
明年仍是整頓期,房地産投資可能仍将是負值,到2026年會穩定一點,不會再下降。
現在看到有一些政策出台,部分城市有好轉的迹象,但整體來說,信貸增長還沒有回來。
觀點新媒體:明年房地産銷售能穩住嗎?
吳卓殷:我覺得要看最終利率調整多少。
如果調整一個百分點的話,還是比較有力的。現在首付比例已經降低,問題是居民願不願意加杠杆。因為過去幾年大家比較保守,有錢先存下來,或是買債券和理财産品,其實還是比較悲觀的情緒。
比較大幅度的降息,至少會改變預期。當其他政策沒有太大效果的時候,降息可以有比較大的作用,而且是成本比較低的一個選擇。
觀點新媒體:内地企業出海會帶來什麼影響?
吳卓殷:目前内地的内卷競争,導致毛利率越來越低,不發展海外市場的話,未來企業賺錢能力就沒有那麼高。
所以,出海對于企業來說,有機會提升盈利,這是利好;但對于整體經濟的影響比較難評估。除非有其他新的工作崗位可以吸收勞動力,不然對于本地經濟會帶來一定沖擊或壓力。
法國外貿銀行發表報告也指出,内地企業淨收入連續兩年受壓、淨利率下跌,财政健康水平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惡化。
觀點新媒體:政治因素會影響外資來中國投資嗎?
吳卓殷:過去中國經濟增長的很快,很多企業賺錢比較容易,因此就算有不同類型的風險,外資還是很願意賺這個錢。
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其實還有宏觀因素存在。比如科技行業,跨境投資難度會比較高,不太知道未來會怎樣發展。一些沒有那麼敏感的行業,不存在政治因素,貿易政策可能會有博弈的情況,但還是會有一些行業吸引投資者。
不過,相比以前有較多長期投資,現在更多會是中期操作,可能三到五年,因為五年後的風險很難預判。以前至少可以看好十年的趨勢,現在很難預判。
投資增長雖然沒有以前那麼高,但是不會完全沒有企業對中國市場感興趣,沒有到這種地步。
任何跨境活動都是好的,因為有資金流、匯率變化,或者融資機會。無論是外資進入中國還是中國企業出海,對于業務都是有利好的。
穿過風暴 | 你是一船之長,世界沒有比這更美妙的景象。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