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商業這條路走得並不容易,幾經周折後再度高舉發展大旗,“主流購物中心開發運營商”的雄心還在路上。
地産股聯袂物管股大漲,龍湖集團、碧桂園服務、華潤萬象生活、碧桂園、華潤置地等股份領漲恒生指數。
這筆股權乃由歐宗荣于2022年轉讓予華博,即劉平山旗下公司。
雖然“萬村計劃”因企業戰略原因走入舞台背面,但這套商業邏輯並沒有就此擱淺。
多年前,面對地産主業不确定性,包括保利在内的許多房企開啟了擴表之旅;如今,面對主業不确定性,它們主動縮表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若本次重組計劃能真正落實,那中梁控股将可以暫時從境外債泥潭里脫身而出。
資本加持下,圓心在各大醫院門前不斷拓店擴張,但始終未能實現“醫-患-藥-險”圓圈的盈利閉環。
對房企而言,ESG能夠達到的實際意義更為重要。
雖然走到了核心資産被法拍這一步,但是世茂在2021年下半年出現流動性危機以來,也在自救道路上做出過不少努力。
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只是衆多新變動之一。
“明年再見可交出更好的成績表。”
快錢似乎最終成為了萬達回籠資金的棋子,當初的金融夢想早已一去不返。
“正是這兩年,給企業提供了升級、修煉的機會。”
昔日地産行業叱咤風雲的企業話事人,也要在低潮時接受命運的安排。
美聯儲持續加息動作,實實在在影響着領展的業績表現。
“未來可持續性将不再是可選項,而是成為區分同質化産品的關鍵因素。”
短短兩日,華潤置地在全國各地擴儲,共砍下6宗地塊,成交總價合計約174億元。
在行業變革背景下,這些行動的出發點似乎並不僅僅在于“綠色”。
融創中國的商業業務,因2017年與萬達那一場世紀大交易,得到了迅速補充。
本輪供地9宗涉宅地全部出讓,攬金約97.73億元,最高成交樓面價3.68萬元/平方米,最高溢價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