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茶餐廳和翠華品牌仍未失去價值,關鍵點在于如何演繹“老歌新唱”。
觀點網 “撈丁加底,方包走油飛邊,茶走行街。”這段猶如黑道暗語“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般的點餐術語,體現出香港獨有的茶餐廳飲食文化和風俗背景。
皆因“時間就是金錢”,在這個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金融商業之都,似乎點餐的速度慢一點,就會将全天的生活節奏打亂。
資料顯示,茶餐廳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香港英治時期。當時在高級西餐廳務工卻又無法在内消費的華人,将工作上接觸到的西式餐點帶向普羅大衆,並加強了本地化屬性。
例如,為照顧碼頭和建築工地上勞工的需求,因此才有“三點三飲下午茶”之慣例,也誕生了港式奶茶這樣茶濃度高、多糖分的提神飲料,和菠蘿油、三明治、多士、蛋撻等能暫時填飽肚子的茶歇餐品。
從茶檔、冰室開始,香港社會逐漸形成了平民化飲食集大成者——茶餐廳。
風靡之後,茶餐廳在1990年代登陸内地,以廣東為跳闆向全國擴張。在這個新的市場,守成與創新、原生港式與粵式港風不斷碰撞,不同品牌之間互相競争又此消彼長。
從一段辛酸的歷史中誕生,如今煥發新機。經過将近30年的發展,茶餐廳逐漸成為國内一種重要的食肆類型,也從未停止變革。
翠華集團中國區行政總裁唐一瀚,見證了其中的發展變遷。
見證者
在廣州天匯廣場igc負一層的翠華餐廳與唐一瀚成功會面。
這是翠華集團在廣州核心商圈「珠江新城」最有代表性的分店,店内有個專用的廂房,用于唐一瀚日常工作會客,可更貼近一線市場。
據悉,每天繁忙的工作之余,唐一瀚會不時現身詢問顧客對菜品的意見,也會抽查當天餐廳的出品。
唐一瀚認為,與一線保持緊密聯繫是經營餐飲集團的必要素質。在他的執掌下,幾年來翠華集團内部員工,無論職務高低、職别如何,都需要有一線工作經驗。
這種别具一格的思維,來自唐一瀚自己的親身經歷。
唐一瀚出身草根,為減輕家庭負擔,15歲便進入社會,依靠半工半讀來資助生活。他進入香港一家知名連鎖快餐店,從餐廳後廚做起,幾年後正式入職,随即作為儲備幹部被派往内地開拓市場。
将近30年的堅持,生出累累碩果。自1992年進入内地起,唐一瀚帶領團隊在全國各地開出超過100家餐廳,将該品牌在内地的發展帶上新高度。
2018年,唐一瀚加入翠華集團,幫助這個顯露頹勢的品牌煥發新機。在此期間,他親歷了中國商業地産和餐飲行業的起步、發展、成熟,也深谙個中的沉浮規律。
唐一瀚談起自己初來乍到的所見所聞:“30年前並沒有商業地産這個概念,品牌不多,當時人們更習慣去步行街。”
步行街由人們趕集趁墟的行動自發而來,形成一條專門的商業街,例如深圳的東門老街。
深圳是唐一瀚初到内地落腳的第一個城市,“步行街逐漸難以滿足人們需求,後來就有了超市和百貨。”
他談到了華強北的萬佳百貨,是當時在深圳異軍突起的標志性商場。該項目為倉儲自選超市,與目前火熱的倉儲會員店模式類似,在3000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内,将日用品、柴米油鹽、蔬菜水果等商品陳列在貨架上。
資料顯示,萬佳百貨華強北店于1994年7月17日開門,營業首日便實現24萬元營業額,創造紀錄,受歡迎程度與Costco開市客龍華店今年初的開業盛況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萬佳百貨帶動下,整個90年代中後期,深圳涌現了歲寶、茂業、太陽、海雅等一批商超百貨企業,也自然迎來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巨頭的進駐。
進入21世紀,商業地産主流被體量更大、體驗更好,能承載更多客流和商鋪的購物中心所代替。但商業地産多年變遷,卻也離不開兩個要點——尋找消費的中心點;打出差異化。
餐飲行業也遵循這個道理,選址、産品和品牌,決定了一個餐飲企業的發展路徑和最終走向。
其中,品牌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尤其在當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消費者對某個牌子的觀感瞬息萬變,如何讓品牌歷久彌新,持續迸發活力,由主理人的眼界所決定。
加減法
回顧翠華集團的發展歷程,前身為1967年在香港旺角甘霖街開業的一間冰室。1980年代,冰室轉型為茶餐廳,選址九龍東北新蒲崗,並逐漸成為香港本土最負盛名的茶餐廳品牌之一。
2009年,翠華進軍内地市場,以高端港式茶餐廳為定位,在上海開出内地第一家分店。
當時自成一派的茶餐廳,作為一種新鮮潮流標識被内地消費者青睐。茶餐廳門店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不斷涌現,並陸續在深圳、杭州、武漢等強二線城市站穩腳跟。
翠華亦自然乘風而起,門店數量迅速拓展,人氣愈高。最終于2012年11月登陸港交所主闆,成為港式茶餐廳第一股。
但不久,新零售時代到來,國民品牌迅速崛起。随着光環褪去,茶餐廳高歌猛進的勢頭慢了下來。營收增幅下滑,開店計劃受阻,甚至門店數量大幅減少,翠華也不例外。
自2020年起,受到冷落的茶餐廳似乎重新受到了追捧,被認為是Z世代體驗式消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賽道復興固然可喜,但激烈的競争似乎為翠華帶來了新的問題。在唐一瀚看來,這些都需要用平常心和長遠眼光去看待。
“沒有任何一間網紅店能長期保持這樣的定位。”唐一瀚稱,網紅店最終的結局,要麼消失,要麼融合成為大衆生活的一部分。
據了解,在唐一瀚加盟同年,翠華集團就開始調整内地市場定位,提出要做“生活的一部分”。
“打造一個品牌,首先要學會‘找準自身定位’。”唐一瀚如是解讀。
為此,翠華有自己的堅持,包括将堅持一貫以來較高端有品味的定位。“(高端)並不意味着脫離市民大衆。”唐一瀚稱:“消費者來到翠華,想着今天要休息一下,吃一頓好的犒勞一下自己,這便是我們的定位。”
在他看來,翠華一個十分重要的使命,便是将香港地道的茶餐廳文化帶往中國内地,從而為顧客形成獨家的體驗。
按照唐一瀚的規劃,翠華集團不會為迎合主流做改變根源的事情,並最終與茶餐廳文化劃上等号,“讓大家一提到茶餐廳就會想起翠華,差異化與品牌認知度正由此而來。”
因此,“時至今日,仍然有消費者是為打卡而專門到翠華來”。
産品上,翠華以蛋撻、菠蘿包、奶茶等有歷史且能代表香港飲食文化的作為主推單品,“專門做好。”截至目前,翠華港式奶茶的茶底仍然是用特别調制紅茶粉,采用循環式的沖泡模式,充分萃取茶的香味及茶味,,“顧客喝的一杯奶茶,其實是喝着一種最傳統的文化。”
門店方面,翠華也不以“量”取勝,着重在“質”上面。
“因為當我要将翠華變成一個有品味的餐廳,本質上就不可以大量開發。”唐一瀚表示,目前翠華的策略是專注大灣區發展,作為從香港來的品牌,這里最具天時地利人和。
鑒于管理成本、物流成本、協同效應方面的考慮,翠華短時間也不會跨區域全國布局。在某個區域“插旗”式開設門店,追求門店數量和範圍絕對值,可能适得其反。
唐一瀚補充:“原本(翠華)在武漢也有門店,後來也将它結束掉了。”
資料顯示,目前翠華全國門店數量共36家,最主要集中在大灣區和長三角。其中,廣州為門店最多的城市,數量達到11家,但也盡量做到單個行政區域或商圈内只有1個門店。
任何一個品牌都不可能有永久的生命周期,如何在品牌下行時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接觸更多新的顧客,保持住市占率?
唐一瀚的做法是,為翠華開設新的門店類型“翠華Express”,定位是一個“坪效高的快線,價格和出品沒有變化,只是出餐速度會更快,以外帶為主,面積會更小。”
目前,“翠華Express”開店選址包括廣州地鐵體育西站C出口旁,以及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航站樓内。其中,“深圳機場的門店,現在天天出現排隊的情況”。
事實證明,港式茶餐廳和翠華品牌仍未失去價值,關鍵點在于如何演繹“老歌新唱”。
創新品牌打造新成長曲線,讓新品牌形成協同互補主品牌孵展望未來,随着線下傳統服務的數字化轉型,翠華也在不斷升級流程可視化、操作自動化、決策智能化、營銷定制化等多種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效率。翠華也不忘初心,以香港為根,繼續為宏揚香港味道文化傳承大中華及世界各地為目標。
撰文:劉子棟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