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政策是繼自然資源部等機構發布指導目錄後的首個明确響應這一方向、從供給端嚴控工業標準廠房增量的地方政策。
觀點指數 在7月2日觀點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增量受限 | 2025年6月産業園區暨基礎設施投資發展報告》指出,繼自然資源部等機構發布指導目錄後,首個明确響應這一方向、從供給端嚴控工業標準廠房增量的地方政策釋出。
政策直指園區增量,細分賽道痛點仍存 6月11日,山東濟南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標準廠房項目監督管理的實施意見》。這項政策是繼自然資源部等機構發布指導目錄後的首個明确響應這一方向、從供給端嚴控工業標準廠房增量的地方政策。除了美妝大健康産業園區等,産業園區的細分賽道還有文化産業園等,這些細分賽道的園區仍存在較多的缺點,即目前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分布不平衡、以工業園區的思路開發文化産業園區等。
規上工業增加值持續放緩,PPI連續32個月負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25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8%(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CPI和PPI方面,2025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PPI已自2022年10月以來連續第32個月錄得負增長。
政策直指園區增量,細分賽道痛點仍存
報告期内,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共錄得6起政策動态,政策主要聚焦在推動産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嚴格控制園區增量等方面。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6月11日,山東濟南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標準廠房項目監督管理的實施意見》(下統稱“《意見》”)。
《意見》提及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嚴格落實有關國土空間規劃和産業規劃政策,從嚴控制增量、持續優化存量、全面提升質量。原則上應在合規工業園區内實施。
2024年12月23日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發布《自然資源要素支撐産業高質量發展指導目錄(2024年本)》,其中表示建設用地要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盤活存量,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重點在盤活存量上下功夫。新上建設項目首先要利用現有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建設占用耕地、林地、草地和濕地等。
觀點指數了解到,《意見》是繼自然資源部等機構發布指導目錄後,首個明确響應這一方向、從供給端嚴控工業標準廠房增量的地方政策。此前發布的地方政策主要通過低效用地整治、工業控制線劃定等間接落實國家政策要求,但未直接規定“嚴控工業標準廠房增量”。
目前,産業園區面臨着嚴重的供需不平衡問題,從供給端解決問題可以較好地遏制低效新增供應,盤活存量空間。
此外,5月30日廣州市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廣州開發區 廣州市黃埔區促進美妝大健康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
政策表示,明确公開征集一批符合美妝大健康産業導向且具備一定影響力的産業發展標杆示範場景、體驗中心及典型案例,經專家綜合評審,每年扶持項目不超過8個,每個項目最高10萬元。明确支持對引領作用明顯、公共服務能力強、質量技術服務平台完善的美妝大健康産業園參與全區産業園區綜合效益評價,對符合條件的園區運營方給予最高300萬元扶持。
除了美妝大健康,産業園區的細分賽道還有文化産業園等,北京也曾出台多項政策促進文化産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如《北京市級文化産業園區認定管理辦法》《關于加強騰退低效産業空間改造利用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
事實上,這些細分賽道的園區如文化産業園仍存在較多的缺點,即目前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分布不平衡、以工業園區的思路開發文化産業園區等。
觀點指數認為,文化産業園的優勢在于“科創+文創”的集合,通過加強與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園區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如可以圍繞人工智能、人臉識别、語音識别等前沿技術,結合文化内容創作,提高園區競争力。
對于文化産業園區而言,人才是園區發展的重心,園區需要構建良好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提供有吸引力的職業發展平台和生活環境,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規上工業增加值持續放緩,PPI連續32個月負增長
宏觀指標數據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披露,2025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8%(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來看,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61%。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觀點指數整理
CPI和PPI方面,2025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6%,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我國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新質生産力成長壯大,部分領域供需關繫有所改善,價格呈現積極變化。
國家統計局表示,CPI環比由漲轉降主要受能源價格下降影響。能源價格環比下降1.7%,影響CPI環比下降約0.13個百分點,占CPI總降幅近七成。影響本月PPI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國際輸入性因素影響國内相關行業價格下降。二是國内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階段性下行。
這也意味着,因國際輸入性壓力導致國内工業企業被迫降價去庫存,疊加鋼鐵、建材等行業庫存周轉天數同比增加15%,這也表明産能過剩問題依舊嚴峻。
但值得注意的是,PPI已自2022年10月以來連續第32個月錄得負增長,且PPI與CPI的“剪刀差”持續擴大,市場表示,當PPI降幅超過CPI時,意味着企業正在替消費者承擔成本壓力,這種傳導效應最終會反噬就業市場。
因為PPI是企業景氣指數的核心反映,反映今後市場總體價格的趨勢。PPI的持續負增長會壓縮企業利潤,進而可能引發裁員潮,降低消費能力,進而導致CPI的進一步下降。
本文節選自《增量受限 | 2025年6月産業園區暨基礎設施投資發展報告》
閱讀報告全文請點擊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吳丹怡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