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增長趨勢來看,松江園區、浦江園區、南橋園區、康橋園區的租金數據正向變化更為明顯。
觀點網 2024年,上海臨港實現營收利潤雙增的表現。
年度報告顯示,上海臨港報告期内實現營業收入111.0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9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9.96億元。
截至報告期末,總資産833.8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産191.36億元。
雖然並未直接標注相較2023年同期的對比數據,但觀點新媒體查閱年報數據發現,與2023年相比,上海臨港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7.17%,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7%,但略低于2023年的增長速度;扣非歸母淨利潤則實現正向增長,上升32.25%至9.96億元。
主業發力
“主營業務規模實現增長,進而帶動了經營效益提升。”提及扣非歸母淨利潤的由逆轉正的數據,上海臨港于年報中總結其中原因。
事實上,2023年上海臨港扣非歸母淨利潤數據不算好看,盡管獲得7.53億元的利潤數據,但較2022年超過10億的成績來說差距甚大,下滑34.8%。
彼時上海臨港解釋稱,數據下滑是由于報告期内“圍繞主責主業處置部分公司股權,同時公司産業投資業務推進,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公允價值增加。”
據了解,2023年上海臨港所謂“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在期末達到16.57億元,期初則約合18.35億元。
來到2024年,這一數據幾乎直線下降,目前期末剩余僅11.67億元,或許間接解釋了上海臨港今年扣非歸母淨利潤上升的部分原因。再加上營收與淨利潤同步上漲的數據,似乎足以窺見上海臨港今年在主業上的發力程度。
首先是此前提出的“長三角一體化”策略,據上海臨港介紹,報告期内主要推進臨港松江科技城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技術創新策源區”與“成果轉化承載區”的功能深化,“着力強化格思航天、海克斯康、英邁中國等工業互聯網領域世界500強、獨角獸等園區企業的鍊主地位,加速集聚産業鍊上下遊企業。”
事實上,上海臨港于長三角業務發展所涉及的企業與科技市場環境強相關,例如格思航天為國内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與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國資委100%持股)的共同投資發起設立的通信互聯網衛星研發生産企業。
企業工廠位于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核心園區的G60衛星互聯網産業基地内,據資料顯示該工廠生産1顆衛星需約1.5天,年産量預計達到300顆衛星。到2026年,預計可達到每年500-600顆衛星的産量。目前,格思航天已經完成6億元的A輪融資,資方包括中科院資本、松江國投、中科辰新、新鼎資本、厚紀資本等。
與格思航天不同,海克斯康總部位于瑞典,早在1992年完成借殼上市,3月初這家全球500強公司還宣布了最新的分拆上市計劃;而海克斯康上海雙智賦能中心同樣位于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
據了解,海克斯康于2025年一季度業績數據出現波動趨勢,營收13.22億歐元,較2024年同期12.99億歐元小幅增長2%,但有機增長率為0%,低于2024年同期的3%。此外,面臨産品銷量下滑及匯率波動帶來的600萬歐元損失,導致調整後EBIT從上年同期的3.76億歐元降至3.45億歐元,調整後運營利潤率從29%下降至26.1%。
收益波動
與此同時,觀點新媒體海注意到,在海克斯康入駐松江園區的2024年,上海臨港出租房地産産生的租金收入達到3.14億元,較2023年2.17億元上升近50%。
雖然從數據上可以看到,上海臨港主要租金收入集中在漕河泾園區這一項目中(2024年該項目帶來18.97億元的收入,略低于2023年),但從增長趨勢來看,松江園區、浦江園區、南橋園區、康橋園區的租金數據正向變化更為明顯。
數據顯示,報告期内,上海臨港新開工面積約76.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約86.5萬平方米。截至報告期末,各類物業載體總在建面積達490.3萬平方米,園區物業總在租面積269.9萬平方米,而上文所提及的物業及園區開工情況均位于長三角區域。
在園區經濟方面,下屬園區企業營收規模超過9832.03億元,同比增長約13.25%,下屬園區企業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到205.89億元。
事實上,在租賃産生的租金之外,上海臨港公司的營業收入還主要來自房屋銷售。其中,2024年房屋銷售業務的營業收入為人民币74.7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67.3%,這一數據明顯高于2023年37.21億元的數據,但上海臨港並未在年報中重點提及這一金額增長情況。
此外,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在年報審計報告中提及,實現房屋銷售除需要按規定標準預交土地增值稅外,尚需要根據稅法及相關規定預提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上海臨港管理層對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的預提或存在主觀判斷及後續清算結果的不确定性。
據觀點新媒體了解,2024年内,上海臨港房屋銷售成本約合46.73億元,且年報中其他應付款中還出現了待退房屋銷售款金額這一欄,涉及金額約合6359萬元;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達到11.23億元。
“公司将不斷提高投資收益在利潤結構中的占比,改善公司估值邏輯。”2024年,上海臨港也在着力尋找改善投資收益的解法。
此前于2023年,上海臨港實現了投資淨收益1.73億元的成績,同比增長15.4%。2024年這一數據則有所下滑,降至1.02億元,主要原因在于金融工具持有期間的投資收益及處置長期股權投資産生的投資收益金額收縮所致。
“2025年,公司将緊緊圍繞主責主業,專注于投資收益和項目質量。”上海臨港表示,2025年将通過臨港策源基金賦能上市平台園區内企業,尋求投融資工作進展。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趙焓璐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