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外經驗看,REIT的另一大啟示就是友善的稅收政策。
2024觀點年度論壇·現場快訊:4月2日下午,2024觀點年度論壇在廣州珠江城大廈召開。
在“海外REIT發展經驗的啟示”主題演講環節,麻省理工學院Global SCALE Network中國中心主任郭傑群表示,從海外經驗看,REIT的另一大啟示就是友善的稅收政策。
“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大量的企業申請要轉換為REIT。原因很簡單,標普500的平均稅率高達27%,可是你要做一個REIT,要拿到REIT的機制實際稅率只有3.5,企業交的稅少了。大量的企業都希望自己有合理的避稅的途徑,降低它的實際稅率,這就是原因,你交的稅少了,所以我願意申請到REIT。”郭傑群說道。
但是與此同時,不是所有的不動産企業都願意申請REIT,因為一旦成為REIT要強制分紅,但是一般的企業沒有分紅的必要。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你就知道REIT的奇妙之處。一個普通的企業,你的稅前收入是100塊,你拿到手之後首先要交稅,邊際稅率35%,你要減去35塊錢交給國家,剩下的65塊錢還要分紅,分紅是90%你要減去90%,剩下的是留存收益6塊5;對于個人來說他拿到是58.5元,但是他要交25%的邊際稅率,所以到他的口袋是43.87元,這是一個普通企業的留存。
再看REIT企業,首先也是稅前收入是100元,但是由于國家的立法,要他強制分紅,因此他首先減去90塊錢,剩下的錢交給國家納稅。雖然最後的留存收益也是6.5元,但是作為投資人拿到的錢是90元減25%,剩下的是67.5元。問題就來了,個人投資人的收入增長了50%,20多塊錢來自哪里?來自于政府的讓利。
一個普通企業的稅前收入是100元,拿到手之後首先要交稅,邊際稅率35%,要拿出35交稅。如果是REIT,稅前收入是100元,由于要強制分紅,因此首先減去90塊錢,剩下的錢納稅。雖然最後的留存收益是6.5元,但是作為投資人拿到的錢是90元減25%,剩下的是67.5元。問題就來了,個人投資人的收入增長了50%,來自于政府的讓利。”
郭傑群還以凱德為例,凱德産生于亞洲金融危機,當時新加坡把兩個開發商合並成為了凱德,1999年新加坡政府通過了REIT的立法,凱德欣喜若狂,馬上發行了第一個REIT,但是失敗了,沒有人購買。為什麼沒有人購買呢?原因是很簡單,因為雖然通過了立法,但是新加坡對REIT沒有稅收上的便利,投資人不會購買。
在知道這個信息之後,新加坡迅速推出了REIT的優惠政策,凱德抓住這個機會,将SingMall這個項目重新打包,底層的資産還是差不多的,這就是新加坡第一單REIT,認購倍數達到了5倍,這就是稅收帶來的好處。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