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未來 | 觀點與USGBC王婧對話:綠建的長跑

观点网

2023-11-06 23:35

  • “現在的市場環境也是比較大的阻礙之一,如果大家都還在為生存擔憂的話,以更健康的方式樹立相關目標還需要更多時間。”

    編者按:2023年漸近尾聲,宏觀環境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消費市場愈發成為關鍵,萬衆期盼的復蘇尚在中途。

    在此間,深刻的改變已經滲透各行各業,包括商業地産。面對變化的行業,無論是零售端、消費端還是企業端,都必需适應變化。

    帶着對商業地産以及對全産業鍊的持續探索,2023觀點商業年會于11月2-3日在上海繼續召開。

    故此,觀點新媒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3觀點商業年會特别報道——“看見未來”,通過深度采訪與交流,傳遞信心與希望,尋找更多有價值的商業邏輯。

    觀點網 王婧的2023年時常奔波在路上。

    8月“打卡”博鰲房地産論壇後,她的目標從海南指向香港、北京、杭州,在本次會面之前,這位忙碌的USGBC北亞區副總裁才結束美國的出差行程。

    “去美國講亞洲故事。”快節奏的行程蹤迹只出現在王婧朋友圈的只言片語里,真正坐下來進行采訪時,她顯得遊刃有余。

    “一直在不停的跑,下周還有可能去台灣,已經處于飛人狀态了。”

    USGBC在中國的發展屬于循序漸進類型,但王婧也同樣清楚,想要更加貼合國内的綠色發展路線,改變與創新不可避免。

    “USGBC與LEED認證需要與時俱進,更加透明,這樣才能走得更好一些。”

    綠色亞洲故事

    9月底,Greenbuild 2023在華盛頓如期舉辦。今年的分享舞台上,多了四道來自亞洲的身影: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恒基兆業地産有限公司地産策劃部副總經理陳志荣、台達樓宇自動化事業群營運總經理江文興、日本綠色建築協會創始聯合主席平松宏城。

    “Greenbuild作為國際綠色建築論壇,參與者來自于全球各地,我們也是首次帶了一些亞洲區的講者分享北亞區的故事。”參加會議過程中,王婧也是頭一次親眼目睹國外聽衆感受到的震撼,在他們眼里,亞洲在綠色建築上的進展超乎意料。

    “因為LEED确實還是從美國開始建立、傳播,但現在來看,中國是除了美國以外使用LEED認證最多的一個國家。”

    在論壇上,作為“亞洲代表方”的王婧将快餐品牌麥當勞案例帶至現場:“麥當勞中國在2017年被中信收購以後,開始了大規模使用LEED的進程。”

    資料顯示,到目前為止,麥當勞中國綠色餐廳已突破2500家,其中半數以上的綠色餐廳位于二三線城市。這些綠色餐廳平均每年減少碳排放超過8萬噸,相當于每年種植約800萬棵樹。

    “這種規模和速度讓海外參會人士非常震撼。”

    當然,與王婧同行的代表們也分享了背後企業的綠色建築嘗試,“你知道,台商台達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環保、節能、愛地球’的環保議題,我覺得是非常不容易的。”據論壇現場分享,台達電的美國總部更是在最近獲得了LEED鉑金級和LEED零能耗認證,十分不容易。

    觀點新媒體在同行人的名單中還看到了來自恒基兆業的分享者,而王婧與這家企業的緣分也非常深厚:“作為一個香港起家,但是在中國内地和香港都有很大影響力的企業,它将環保策略貫穿到項目的層面,包括香港中環快落成的地標,也融進了很多科技,使得建築更加環保、智能、人性化。”

    亞洲故事在這場論壇上留下了烙印,王婧本人也是感慨頗多,在她看來,LEED算是美國的國標,而國内與美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國将LEED作為一個基礎標準,會融入到各個項目里面,“但是國内不一樣,國内大多數都是地標性高樓大廈去做LEED認證。”

    她接着解釋,部分港資大企業接觸比較早,太古、恒隆、瑞安等企業都已是入局玩家,“2019年太古的國際‘科學碳目標’就已經被通過了,瑞安也在今年通過了。”

    但對于大部分國内企業而言,對于碳排放的認知與港資企業比起來還存在一定差距,而認知上的差距可能會影響目標實現的時間。

    此外,國内還處在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並行的階段,有大量的舊樓需要改造,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基礎進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戰之一。

    “當然,現在的市場環境也是比較大的阻礙之一,如果大家都還在為生存擔憂的話,以更健康的方式樹立相關目標還需要更多時間。”

    繫統性變革

    作為綠色建築認證行業的玩家之一,USGBC在中國的同行者並不算多。

    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2023年度第一批三星級綠色建築標識項目。本批項目共八個,其中北京三個,山東兩個,江蘇、河北、湖北各一個。

    與LEED認證不同,中國綠色三星建築認證從2004年建設部啟動“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演變而來,目前綠色建築認證是基于2006年發布、2019年修訂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該標準由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與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聯合主編,主要用于評價住宅建築和辦公建築,以及商場、賓館等公共建築。

    但LEED認證體繫主要分為新建、既有、商用建築整體、商用建築内部、其他等五方面的認證標準,再具體一點,則是分為設計與新建、室内設計與施工、運營與維護、以及其他共計四個認證體繫,辦公、零售、工業制造、倉儲物流及住宅均有涉及。

    在中國,上海自然而然成為LEED認證項目分布最多的城市,其次是北京及深圳。2022年5月,上海嘉里不夜城企業中心獲得了亞洲首個LEED零廢棄物認證,截至目前,嘉里集團旗下超20個項目已經獲得了LEED金級以上認證。

    在USGBC不斷擴大版圖的同時,中國也在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推動綠色轉型,企業則是轉型下最重要的主角。

    “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企業談到碳中和問題,我們需要先做企業的碳排查,再一步步設立目標,設立一個清晰的時間線。伴随着企業設定的目標,然後提倡ESG議題。”

    王婧發現,不少國内企業在2020年以後非常積極地提出ESG相關議題,“這是一個繫統性的變革,‘繫統性’能夠诠釋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轉型。”

    她坦言,轉型依舊需要從上到下,需要每個生态、每個人一齊貫通,“國家一步步提出指引,再逐漸把指引細化到各個行業,一步步擴大到八大行業,最終我們希望碳排相關行業可以融入到碳市場當中。”

    同樣地,在企業們需要尋找綠色轉型之路的當下,“漂綠”現象及話題同樣層出不窮。

    “前不久,一個海外科技品牌引起了漂綠洗綠的争議。其實大家不妨把目光看遠一點,這一類科技企業其實做了非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一定要锱铢必較、上綱上線的話,它當然還有不足。“王婧解釋道,将減碳要求貫穿到産品供應鍊,也會間接影響到非常多的行業和企業。

    國内企業在逐步向前走,前不久,騰訊深圳總部濱海大廈拿到了LEED相關認證,就在觀點新媒體詢問時,王婧向我們透露了一些更具體的認證細節:騰訊在大樓的的外牆一兩層做了防鳥撞的貼紙設計,其實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可以倡導大家的認知。”

    在LEED體繫中,防鳥撞設計也是得分點之一。

    “很多人談到綠色建築,會覺得只是節能減排,但其實綠色建築有一整套體繫,保護生态多樣性,也是綠色建築倡導的體繫目標之一。”在王婧看來,有企業願意帶頭,會為行業里的其他企業樹立更好的目標。

    “而且,談綠色發展更離不開個人,每個人能不能更好做到任何跟綠色發展相關的事情,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此時,王婧的同事遞上了一個簡易包裝的背袋,她笑着解釋道,USGBC的背袋也是環保材質。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USGBC北亞區副總裁王婧女士的采訪實錄:

    觀點新媒體:2023年復蘇進程中,綠色發展與ESG建設已經成為了市場主流話題之一,中國也在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牽引推動綠色轉型,您認為國内積極開展綠色發展的必要措施有哪些?

    王婧:國内一直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從2020年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之後,我們看到國家下達了不少的政策措施,還有一些指引。

    企業方面,我們看到不少企業在2020年以後開始非常積極的提ESG議題。當時國家提出碳達峰目標時,說過這是一個繫統性的變革,“繫統性”能夠诠釋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轉型。

    轉型是從上到下的,需要每個生态、每個人一以貫之。國家一步步提出指引,逐漸把指引細化到各個行業,對行業做一些相關指導性的措施。包括碳市場,目前雖然只是在發電行業、能源行業發力,但是也在一步步擴大到八大行業,最終希望能夠把碳排放相關行業融入到碳市場當中。

    企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企業談到碳中和問題,我們需要先做企業的碳排查,再一步步設立目標,設立一個清晰的時間線。伴随着企業目標的設定,然後再提倡ESG議題。

    我們也看到不少輿論讨論,打假部分企業的漂綠行為。前不久蘋果做了一個非常著名的紀錄片,但緊接着又有人說蘋果在漂綠洗綠。

    我覺得大家不妨把目光看遠一點,像蘋果這樣的企業,做了非常多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我們一定要锱铢必較、上綱上線的話,它還有非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蘋果作為企業,他其實做了很多可以在大範圍來看是非常超前的事情。

    比如蘋果會把減碳的要求貫穿到供應鍊,其實就會影響到非常多的行業和企業。有這樣一個企業帶頭的話,會為行業里面的企業樹立更好的目標,樹立先鋒的作用。

    最後,我們談綠色發展更離不開個人,無論是作為一個企業的員工,還是日常生活中的每個人,能不能更好做到跟綠色發展相關的事情,其實都是非常重要的。

    觀點新媒體:蘋果影響到旗下供應鍊的碳排放,國内企業是不是也可以學習這種模式?

    王婧:騰訊深圳總部濱海大廈拿到了LEED認證,它在大樓外牆一兩層做了防鳥撞的貼紙設計,並且在公衆号發布了一篇相關推文。相對而言,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可以倡導大家的認知。在我們LEED體繫中,防鳥撞設計也是得分點之一。

    很多人談到綠色建築,會覺得只是節能減排,但其實綠色建築有一整套體繫,保護生态多樣性也是綠色建築倡導的體繫目標之一。

    除了防鳥撞設計,另外交通設計其實也是倡導的一個概念,比如說樓宇是否有設計淋浴間,淋浴間是為了堅持使用可持續交通方式(騎自行車等)的員工使用;或者企業是否有給拼車車主提供車位,以上這些都是與綠色出行相關的。

    觀點新媒體:在當下,您認為企業的減碳和可持續的路要怎麼走?挑戰因素有哪些?

    王婧:我覺得還是認知不夠,部分港資大企業接觸比較早,太古、恒隆、瑞安等企業都在其中。2019年,太古的國際“科學碳目標”就已經通過了,瑞安也在今年通過了。

    大部分企業對碳排放的認知還是有一定差距,認知有差距的話,肯定會影響目標實現的時間。

    當然,現在的市場環境也是非常大的阻礙之一,如果大家都還在為生存擔憂的話,就更不會想到以更健康的方式樹立相關目標。

    其次,國内還處在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並行的階段,有大量的舊樓需要改造。如何在城市更新的基礎進行可持續發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挑戰之一。

    觀點新媒體:部分企業進行項目升級的過程中,因踐行綠色舉措産生了一定的增量成本,從USGBC的角度看,企業應該如何平衡其中的投入與産出比?

    王婧:還是看全生命周期,以樓宇建築為例,不能只看一年里的投入産出比。LEED倡導使用本地建材,因為本地建材減少運輸,減少碳排放,也是在降低成本。

    當然,綠色建築領域也有大規模投入,比如說節能設備,有時候真的比非節能設備投入更多。這就要看項目怎麼樣平衡,是看1-3年的投入産出比,還是看更長遠的投入産出比?

    使用更節能的設備或許可以拿到LEED鉑金級認證,能夠給樓宇帶來一些聲譽,能夠吸引到志同道合的租戶。因為現在大部分500強企業都設立了碳中和相關目標,在尋求租用空間的時候,就要考慮樓宇能不能夠達到目標。

    在香港,很多開發商已經非常熟練使用綠色金融融資,綠色金融所挂鈎的目標可能就有太陽能光伏的使用、樓宇碳強度降低等。

    内地像金茂等一些大企業,也在使用碳中和CMBS。

    觀點新媒體:前不久您參與了位于美國華盛頓舉行的Greenbuild 2023(國際綠色建築峰會暨博覽會),其中不乏參觀了一些?LEED?創新項目,在您看來,海外的LEED項目與國内相比有哪些異同點?有哪些可以嘗試借鑒學習的重點?

    王婧:Greenbuild作為國際綠色建築論壇,參與者來自全球各地,我們是首次帶了一些亞洲區講者分享北亞區的故事。

    國外的一些聽衆會感到震撼,原來亞洲在綠色建築上面也有了很大進展。因為LEED确實還是從美國開始的,但現在中國是除了美國以外使用LEED認證最多的一個國家。

    我們在北亞區論壇上分享了麥當勞中國的案例,其在2017年被中信收購以後,就開始了大規模使用LEED,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将近2300家店拿到認證,這種規模和速度讓海外參會人士非常震撼。

    我還邀請不同地區的分享者以及相關高管,分享企業在綠色建築上的建樹。例如台商台達在1980年代提出了“環保、節能、愛地球”的環保議題,我覺得非常非常不容易,台達在美國的總部也在最近獲得了LEED零能耗認證。

    還有一位是來自恒基兆業的分享者,作為一個香港起家,但是在中國内地和香港都有很大影響力的企業,它将環保策略貫穿到項目層面,包括香港中環快落成的地標,融進了很多科技,使得建築更加的環保智能、人性化。

    還有日本的分享者,他幫助日本十家優衣庫拿到了LEED認證。

    LEED算是美國的國標,國内與美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國将LEED作為一個基礎標準,融入到各個項目里;國内是大多數地標性高樓大廈才會做LEED認證。

    觀點新媒體:于2022年,USGBC與GBCI全球總裁簡兼首席執行官曾表示,下一步USGBC還将關注資産組合的大規模可持續發展,全新計劃已在籌備開發的過程中,預計于2024年正式推出,您可以向我們透露一些關于此計劃的重點與主要針對目標嗎?

    王婧:我們有一個計劃,傳統LEED可能還是樓宇的認證,但對于部分企業來說,在全球不會只有一座辦公樓,也可能有很多辦公樓工廠項目。

    我們希望企業能夠把認證減碳的目標,擴大到整個資産組合。

    國際上現在對減碳的趨勢越來越緊,這兩年除了碳中和,大家應該也更關注氣候災害,這其實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短短三四年間,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切膚之痛。

    我們的減碳目標不能僅僅停留于一棟樓,而是要從企業、開發商的角度看,怎麼樣能夠從資産組合的層面更快減碳。

    觀點新媒體:将ESG置于業務的前沿,對于相關企業而言,注重ESG建設是否代表着能夠進一步抓住REITs發展的機遇?

    王婧:綠色金融是一個大趨勢,從資本的層面來看有非常多要求,投資的資産組合需要是綠色的,技術資産也是要綠色的。

    國内來看,領展算是亞洲最大的一個REITs,非常注重長期主義,在香港有很多的資産,相關REIT在香港發行很多年了,E、S、G三條線一起發展。

    做得好的企業,基本都是ESG三條線一起發展,而不是一條線。

    看見未來 | 未來是确定的,是看得見的!

    撰文:趙焓璐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

    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