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一刻鐘生活圈?康養産業的理想等待照進現實

观点网

2023-07-15 22:52

  • 從高層到地方,都将養老産業發展推至前所未有的歷史地位。藍海之下,養老市場供求卻尚未平衡。

    (2023年7月16日)人口老齡化加速之下,養老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

    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據測算,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将相繼達到峰值。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則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繫。将促進養老服務不斷從面向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缺型向面向所有老年人的綜合型轉變,從居家養老為主向居家、社區、機構多種方式並進轉變,從養老、醫療、健康各成體繫向相互支持、融合發展轉變。

    5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以應對人口老齡化。

    7月12日,商務部等13部門研究制定了《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其中提到,鼓勵按照适老化標準建設改造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支持養老機構利用配套設施提供社區養老服務。探索發展社區食堂,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

    鼓勵建立社區護理站,為行動不便的失能、殘疾、高齡、長期患病老年人提供上門醫療護理服務。鼓勵家政、護理人員進社區,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居家養老服務。

    在此之前,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打造的北京養老服務網已于6月28日正式上線。北京養老服務網匯集了全北京574家備案養老機構,1469家養老服務驿站,以及1476家養老助餐點的信息,實現了養老服務的“一網通查”。

    通過這一數字化平台,老年人可以更便捷地找服務、找機構,市場主體可以更加高效地找資源、找人才,從而實現養老服務的供需對接。

    從高層到地方,都将養老産業發展推至前所未有的歷史地位。藍海之下,養老市場供求卻尚未平衡。

    作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未富先老、區域分散、市場失衡等問題尤其突出。

    目前國内市場玩家主要有三種身份,即房企、險資、外資。整體而言,養老産業還在摸索發展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産業模式,虧損常常伴随。在此情況下,即便市場前景廣闊,仍有人離席。

    盡管有政策支出與優惠補貼,但對于具有較強民生屬性的康養産業而言,也是需要長線投資的微利産業。另一方面,養老機構小而散,也具有一定服務性,對于老人的照顧,适老化設施更新維護,場地、人員等的相關開銷優化空間有限,進一步導致盈利難上加難。

    未富先老國情之下,朝陽行業、夕陽産業成為康養産業的代名詞,描述了行業的理想與現實。

    入局與退局,如何在稀薄利潤空間中找到更大生存機會,甚至找到增量服務空間,是每位從業者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

    8月7-10日,觀點機構将繼續在海南舉辦2023博鰲房地産論壇及繫列活動,在博鰲大講堂現場,來自康養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領導人等,将共同探讨新階段下的行業發展機遇,分享具有可借鑒意義的企業盈利模式,梳理關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潘玲宣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