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資金可以被合理使用,規避重大風險;如何确保财富按照預期安全退出實現盈利?是投資者聚焦的永恒話題。
(2023年6月20日)現階段,央行持續降息,市面上資金價格處于低位。金融機構也持續釋放大量資金,地産行業的“融投管退”中,融投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運營項目,直至退出。
投資者一方面要賺取運營階段的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尋求退出價值最大化。而當前,公募REITs已推出,資金有了更穩定的退出渠道,這也使得項目退出實現價值最大化成為了可能,所以投後管理也自然成為重中之重。
同時,做好投後管理也是資金方的必修課之一。像已經宣告破産的新華信托,深陷債務危機的遠洋資本,這些都是地産行業中沒有做好投後管理的資金方,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導致其在行業和融資雙緊縮的情況下舉步維艱,甚至破産。
對于資産方,目前地産行業由增量時代轉向存量時代,存量時代的投後管理決定着資産收益的高低,所以資産方如何做好投後管理,轉變舊思維,也是其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2023年,雖然我國正處于經濟復蘇的起步階段,但宏觀經濟與地産行業仍面臨着很多不确定性,這更加凸顯了投後管理的重要價值。如何确保資金可以被合理使用,規避重大風險;如何确保财富按照預期安全退出實現盈利是投資者聚焦的永恒話題。
當然,如果投後管理不善,就可能導致資金成本無法回收,資産運營停轉甚至爛尾。這也是2022年不良資産處置潮發生的原因之一。
2022年迎來了一輪不良資産的處置高峰,項目各利益方都在積極處置不良資産。在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的政策要求下,如何平衡收益和政策要求,各方也都在積極尋找折中點。各參與方,特别是AMC機構,在政府的引導下助力房企迅速出清風險,各種不良資産ABS也陸續發行,整個不良資産行業逐步向市場化靠攏。與此同時,2023年年初,樓市的各種限制政策正在逐漸退出,極大利好地産不良資産的處置退出。
為此,觀點指數研究院将在長期跟蹤企業動态、市場發展、行業經濟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的數據分析和深度研究,重點關注房地産企業的運營能力、發展潛力、企業及社會的影響力等幾大指標,形成研究成果“影響力指數 • 2023年度影響力房地産投後資産管理機構”和“影響力指數 •2023年度地産不良資産處置傑出表現機構”。
屆時,相關成果将在2023博鰲房地産論壇現場的“影響力指數 • 2023博鰲風尚企業表現”發布儀式上隆重揭曉,與各方企業共同見證行業荣耀與風采。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呂澤強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