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武漢

观点网

2023-05-13 14:53

  • 武漢,正在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武漢篇章。

    楊光華 1992年1月18日,武昌火車站。

    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抵達武昌站,開啟考察南方的第一站。

    在火車站的商亭里,這位老人說:“發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

    2003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

    時任武漢市市長李憲生,當着中央領導的面,高聲連問三次:

    武漢在哪里?武漢在哪里?武漢在哪里?

    2020年12月,《湖北日報》發問。

    創新中國的版圖上,武漢在哪里?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武漢的差距在哪里?方向在哪里?

    改革開放之前,武漢經濟總量一度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

    貨到漢口活、漢正街、洋廠長、鄂武商、中國光谷…一繫列“敢為人先”的大手筆,創下多個“全國第一”。武漢經驗、武漢模式在全國復制和推廣。

    2023年5月,武漢幹部組團南下學習,學改革、學開放、學創新。

    這将掀起武漢新一輪改革開放浪潮。

    01

    武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本城市。

    過去45年,武漢經歷了5輪改革開放浪潮。

    武漢,從傳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從老工業基地向先進制造業基地升級、從科教重鎮向創新型城市躍升,走出了内陸特大中心城市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為中國改革開放道路的探索實踐,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武漢篇章。

    今年,是武漢第6輪改革開放浪潮的開始。

    武漢,正在加快打造新時代英雄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武漢篇章。

    5月5日,武漢提出,“全力以赴穩增長,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5月7日—10日,武漢幹部組團前往大灣區學習考察。這是武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

    此次在大灣區,招商簽約103個項目,簽約金額超過2800億元。最近7年,大灣區在武漢投資300多個項目。

    4天時間的南下學習,武漢幹部學改革、學開放、學創新。

    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如何更好融入全國發展大局,如何成為新時代内陸發展的“前隊”?

    這是武漢幹部們的一道考題。

    同時,武漢發出邀請,希望大灣區企業積極投資武漢、深耕武漢,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02

    回顧過往,武漢經歷了五輪改革開放浪潮:

    1978年至1983年,是武漢改革開放的啟動階段。

    1978年,武漢生産總值39.91億元,常住人口555.10萬人。

    1979年11月,漢正街在全國率先恢復城市私營商品交易市場,成為國内流通領域在批發環節的破冰之舉。

    1983年5月,時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崇淮,依據武漢的獨特優勢,提出流通、交通“兩通”突破的戰略構想,建議武漢内聯華中,外通海洋,朝着多功能經濟中心的目標邁進。

    一時間,武漢形成了“萬商雲集、千帆競發、百貨競流、百業争雄”的繁荣盛景。

    1984年至1991年,武漢改革開放進入全面推進階段。

    武漢堅持改革興市、科教立市,探索深化一繫列改革舉措,率先實施國家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實施“兩通起飛”戰略,推進機構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等。

    1984年11月1日,我國國有企業第一位“洋廠長”在武漢柴油機廠走馬上任。1991年,國務院批復武漢設立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1992年至2000年,是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階段。

    1992年1月18日,武漢作為南巡第一站,由此歷史性地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思想發源地之一。1992年11月20日,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01年至2012年,是武漢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階段。

    2001年,國家科技部、發改委批準建設“武漢·中國光谷”。

    2012年至2022年,是武漢改革開放步入全面深化改革階段。

    作為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示範區,武漢相繼承擔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首批“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科技金融創新改革試點城市等諸多改革試驗使命和國家戰略。

    03

    武漢,是一座超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被稱為英雄之城。

    今年一季度,武漢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5.65萬人,同比增長7.4%,武漢“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态迸發出強大吸引力。

    一季度,武漢的武商、中百、三特索道、良品鋪子等76家境内上市企業中,約七成一季度營收實現同比正增長。

    一季度,武漢GDP約4318億元,全國排名第九名,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四,超過南京,僅次于廣州、成都和杭州。

    五一小長假,武漢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遊城市。黃鶴樓、東湖等,成為外地遊客打卡目的地。

    4月30日—5月7日,塔子湖體育中心、武漢體育中心、漢口文體中心、新華路體育場,四大足球“主場”里精彩輪番上演,武漢叫響足球之城。

    5月10日,媒體報道,長江上近200座橋梁80%由武漢造,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橋梁中50%以上由武漢造,“橋梁建設之都”已成為武漢向世界展示的一張耀眼名片。

    5月11日,光谷“光子号”空軌發車。這是全國首個開通運營的城市空軌,並且車輛啟動、停車、開關門等全過程自動控制,無需人工操作。

    同一天,中南地區(武漢)空中交通管制能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開工。該項目是服務國家重大專項改革的標志性基礎設施,是全國第9個區域管制中心。

    在武漢,北鬥大廈、碳匯大廈、中國種都大廈等樓宇,集聚了一大批高新企業和專家團隊,正推動國家重大戰略落地。

    這些都是武漢越來越好、越來越美的實力證明。

    04

    創新創業,是武漢這座城市的靈魂。

    在區位交通、科教人才、産業基礎等方面,武漢具備獨特優勢。

    武漢戰略地位突出、科教人才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投資武漢就是搶占先機、布局未來。

    2023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内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堅持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互促共進...加快建設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樞紐。”

    “2023年,武漢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以上,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2023年,武漢将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升級,實施技改項目550個,建成5G全連接工廠20家、智能化標杆工廠10家、智能化示範項目20個、數字化生産線100條。

    2023年,武漢實施“項目投資攻堅年”行動,全年共有1154個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總投資4.5萬億元,年度投資4600億元以上。

    2023年,武漢雙年展、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全國數字經濟大會、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中國軟件創新發展大會、全球光纖光纜大會等一批重要展會在漢舉辦。

    4月25日,武漢新城已全面啟動建設。規劃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達到200—220萬人。

    4月28日,《人民日報》的頭版+整版,關注光谷的創新,“這束光,在創新中持續閃亮”。

    4月29日,《瞭望》新聞周刊,講述車谷的轉型之路。車谷30多年,實現了從“一輛車”“一個企業”到“一個産業集群”的“三級跳”。

    [後記]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武漢。

    大武漢就是大市場。武漢,将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

    只有改革開放,才能建設武漢。

    武漢,向先進城市學習,積極推動武漢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首要任務是,穩工業、擴投資、促消費。在此基礎上,建設全國科創中心與現代化産業體繫,建設武漢新城、長江新區。

    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這一繫列舉措,與我們每個生活在武漢的人息息相關,關繫到就業、創業、創新、收入與日常生活。

    在武漢,當新一輪改革浪潮襲來時,誰能抓住機遇,誰能脫穎而出?

    文|楊光華(城市寫字人)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楊光華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