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2022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

观点网

2022-02-11 10:27

  • 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出口、外商投資、綠色投資、高技術投資、數字經濟發展将成為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

    沈建光 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内疫情散發等局面,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全年實現8.1%的經濟增長,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但下半年以來,伴随多重沖擊交織,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三、四季度經濟增速降至4.9%和4.0%。展望2022,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如何?還有哪些支撐?

    對此,我在2021年出版的新書《中國經濟的韌性》進行了研判,結合當前的形勢看,在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出口、外商投資、綠色投資、高技術投資、數字經濟發展将成為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

    一是産業鍊優勢支撐出口高增長。疫情以來我國産業鍊完備的優勢盡顯,在海外疫情持續反復、經濟恢復供不應求等因素下,中國出口持續強勁表現。2021年出口金額3.3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9.9%,創2011年以來新高。淨出口對GDP增速的貢獻率為20.9%,成為國内經濟的重要支撐。

    WTO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中國貨物出口金額占全球比重明顯擡升,維持在14.5%以上。此外,中國在全球價值鍊的地位向中上遊遷移,資本品出口占比上升加快,國際競争力增強。2022年,随着海外商品需求回落、供給側趨于修復,增速或逐步回落,但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存不确定、國際運輸瓶頸緩解尚待時日,預計2022年中國出口仍将保持較快增速,支撐經濟增長。

    二是國内市場再度成為外商投資熱土。随着疫情後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持續推進對外開放,加之疫情後美歐貨币政策大幅寬松,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持續增強。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超1.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9%。其中,高技術産業和服務業增長較快,增速分别為17.1%、19.2%,明顯高于平均增速,反映出引資規模和質量雙升特征。

    與此同時,中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外資。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31位,並連續兩年跻身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列。未來,受益于國内超大市場規模、産業配套齊全、人力資源豐富等優勢,中國引資還将持續保持高增,外資在人才、技術等領域溢出效應也将進一步釋放。

    三是“雙碳”目標激活綠色投資新潛能。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内在要求。2021年10月末,國務院已發布雙碳目標工作意見及碳達峰行動方案,工業領域及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也已編制完成,我國碳減排計劃已步入全面發力階段。雖然“雙碳”目標約束下,短期将制約高能耗、高排放産業的産能擴張,但中長期來看将倒逼産業轉型升級,帶動綠色相關投資,為經濟帶來新增量和釋放新動能。

    據測算,“雙碳”目標下,相關綠色投資将超100萬億元。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2021年底,中央和相關部委已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如國常會決定設立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央行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等,這些政策将帶動2022年清潔能源、綠色技術、綠色産業相關投資需求。

    四是科技創新戰略推動高技術投資高增。2021年制造業投資表現亮眼,兩年平均增速從上年的-2.2%上升至5.4%。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更是高達16.7%,計算機、電子設備等行業增速保持高速增長。

    強化科技創新的戰略導向将長期利好高技術投資。科技創新戰略導向下,政策面突出強調提升制造業核心競争力,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未來将有更多資金流向高技術相關産業,2021年,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31.8%,比全部産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高18.1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32.8%,表現亮眼。在高技術投資的支撐下,預計2022年制造業投資保持韌性。

    五是數字技術發展鞏固數字經濟地位。近年來,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據信通院測算,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排名世界第二位。具體到産業層面,中國數字經濟在産業規模、科技水平、平台影響力、獨角獸企業數量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疫情更是加速了中國數字化轉型,以“互聯網+服務”為代表的新型消費迅速興起。2020年中國網上零售額達11.8萬億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432.2萬億元,高居全球首位。近期,《“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出台,為 “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有28地出台了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部分省份在“十四五”規劃中均要求到2025年數字經濟占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要超過50%。未來,在規劃指引和各地積極部署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将更加全面高效,産業融合将進一步加深,推動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

    在上述因素支撐中國經濟韌性同時,鑒于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宏觀政策應短期内加大逆周期調控力度。财政和貨币政策進一步加碼:一方面,财政發力拉動基建的同時,要将重點從前期供給端為主加快轉向供需兩端兼顧,更加強調轉移支付和對消費的拉動,比如統籌考慮推出“消費券+家電下鄉+新能源補貼”等短期促消費政策組合;另一方面,基于人民币匯率保持強勢、國内通脹壓力緩解,貨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間。鑒于穩增長政策的滞後性及美聯儲加息尚未啟動,建議盡早運用降準降息等政策工具,穩定市場預期,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本文來源第一财經《大咖七日談|沈建光:2022中國經濟韌性的五大支撐》(2月2日刊發)

    沈建光 京東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觀點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沈建光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