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連:構建綠色、智慧的購物中心 | 觀點數字未來發展大會演講

观点网

2025-04-09 16:01

  • 如此種種很多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讓大家到購物中心的時候體驗更好,我們想了很多的辦法,就是怎麼讓體驗更好,同時自身的運營也更高效,又達到節能的目標。

    本文為陳振連先生在2025觀點數字未來發展大會發表的演講。

    陳振連(華潤置地科創與智數部副總經理):感謝觀點網的陳詩濤總跟各位的邀請,也很高興見到很多的新老朋友,很親切。去年來了,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華潤置地在智慧城市的一些思考和實踐,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于怎麼去構建智慧的購物中心。我的主題是“構建綠色智慧的購物中心”。

    本來今天還有一個同事,就是萬象的趙總也來了,他是負責萬象的數字化,我是華潤置地總部的。我們整個資産或者是工程的建設,資産屬于母公司,運營在萬象去做運營。萬象的團隊負責運營跟運營階段的數字化,而空間的智慧化建設是放在總部統一去完成、建設的,所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這樣的主題。

    很多朋友去過萬象繫列的購物中心,整個華潤置地目前在全國運營的購物中心有超過120座,很多購物中心在當地的影響力、購物的營業額還是排在城市前面的。並且,有一些是比較現象級的購物中心,比如去年在西安的萬象城,整個西北地區的很多人,開業一直到過年前基本上是人山人海,形成了一種現象。里面有一個非常標志性的建築物是生命樹,這個樹投了很多錢,很多人都到那邊去就為了看這個。

    這是我們在購物中心領域的建設和部署,但實際上建設一個購物中心是挺復雜的工程。早上大家去華為參觀,我沒有時間去參加,早上我們在讨論一個事情。我們在讨論什麼事情呢?之前有好多朋友問,萬象城里面體驗是怎麼做到那麼好?我們上午在讨論什麼事情?萬象城里面的溫度傳感器應該是裝在1米5的地方,還是2米、3米的地方?這是非常細的東西。可是整個一座萬象城里面有一兩百種的設備,有超過3000個不同類型的空間,就是辦公用、租戶用,還有公共空間等等,里面至少有2萬個設備是日常購物中心運營相關的。

    同時,我們要對購物中心進行智慧化控制,有大量信息要采集,有上百萬個信息采集點。所有的就形成了一座購物中心的復雜繫統。構建或運營、運維購物中心會面臨很多的挑戰。

    第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能耗。一個購物中心的能耗,一年是超過1000萬度,平均下來是1000到1500之間,是很大的電的消耗。如果轉化為碳排放之外,除了電還有氣,每個購物中心如果按照傳統的模式有1.3萬噸的排放。我們要實現逐步走向零碳或碳中和的話,這其實是非常巨大的挑戰。

    挑戰二,剛才講購物中心里面有各種設備,有2萬個左右的設備,很多設備是由子繫統去管理的。傳統的購物中心可能會有二三十個子繫統去管理不同的設備,比如有管安防、電梯、配電、照明、抄表,或者是配電、廣播諸如此類的各種各樣的繫統,每個領域都會有一個繫統,所以繫統非常繁多。傳統上這些繫統是獨立在運行的。

    你要配很多的電腦,不同的人在管這麼多的繫統。這對于一個運營中心來講,不管是成本或者是效率、管理質量和效果,都會帶來很大的挑戰。

    挑戰三,大家去購物中心,去萬象發現購物中心的體驗很好,但是不同的空間怎麼能夠達到都很好?其實就很困難。比如說冷氣是從上往下會下,到了夏天的時候希望下面冷氣跟上面的冷氣差不多比較均衡,大家體驗都比較一致的舒服。實際上頂層是餐飲區,冷氣又是跑到下面來,上面就會很熱,這對于不同的類型空間要達到整體舒适性的一致,也是非常復雜的工程。

    如此種種很多的挑戰,為了應對這些挑戰讓大家到購物中心的時候體驗更好,我們想了很多的辦法,就是怎麼讓體驗更好,同時自身的運營也更高效,又達到節能的目標。我們就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建設。

    從前年年底、去年一整年又做了新的産品,集成化的去管理購物中心各種各樣的設備設施跟空間。我們通過數字孿生把所有的設備、子繫統全部打通,很多子繫統都去掉了,全部集成到一個平台上,這個平台用我們自己的IoT平台把設備連起來,在上層打造了萬象雲的産品去實現設備的連接、空間的管理和日常運營。

    通過這個平台的建設,前面嘉賓提到的一些新的技術比如數字孿生,整個萬象城大概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的空間里面,有幾百個設備房,設備都在不同的間里面,出問題後找到設備本身是巨大的挑戰。這一次通過數字孿生體把設備的位置非常精确地在物理空間跟數字空間做了映射,前面提到了正向研發,用了大量IoT技術和里面也用了一些模型和算法,今天也提到了很多關于大模型算法的事情,我們也用了一些算法去實現設備設施的自動化控制、異常檢測等等。

    在平台之上做了一些場景,第一個場景是關于設備自主運行。未來實現的目標,我們已經做了幾個試點,比較前面的試點已經運行了一段時間。所謂的自主運行是什麼呢?比如購物中心每一層或每個空間的溫度設定在20度或25度左右,設定目標的環境指標之後,所有的設備什麼時候該開、該關,5台主機開3台還是2台,是ABB還是ABC組合?全部由算法控制。第一個場景,就是通過算法結合IoT的控制達到設備的自主運行。

    目前運行下來,我們覺得效果很好。基本上相比老師傅控制,能耗節降5%到10%之間,設備的運行狀态更好。傳統上,這里面的設備很容易出現亞健康狀态,通過這種控制的話,能夠讓設備處在良好的健康狀态。

    第二個場景,現在空間對于環境的控制,應該說達到了米級。剛才讨論溫度傳感器應該裝在1.5米高還是幾米高,但是這個還不夠,因為體感跟傳感器有距離,我們還在讨論人所處的位置跟傳感器位置的差距,能不能用算法來彌補差距,讓體感更好,我們希望精确到米級體感的感受,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場景。

    我們一個購物中心里面,為什麼看不到?現在為什麼沒有裝在1.5米,希望好看,不影響外觀,所以裝在樓頂不影響美觀的位置。但是現在怎麼平衡?我們也在考慮。

    第三個場景是關于能耗,實際上前面也簡單介紹了,通過自動化控制,設備運行的能耗,比如早上到底是8點開比較好,還是9點開、9點半開比較好?這個開要開多大?這些都通過算法去實現自動的控制,既達到平衡體感舒适度,以及節能的效果。通過這個,我們算下來能耗節降是比較可觀的。

    另外是這麼多的設備,怎麼保證處于良好的健康狀态?如果出現故障了,故障到底是什麼?過往在一些購物中心有工程師,但是你知道我們有一百多個購物中心,需要很多這樣的工程師,靠人都會有一些意外、控制不到的地方。另外就是從效果的角度講,也未必都能達到均好,就是每個人的經驗不一樣。我們現在通過算法,我們現在把它叫決策樹,不是算法的決策樹,而是通過貝葉斯的算法去找到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可以排除的原因是什麼,很快就能定位到真正的原因所在,然後幫助我們的工程師去解決這些問題。

    購物中心里面有很多跟人日常體驗直接相關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場景。這些場景就是剛才說的,萬象趙原總團隊也做很多這方面的事情,萬象或空間智慧化更關注的是空間本身,尤其是在開發建設階段必須預埋,必須標準化建設的體驗、節能、綠色相關的内容。

    另外是安全,安全也非常重要,這個不用多說了。

    通過這個項目的建設,試點項目以及目前也在推廣到更多的項目去評估下來,我們發現效果非常好。首先在節能方面,單個項目每年能夠節約二十多萬度電,如果轉化為碳排的話,這也是挺可觀的碳排的數字。

    對于原來傳統的要抄表、巡視,出的問題要去解決,類似于這樣的一些問題,通過物聯網、算法,其實極大程度提高了運作效率,很多業務可能不需要到現場。或者原來到現場一天要跑十次的,現在只需要兩次,甚至一次,甚至一段時間比如一個禮拜或更長的時間去巡視一下就可以了。通過這個也提高了工作同事的效率和(降低了)負擔。

    峰谷平電價的事情,測算下來每年也能節省很多的電費。

    剛才講購物中心比如說會有很多的煙感、故障,煙感處在比較敏感狀态,時不時會有異常的誤報。這些誤報必須去處理,不處理也不知道是誤報,還是真實的,可能每次都是“狼來了”,但是你不去應對也不行。

    這些東西實際上可以通過算法去找到一些規律,有一些誤報是可以識别出來是誤報,它有一定的特征。這些東西就通過算法去屏蔽,這樣就可以避免有一些錯誤的信息對工作造成了幹擾。誤報率對我們來講,也是有很大的下降,誤報率下降了大概有50%左右。當然現在也還是有一些誤報,我們也還在努力,在想辦法怎麼保證。因為最擔心的是什麼?“狼來了”很多次以後大家麻木了,下次真的出現問題時就來不及了,這也是要去攻克的比較重要的方向。

    這個效益,評估下來一個購物中心如果把這套繫統做下來,每年能夠節省幾十萬。大家要知道,我們有超過120座購物中心,所以接下來會花比較大的力氣去推廣這個事情。

    獲得了一些荣譽,在行業里獲得了荣譽,同時也申請了專利,這個就不說了。

    這個是簡單的分享,從下一步來講,對于我們未來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以消費者為中心,同時去考慮節能、減排,包括自己的運營效率。通過科技去連接人和空間、商場里面的商品,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同時也提高運營的效率、提升質量。随着事情不斷往縱深去推進,大家如果有機會到萬象城,到萬象體繫的購物中心會有更好的體驗。

    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陳振連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