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要完全實現房地産形勢的改觀,也就是達到“止跌回穩”的預期目標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已經看到了多方面的變化所帶來的積極改變。
本文為邱曉華先生在2025觀點年度論壇發表的演講。
邱曉華(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陽光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非常荣幸,也非常高興應詩濤總的邀請再次來到美麗的廣州城。今天是春分,也是春天的最後一個季節。我想在這樣一個充滿春意的季節來讨論很重要的話題:房地産究竟會走向何方,剛才王會長給大家作了很有見地的,也是很樂觀的報告。他的許多看法,我都完全贊成,我覺得确實是需要樹立信心,需要進一步把政府這方面的要求變為實際的成果。
今天跟大家報告的題目是“房地産調整與前景”。講這個話題之前,其實我想簡單地說一說當下的經濟,因為這是讨論這個問題很重要的基礎。
今年中國經濟應當說也是進入了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的發展十字路口。如果我們能夠戰勝各種不确定性的因素,把自己确定性的工作做得更好,那2025中國将有可能迎來一個度過了疫情、外部沖擊、自身結構調整等諸多困難沖擊下面的新的發展期。
确實,過去幾年無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還是内部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外部遭遇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體各種各樣的圍追堵截、幹擾破壞,給我們造成了很多的困難。使得我們外經、外貿作為重要推動力的因素,使得我們在經濟全球化中獲得的各項紅利,以及在世界進入和平發展階段獲得的和平紅利,諸多方面的因素都逐漸發生了改變。
我們需要再一次來面對、來應對外部的各種幹擾、各種沖擊。這是這些年感受到的無論貿易戰,無論是科技戰,無論是金融戰,無論是安全等方面的戰鬥,一戰接一戰,我們确實深感到外部的沖擊、外部的壓力對中國經濟産生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自身發展的條件和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度過了數量擴張曾經帶來的經濟繁荣的階段,數量已不再是短缺,現在更多的是要關注質量、效益、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由數量擴張轉到質量提升這樣重大的轉折,一定不是免費的午餐,一定會遇到很多各種各樣沒有遇到過的困難挑戰。
另一方面,我們的人口數量、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口的數量從增長轉為下降,結構從年輕轉為老齡。這樣重大國情的改變,其實也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更多新的壓力。
第三方面,我們過去可以不考慮環境,可以不考慮各種各樣的氣候,各種各樣的空氣,各種各樣的水,各種各樣的土壤等方面的影響。而今天我們需要考慮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要把天更藍、水更清、藍更綠作為發展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因為帶血的黑色的經濟增長的元素不能再持續了,需要綠色的、有益于大家健康、有益于大家福祉的各種各樣新的GDP的增長,而不是追求過去不顧安全、不顧環境所産生的GDP。
第四,其實我們自己資源的壓力也在發生變化。無論油氣、礦産、土地等等方面的資源,不再是可以無限制去消耗,要考慮怎麼去節約資源,怎麼考慮資源的安全。這一些的變化,說明我們确實也需要改變。因為無論是市場的變化,無論是人口的變化,無論是環境的變化,無論是資源的變化,歸根到底都要求要由過去的發展模式,也就是靠投入、靠消耗的發展模式,轉到靠創新、靠技術、靠各種新的業态、新的模式來驅動發展的新階段。
這些内外因素的變化,決定了我們這些年經濟确實處在爬坡、過檻的艱難階段。而今我們走過多年了,在這個過程中還遇到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的沖擊,三年疫情沖擊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工作、生活,改變了我們的節奏。這些加在一起,大家看到過需可以輕輕松松實現8%、10%的高速增長,而現階段為了保持5%的增長都需要費很大的力氣,需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夠實現。
這一切都表明,中國經濟确實也到了一個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轉折階段。
還好,新的技術進步,新的改革的深化,新的開放的擴大,新的理念的貫徹,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經濟已經處在一個重要改變的重要關鍵節點上。如果我們能夠應對好外部的沖擊,能夠适應好國内各種條件的改變,我相信經過2025年的努力,我們會迎來一段更加穩定、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的新發展階段。這是從中國經濟而言首先要看到,現在還處在由困難期怎麼突破、怎麼轉到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而今天大家關心的房地産,其實我帶幾次會上都講過,我們的黃金階段已經過去了,處在一個後黃金時期以後的房地産發展時期。我們應該在更多的不再是以增量擴張去求新的發展階段,可能更多轉到了以存量優化、以存量盤活、以存量提升價值來尋求新的發展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中間,确實我們看到房地産領域正在發生重大的改變。
這一次房地産調整,其實到今天已經是經歷了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的調整,大家看到的一些變化:
第一,銷售面積相對于高點将近下滑了46%。就是從2021年的高點到去年9.7億平方米,等于下滑了45.7%。房地産投資相對于高點下降了1/3,32.1%。新開工相對于高點下降68%。這是從整個行業的發展,無論是銷售的面積,無論是投資,無論是新開工,我們都有了很大的下滑,這是第一個深度調整的變化。
第二,價格在這三年中其實也出現了三年時間的下滑。如果從全國平均數角度來看,大概中國的房價平均下滑了1/3。也就是到目前為止房價大致由高點到目前的低點,大致下滑了1/3。
其實價格的變化是這一輪房地産深度調整的結果,就是由于銷售、投資、新開工變化,導致了市場的變化,價格也是必然會帶來新的變化。
第三,從庫存角度來說,由于調整,我們到目前為止整體上的商品房住宅的待售面積還是比較高,特别是在三四線城市整個庫存依然是偏高的,去庫存的依然還很大。現在我們只是在一線、一部分二線城市去庫存壓力有所減輕,但是總體上看,我們還需要解決高庫存的問題。由于調整,必然就帶來庫存的上升。
這一輪深度調整對整個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呢?第一個影響,當然是拖累了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年我們撇去疫情、外部的沖擊,就房地産本身的影響而言,至少拖累了中國經濟每年一個百分點,就是這些年經濟從2019年前的平均6%左右到現在的5%左右,這一個點的下降更多的是由于房地産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房地産無論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就是影響就業、影響其他行業、影響财政、影響民生多重方面影響的領域,所以變化就像問會長說,一興百興,一衰百落,它就是這麼大的影響。這麼些年大幅度的調整,首先就拖累了中國經濟的增長。
再就是造成了失業。這些年失業率持續高于5%,很大因素也是由于房地産深度調整帶來的影響,這是對經濟增長、對社會就業方面。
第二是對地方财政也産生了很大的壓力,去年土地出讓收入4.87萬億,相對于2021年的高點下滑了44%,契稅、土地增值稅等稅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地财政的這種改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今天中國地方政府财政困難的重要因素。
說實在的,去年中國經濟運行中最值得我們關注的矛盾,就是地方政府财政的困難。可以說90%以上的市縣财政,80%以上的省級财政,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收不抵支的矛盾,出現了生産、生活、政權運轉等等方面的困難,就是由于土地财政一下子大幅度縮水,造成了地方政府難以為繼,這是第二個影響。
第三,對金融機構也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些年無論是房地産企業的暴雷所帶來的金融機構不良資産的問題,還是所帶來的個人信用違約的問題,以及帶來地方債務的問題,都給金融機構造成了很大的風險。
我們說三大風險: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産造成;地方政府債務的威脅,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房地産的深度調整所帶來的;房地産自身生産經營的風險和困難,也是自身舊模式、市場諸多因素的變化所帶來的。
今天金融領域和房地産領域這種密切相關性,大家就可以知道了,他們的困難並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傳染、相互影響。
第四,最近我們做了一個初步的測算,就是房地産的調整也導致了居民财富的縮水。縮了多少?将近40萬億。我們以人均住宅面積,70個城市二手房房價作為價格指數來測算的話,2022年、2023年每年縮水将近14萬億,去年縮水12萬億,加在一起将近40萬億的财富縮水。
大家知道中國居民的财産60%以上是在房地産、房産,所以前面講房價大致縮水了30%左右,導致了居民财富縮水近40萬億。消費之所以不振,在一定意義上和這也是密切相關的,就是大家的存量财富縮水了,因此對未來的預期有一個改變,不敢再向過去那樣放心、放膽地消費了。這是深度調整所帶來的影響,對經濟增長、對社會就業、對地方财政、對金融風險、對老百姓财富多方面多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下面說一說現狀,我們已經看到了政策的改變,已經看到了市場的改變,已經看到了行業的改變,已經看到了消費者等方面心理預期方面的改變。改變正在發生,這是當下在房地産領域里面最大的變化。
政策變了,大家知道近兩年以來房地産里面的嚴調控政策已經明顯轉向放松了。原來所實施的各種限制投資、限制消費的政策全部改變了,已經回到了促進、支持、保障房地産健康穩定發展的政策上面,這是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政策了。
市場也在變,最近看到的是銷售的降幅在下降了,一線城市的價格出現了企穩的迹象,土地成交也開始也所活躍了,因此我們可以說這一輪深度調整已經進入了尾聲,看到了這個領域即将出現重大轉折性變化的曙光。
雖然要完全實現房地産形勢的改觀,也就是達到“止跌回穩”的預期目標還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是已經看到了多方面的變化所帶來的積極改變。
一方面,大家知道舊城改造一定會給房地産領域里面帶來存量的需求。國家已經決定了2000年以前建成的房子,都要納入舊城改造,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變,有可能會帶來将近1億平方米這樣量的變化。
第二,收儲。對土地的收儲、對建成商品房的收儲,收儲政策也會對庫存的消化,會對土地的盤活起到積極的作用。收儲至少會帶來去庫存将近5000平方米的效益,對土地會帶來1.5億平方米的推動作用。也就是目前專項債将近有3000億左右會用來收儲。
第三,白名單的擴大,國家已經明确了無論是一線、二線、三線、四線,只要是在建的,也就是還在建設的,符合保交房要求的,國家無論是邰正、銀行都要給予支持。從這三個方面來說,我們都可以看到會助力于“止跌回穩”目標的實現,會對未來房地産形勢的改善提供重要的支撐。
國家又明确了,今後要以安全、舒适、綠色和智能作為“好房子”的四個標準。因此也可以預期在房地産領域里面新的局面也會逐步打開,從增量的角度來說也會有一個新的變化。因此一句話就是房地産深度調整即将迎來重大的改變,我們可以以自己确定性的工作來應對還不确定因素的沖擊,從而最終實現這個領域的鳳凰涅盤。
我想這一天不會太久,當然今年是關鍵的一年。如果我們能夠做到投資有兩位數的降幅,降到個位數;銷售由兩位數的降幅,也逐步觸底;價格由調整轉到平穩,那麼2026年開始中國的房地産将會迎來新的發展階段,謝謝大家!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邱曉華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