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團結基金建議香港探索與區内港口協同發展

观点网

2024-05-24 14:10

  • 随着愈來愈多的制造商采取「中國+1」策略並将生産轉移到中國境外,新加坡和越南港口的出貨量有所增加。 基于以上因素,加上近期幾個世界主要海運聯盟均将香港從其部分航線中剔除,香港未來幾年的吞吐量或會進一步下降。

    觀點網 香港報道:5月24日,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建議,展望将來,香港應進一步鞏固在航運業的布局,培育法律、金融、保險、咨詢等範疇的人才,吸引更多企業來港開展業務,以提供更多樣化的高增值服務。在加強航運服務業的競争優勢的同時,香港亦應探索與區内其他港口協同發展的可能。就此,香港可與相鄰的深圳和廣州港,在港口業務上進一步合作,藉着大灣區港口群集的優勢,強化香港港口競争力。此外,當局也需要提速将香港打造成為優質綠色航運能源加注中心,把握航運業邁向碳減排的大勢,吸引更多船只在香港進行綠色能源加注,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葉文祺指,香港貨櫃碼頭吞吐量的下跌主要受三個因素影響。首先,制造活動向内地轉移,導致制造商更傾向于從中國内地直接發貨,而不是透過香港進行船對船轉運。其次,香港面臨來自大灣區其他港口的日益激烈的競争。這些港口持續投資改善容量和能力,例如建設深水碼頭設施,增加航線停靠量,令更多貨輪不再停靠香港。第三,香港也面臨來自其他東南亞港口日益激烈的競争。 随着愈來愈多的制造商采取「中國+1」策略並将生産轉移到中國境外,新加坡和越南港口的出貨量有所增加。 基于以上因素,加上近期幾個世界主要海運聯盟均将香港從其部分航線中剔除,香港未來幾年的吞吐量或會進一步下降。

    然而,葉文祺指出,貨櫃吞吐量只是航運中心地位的其中一個指標。根據《2023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香港排名全球第四位,僅次于新加坡,倫敦和上海。與其他報告不一樣的是,該報告除了考慮港口的貨櫃吞吐量,更為重視整個航運産業鍊的發展程度,例如船舶經紀、管理人、律師及仲裁員的數量,以及航運保費收入等。若将整個航運相關的行業作綜合評價,香港航運業仍然具備穩固的發展基礎。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