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萍:國内的零售引力法則早已被解構 | 2024觀點資本圓桌

观点网

2024-04-24 15:21

  • 總結一下就是:消費基礎設施的泡沫化很嚴重,線下經營分化加速,馬太效應也加速,崛起的就是以服務業态為主的小體量非標商業。

    2024觀點資本圓桌·現場快訊:4月24日,2024觀點資本圓桌在上海維璟中心召開,高和資本資産管理平台高級副總裁鄭萍在主題演講時表示,中國特色的商業競争格局和資産管理初步探索是高和資本從去年持續到現在一直在做的方向性研究。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零售引力法則和中心地理論被提出,認為在商業空間供應越多的區域,它的面積越大,它能夠聚集起的各種多樣性的小衆産品就越多,能夠輻射的消費者距離就越遠。

    但鄭萍認為,2013年後國内的零售引力法則就被打破了。“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内有全球最發達的線上電商,現在的網購率大概30%左右,因為電商非常快速地讓大家找到很小衆的産品,所以我們在看不到不同的商圈、商場所吸引的不同的定位和消費客群。另外,目前國内的商業空間是供應過量的,以及戶籍制度等人口限制因素導致國内很多大的都市圈人口規模沒有跟得上。”

    以上海為例,從2010年到2022年線下實際産生的消費需求大概只漲了21%,主要的原因是這十幾年來上海的常住人口只增長了一百多萬,很大一部分的增長是在居住上面而非消費。2022年比2010年,整個上海只能産生原來72%的坪效,但上海商務用地的樓面成本已經漲超130%。在線下市場,上海購物中心有四百座,但一半的銷售額是由前25名的購物中心所産生的,馬太效應非常嚴重。與此同時,從2018年以來,浦西的内環内很多以小體量集中式城市更新項目為準的非標項目越來越多,占據了更多的關注。

    “總結一下就是:消費基礎設施的泡沫化很嚴重,線下經營分化加速,馬太效應也加速,崛起的就是以服務業态為主的小體量非標商業。”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