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早期發展的數字化企業,很多都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在當前的環境下,數字化已經成為發展産業和物流企業里面能夠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關鍵。
本文為周傑先生在2023大灣區産業論壇“全體大會”上發表的演講。
周傑(深國際集團信息工程部總經理):非常感謝觀點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深國際在物流港信息化建設方面的實踐經驗。
我是深國際信息部的周傑,深國際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在香港整體上市的市屬國企。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深國際已經擁有公路、物流、港口和大環保四輪驅動的業務闆塊。深國際一直致力于城市配套開發運營,目前整個集團主要在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經濟帶等區域,建立了我們的四大業務闆塊,並且在國内的城市運營、基礎設施開發、智能交通物流方面致力發展,是領先的建設者和促進者。我們在國内的物流園布局超過40個城市,運營面積達到450萬平米,園區規劃用地超過1000萬平方米。
深國際立足于深圳,主要投資聚焦在大灣區和深圳地區。目前在大灣區,除了深圳之外的5個核心城市,我們建成了8個物流園區,倉儲面積現在已經達到了100多萬平方米。集團将繼續加大在大灣區投資的強度,我們在大灣區物流基礎設施的規模排在前三位。
目前我們在深圳的發展也是比較迅猛的,我們在原有的5個園區的基礎上,迅速地擴展到10個園區,倉儲面積超過230萬平方米,有可能在物流倉儲用地方面成為深圳地區的頭号玩家。我們在深圳運營的幾個園區大家都比較熟悉,比如華南物流園區、西部物流園區(位于前海),還有機場快件、康淮電商中心等等。還有正在建的黎光、坪山、鹽田、平湖南(公鐵聯運園區)。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深國際在工業上樓的城市,尤其是工業上樓的物流園區里,如何通過智慧化、數字化的運營來提高它的運營能力。我們知道目前尤其在深圳地區,工業用地日益緊張,現在工業上樓已經成了深圳市進一步促進産業發展,節約利用土地資源來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舉措。深國際黎光物流園區是深圳市10個重點工業上樓項目之一。
工業上樓園區和傳統意義上的高標倉有着非常本質的區别,它是一個高容積率、車流密度非常大的園區。怎麼比較呢?高標倉園區的容積率一般不會超過1.0,在内地的一些城市里開發建設運營的高標倉園區,一般都在0.8、0.7的容積率。容積率比較高的,位于長三角的園區,一般在1.2。在深圳的工業上樓的物流園區,我們做到了5.5的容積率。在建築面積達到26萬平方米的園區里,占地面積不會超過5萬平方米,而且它預期的車流量的密度是非常大的,相當于傳統意義上園區的4倍,我們預計在黎光的工業上樓園區里面,單天的車次可以達到1800車次,這不是普通的商用車輛,而是大型的貨運車輛。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樣一個狹窄的區域内,每天的車輛要出入達到1800車次,也就意味着在單位的占地上,車流的密度相當于目前傳統車流量密度的16倍。
在園區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方面我們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幾個方面,第一是道路非常擁擠和狹窄。黎光的園區在規劃里面是單向雙車道的設計,在園區周邊是沒有任何臨時停車場和公共停車場的。這跟上海臨港片區的物流園區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另外這個園區里面由于是高容積率的,這個園區的建築總共是地上6層,地下2層,坡道建設是從-2層到2層,3—6層全是樓倉。在園區内部交通是比較復雜的。另外園區與市政道路之間的接駁也非常復雜,園區不同樓層間的出入口,由于區域的限制也變得比較復雜,資源緊張,包括月台、提升機都非常有限,所以非常容易造成園區内的車輛擁堵,以及對園區周邊道路造成擁堵。
這個園區的信息化繫統我們是去年開始建設的,這個項目也得到了很多業務夥伴的支持,夥伴們聽到這樣的業務之後很踴躍,積極參與到黎光工業上樓這樣一個非常典範的智慧園區建設中,大家很快就把我們的園區智慧化平台、能源管理繫統、公共管理繫統等等都得到非常踴躍的響應。但是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繫統,也是園區運營非常重要的難點和痛點,就是如何解決園區的交通管理和治理。這個繫統最後沒有人認領,只有我們集團的信息部承擔了園區智慧交通繫統自主研發工作。
我們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在黎光智慧化園區智慧交通上,我們覺得應該具備三項基本的功能:第一是要對園區的交通道路進行全方位的實時感知。第二是人工的運營已經不合時宜了,在高密度的復雜園區里面,我們不可能完全依靠人工去進行調度,AI算法策略在里面變得非常重要。我們主要是基于貨物的流向、貨量、時間、優先及等規則進行綜合性的運籌,組合貨量的預測、場地預調度、車輛調度和月台調度。另外通過我們的實時感知,以及AI策略,實現全流程的智能調度,優化入園預約、簽到、交通月台統籌安排等等功能上的調整,來降低我們的擁堵風險。提高場地的周轉率。這一切舉措就是為了能力有效減少車輛在園區滞留的時間,這是最關鍵的一項。
除此之外,作為工業上樓的示範園區,我們的繫統和深圳市的CIM模型進行對接,通過這個繫統不僅可以直觀了解到在園區内的車輛運行狀況,同時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和周邊的交通管理信息形成互動,實現了我們在整個交通策略上的優化。我們通過交通的管理,可以實時監控到周邊交通的異常,特别是告警,提高停車場和周邊環境的安全性。
從實時感知來講,我們為了能夠實時掌握到車輛的狀況,特别是車輛在入園、交通行駛狀态,包括車輛進入停車位、進入月台,以及裝卸過程中,車輛離開月台的行駛狀态,都進行了全方位的監控。除此之外為了掌握園區車輛在離開園區,或者是在一定範圍内的運行狀況,車輛在園區的一定範圍内,我們都對它進行及時的監控。
這個園區的交通非常復雜,如果一個大型的車輛在園區里面迷路,或者走到不該去的地方,掉頭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車輛在進入園區的時候,我們采取了AI的算法,已經預制好這個車輛在園區内行駛的路線。車輛在進入園區以後,行駛的路徑安排已經做了明确的制定,並且通過園區内交通的引導屏或者小程序,引導車輛在正确的道路行駛,同時前往指定的月台進行作業的操作。
要使這樣一個園區里面實現高密度的運作,提高它的運作效率,月台的智能統籌、智能運維是園區效率提升的關鍵,對于園區的周轉、使用效率提升來說,我們把園區的月台分為幾種類型,一種是自動的調度區,一種是手動調度區,還有一種是園區租戶自用的緩沖區,另外還有公共的動态的緩沖區。
為什麼有動态的緩沖區呢?我們整個園區里面月台是明顯不足的,我們沒有充分的緩沖區來解決可能出現的車輛進入園區的擁堵狀态,所以我們通過AI算法,自動分析一定特定區域内租戶的裝卸業務的淡旺季的周期性,通過AI的算法把空閑的月台資源進行互補和共享。
深國際在2018年就在嘗試智慧園區的建設,在座有很多企業都是我們在智慧園區的合作夥伴,非常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深國際智慧化的支持。今年真國際智慧園區平台也是非常荣幸能夠獲得深圳市首批新城建的示範項目,全市總共入選了301個項目,經過住建局的組織、遴選和公示,我們這個平台成為11個示範項目之一。再次感謝在座各位夥伴對我們信息化的支持。
最後分享我們這幾年在智慧化建設方面的幾點思考。
第一是堅持兩個導向。我們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方面,堅持需求導向和價值導向。第二是堅持小切口,避免大而全的投入。第三是信息化的投入,尤其是園區智能化的投入,就是以提高生産效率和促進經營效益的提升為首要目標。
最後我以一位行業大咖最近的一句話來結束我今天的講話。他說,當今世界已經變得非常復雜,充滿了不确定性,在重度的不确定性的範疇里面,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無疑的,就是我們的數字化發展方向從來都沒有改變過。在過去的幾年里面,數字化能夠讓企業發展得更好,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發展的數字化企業,很多都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領頭羊,在當前的環境下,數字化已經成為發展産業和物流企業里面能夠活下去的非常重要的關鍵。我也希望和觀點以及其他各位同行合作,共同探索與發展園區運營的數字化未來之路。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周傑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