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康養産業觀察:産業帶動事業發展

观点指数研究院

2023-07-19 19:28

  • 養老行業的發展應以産業帶動事業,産業發展起來才能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多樣需求。

    養老機構增速顯著放緩,養老事業有待更多支持

    随着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将相繼達到峰值,會給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統計局近期發布我國最新人口數據,2022年全國人口為141175萬人,比2021年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下降0.94個千分點。我國人口總量略有下降,主要是源于出生人口減少。

    人口下降的另一面必然是人口老齡化。2022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為28004萬人,占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20978萬人,占14.9%。與2021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1268萬人,比重上升0.9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22萬人,比重上升0.7個百分點。

    為應對加速深化的老齡化問題,國家層面作出了多方面的努力。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計投入359億元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社區養老服務基本覆蓋城市社區和半數以上農村社區。“十四五”期間,中央更把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並訂立了各項考察指標。

    盡管如此,國内養老事業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的空間,特别是目前增長轉趨乏力之時。

    民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36萬個,其中,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機構占44.7%。養老床位總數比2012年底的416.5萬張翻了近1番,但從近期數據來看,整體增速已明顯放緩。

    數據來源:民政部,觀點指數整理

    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40466個,環比上升0.43%,同比上升2.99%;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床位共509.3,環比上升0.41%,同比上升1.92%。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的數量增速自2021年一季度起快速下跌,季度增速環比跌至1%以下已持續兩年,大型機構新增較歷年減少。

    數據來源:民政部,觀點指數整理

    全國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依然保持逐年上升,但相較于“十三五”規劃中制定的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數35-40張仍有一定差距。即使各地政府都相繼出台補貼政策,亦進行了較大力度的稅費減免,但對機構運營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支撐養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過去三年受疫情沖擊,養老機構面臨嚴峻的運營和獲客難題。長期的封院使得運營成本陡增,同時新客戶卻難以招攬,即使成功攬得新客,其入住時間則因各種原因被迫延後。

    去到今年上半年,盡管疫情防控措施降級,然而歷經疫情封控的“嚴進嚴出”,老人入住老人院的意欲短期下降,解封後相當部分選擇歸家養老,北京上海都出現養老院入住率下降的現象。

    多地發布2023年養老服務工作計劃,社區服務為重點

    在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加強養老服務保障”作為今年保障基本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工作重點之一,顯示國家高度關注老齡化社會下将面對的種種問題。

    各地繼續在期内出台多項養老服務政策,特别是各省市陸續發布2023年養老服務計劃。其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繫建設和家庭适老化改造成為各地共同關注的重點。

    比如江蘇表示将實施3萬戶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設置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000張;湖北則計劃完成100個街道(鄉鎮)社區養老綜合體建設、2.5萬戶以上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務;吉林将支持新建100個綜合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支持開辦100個社區老年食堂。

    近年,我國社會養老服務在政策的支撐下持續快速發展,在種類、數量和質量三方面均有所提升。但也要注意到居家社區養老問題仍是短闆,這與我國“9073” 的養老格局有所背離。未來老舊小區的适老化改造以及嵌入式養老機構的設立仍有待财政補貼和支持政策的進一步傾斜。

    養老體繫建設正當行

    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的意見》,聚焦老年人在養老服務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強調加快建成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繫。

    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不是某個單獨一方所能完全承擔。因此,更需要政府、市場等多方力量相結合,引導社會資源更多投向養老服務領域,推動養老服務體繫建設提速增效。

    比如江蘇就在期内印發了《關于推動養老事業和産業發展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繫建設的若幹措施》,着重提到了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引導多元主體參與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服務提質增效等問題。

    在國有企業的角色上,江蘇鼓勵國有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加大養老服務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強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參與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方式,與民營企業實現優勢互補。

    而在民營企業的角色上,則計劃在項目規劃、土地保障、财政支持、稅費減免、購買服務等方面支持民營養老服務企業發展。

    截至2022年底,江蘇全省60周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74萬人,老齡化率23.18%,是典型的老齡化社會。江蘇通過制定詳細政策,引導多主體參與養老事業的建設,以産業帶動事業,是一個典型範例,産業發展起來才能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多樣需求。

    旅居養老漸復蘇

    随着當代老年人消費能力和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精神的滿足開始在長者養老生活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養老的質量也成了長者選擇養老項目時重點考慮的因素。

    有着良好經濟支撐的老年人更樂于通過旅遊、異地居住等方式去維持身心健康,"旅居養老"這一融合了文旅和養老的新形式亦因此誕生。

    在《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繫規劃的通知》中就提到了要促進養老和旅遊融合發展,支持社會力量建設旅居養老旅遊服務設施,“引導各類旅遊景區、度假區加強适老化建設和改造,建設康養旅遊基地。”

    文件更提到,要“鼓勵企業開發老年特色旅遊産品,拓展老年醫療旅遊、老年觀光旅遊、老年鄉村旅遊等新業态。”

    然而在三年疫情期間,旅居相關産品難以推動營銷和提供實際服務,各地養老機構的旅居養老發展陷入停滞。

    目前,随着疫情陰霾的退卻,更多旅居養老産品被企業重新推出。

    如泰康之家·桂園就推出了3天2晚、8天7晚和15天14晚三款旅居體驗産品,親和源則在今年先後開啟了海南三亞和廣西柳州兩地的旅居體驗活動,綠地康養也在5月推出齊雲山7天6晚的會員研學旅居活動,光大匯晨北京古塔老年公寓則推出了“醫療康復+旅遊舒心短期入住”兩項全新服務産品。

    政府方面亦有動作。近日,廣東、山西、雲南、甯夏四省(區)民政廳共同簽署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使廣東的旅居養老版圖已拓展到“十四省同行“。據了解,目前共有14家社會組織和近300家養老機構加入了旅居養老合作平台,在合作省區市共評選出66家旅居養老示範基地,順利啟動旅居養老首發團。

    随着政府和企業未來更多推動旅居養老的動作出現,養老市場上産品的豐富度也可以得到更大的提升。

    入局與退局,如何在稀薄的利潤空間中找到更大的生存機會,甚至找到增量服務空間,是每個從業主體不得不面對和解決的。

    8月7-10日,觀點機構将繼續在海南舉辦2023博鰲房地産論壇及繫列活動,來自康養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領導人等,将共同探讨新階段下的行業發展機遇,分享具有可借鑒意義的企業盈利模式,梳理關于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同時,8月8日,觀點指數研究院在通過對企業的長期跟蹤與監測,並結合各項指標、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後,盤點 “2023年度影響力康養産業綜合運營企業”。並将在博鰲房地産論壇的“影響力指數 • 2023博鰲風尚企業表現”發布儀式中重磅揭曉,近千名最具智慧的房地産各業态領域、金融業及商業精英将齊聚于此,見證行業荣耀與風采。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黎浩然    

    審校:陳朗洲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康養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