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應該融入到今天的智慧社區、未來社區,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園區,以及在精細化管理中數字化作為基礎的構建。
沈利(騰訊雲智慧建築與不動産解決方案負責人):現場的領導和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騰訊雲建築與不動産的沈利,非常開心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過去的這一段時間,我們這個團隊在建築與不動産這個行業的思考和實踐。
2018年,騰訊成立了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這個團隊,我們開始在二十個行業形成我們自己的産業解決方案,把消費互聯網的數字化環節帶到各個生産環節里。
2021年,騰訊也結合社會可持續的價值創新,成立了自己的CSV團隊,主要面向雙碳、生物醫藥、研發、經濟等行業。
回歸到今天我們所在的房地産和建築這個方向,從大環境上來講,大家聊的更多的是高質量發展,回歸到本質和價值創造,房子也從金融屬性驅動,回歸到它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屬性,圍繞如何打造出更好的有科技屬性的産品力的房子和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發現了兩個大的變化,第一個從之前小地塊的開發,我們在服務客戶過程中發現逐漸演變成了綜合體、大型地塊的開發,這是整個行業在新建開發階段,尤其騰訊在過去一兩年時間里合作和服務非常多的一類客群變化。第二個在存量這個部分,今天不管是針對于地産,還是針對于城投,手上擁有大量的存量空間資産,包含小區、社區、菜市場、軌道交通基礎的公共設施,如何把不同類型的空間,以及非常復雜和綜合的用戶服務經營,能夠把它盤點清楚,甚至通過運營的方式把它激活,可能是我們看到的第二個比較顯性的變化。
基于此,回到我工作的主戰場,騰訊雲與智慧産業事業群旗下智慧建築與不動産事業部,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我們匯集了一大批從地産、物業、建築業再到不動産行業的專家人才庫,有百人團隊專門來服務這個行業,充分利用騰訊雲在連接、技術、産品、生态維度的優勢,聚焦在建築與不動産的全客群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在過去5年時間里,我們這個團隊與規、建、管等領域的頭部客戶都有不同産品和方案的合作,在過去的2年時間里,地産業務開始向上遊和下遊延展,如何去解決多空間、復雜應用、全域用戶經營等等的高效連接、管理、協同經營是共性問題,因此我們在實踐中打造了面向建築和用戶經營的行業APaaS平台,去來解決行業數字化建設的問題;
騰訊雲在整個最底層服務于行業的基礎技術能力,包括面向行業的通用SAAS能力,騰訊會議等,我們這個行業團隊所完成的功能,是能夠把騰訊非常優秀的基礎能力和行業場景做深度融合,最終沉澱了兩個面向行業的解決方案。
第一個以建築空間為核心,從小空間、從家庭到小區到社區到園區,再到TOD,再到城市,以建築空間為核心,來解決全域連接、全域在線的WeBuild行業解決方案。
WeBuild主要是在家庭、小區、社區、園區、城區等空間的規劃、建設、運營環節,在規劃建設階段,通過對BIM、GIS、CAD集成,實時渲染、空間計算的能力,實現線上空間和線下空間的在線管理;多源數據和全域連接是空間管理中的核心痛點,借助WeBuild的泛在連接去來打通IT與OT,實現空間管理的在線;並且在空間運營過程中,會有能效管理、養老服務等各種各樣服務運營者進來,借助Webuild連接産業的能力,實現服務的在線;
第二個是以空間里的人,面向全域營銷和服務的解決WeClient方案。在過去幾年時間里,和行業里非常多的合作夥伴和客戶做了非常多的落地和實踐。
Weclient可以提供市場分析和客戶洞察、幫助企業做客戶研究與分析,提高銷售轉化率、同時為企業提供全域大會員體繫搭建和用戶經營能力,充分的利用了企業微信跟微信的互通能力以及我們沉澱的大數據和AI能力。今天的營銷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容營銷,騰訊過往24年沉澱了很多的IP和内容,可以幫助地産和物業進行私域經營,快速準确的觸達主力客群,從而提升銷售和服務的效率。與此同時騰訊雲在大模型方向的探索與應用,選擇了優先在營銷與客服領域做突破;
接下來分享幾個典型案例:
案例一:在某大型央企落地的WeClient落地案例中,這家企業希望解決的是看清全業态的用戶在線,看清結構;去解決多業态客戶服務的斷層、線上線下業務的斷層等問題;通過統一身份、統一積分、統一權益去來實現四個業态客戶的客戶體驗,借助統一的運營中心來實現全局的運營最優;這家企業第一次梳理清楚了300萬會員的在全業态的用戶、客戶、會員有多少,實現30多個場景的交叉引流;我們覺得在今天地産也好,城投也好,都會碰到類似的問題;
案例二:Webuild的案例,這也是一家央建,這樣一個超龐大組織、幾十萬級内部員工、百萬級外部員工,協作難、移動化、審批難,且安全可靠的問題,我們相信這樣的組織騰訊雲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唯一解,借助企微與微信的獨有連接優勢。
案例三:Webuild解決方案在深圳超級總部的項目,我們應用了數字孿生的技術,從規劃設計建設整個過程,提供了一套數字化統籌的管理平台,通過高精度、大場景、低延遲的渲染技術,把片區規劃都進行了數字的仿真和模拟,實現了高可視化的方案,幫助企業在規劃設計階段進行量化調優。然後就是3D的技術,利用BIM和VR的技術做數實融合,全面展現施工現狀,把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進行了1:1對照,可以及時看到物理世界建設情況,這一套統籌管理平台極大提高了業主方對大片區開發的把握度和管控能力,提高決策效率;
案例四: 在上海臨港産城綜合體項目,利用騰訊雲的Webuild物聯網基座,實現整個園區運營過程中的降本增效,首先是運營場景的可視化,通過三維可視交互技術,在客戶服務、設施設備管理、資産管理等維度上,提高了可視度和運行效。其次,我們構建了一套智能化的環境管理和能源管理繫統,可以做到很好的環境舒适度監測、态勢感知等,監控設施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情況,給智能繫統提供很多的參考模型,降低能耗,提高設備設施的服役周期;
案例五:WeSpace的一個典型的案例,在浙江金華,利用騰訊雲的數字底座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能力,幫助社區運營商構建了"一圖",這個圖是統一的社區運營駕駛艙,我們把社區里面的主要數據和事件,進行了統一的建模;同時,我們構建了"一腦",建立了社區運營的智慧"小腦",提供了一個綜合的數據集成、治理、運算、分析的能力。同時,構建"一鍵"的數據定向分發能力,面向居民可以精準推送服務信息,最後,呈現在"一機"的入口上,通過一部手機,居民可以暢享未來社區數字生活服務的九大場景。
最後小結一下,為了覆蓋整個建築和不動産的産業鍊條,騰訊雲建築與不動産在規劃、設計、建造階段,提供Webuild建築與,幫助産業實現全鍊路的數字化轉型;在交易、管理、服務階段,我們提供Weclient 用戶經營平台,幫助客戶提高客戶服務的滿意度和不動産的交易效率;在運營和服務階段,我們提供WeSpace智能空間的決方案,為城市空間提供了可持續的運營能力。
面向未來,騰訊雲将秉承"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持續做好實體産業的數字化助手。
充分利用我們在連接、技術、産品方面的優勢,聯合廣泛的合作夥伴,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産業的深度融合,我們也期待與更多的産業夥伴一起共創,聚焦業務場景,解決具體問題,打造數實融合的新動能,一起穿越周期赢得新的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沈利
審校:勞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