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廣東省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進一步促進我市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消費需求,大力提振消費,特制定本方案。
觀點網訊:7月14日,東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東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提出,釋放餐飲消費活力。舉辦美食節、咖啡節、盆菜節等餐飲促消費活動,結合重大賽事節事契機,聚焦燒鵝、荔枝、臘味等傳統名産和地理標志産品,打造“莞邑美食”文化IP,多維度開展宣傳推廣。打造“美食品牌工廠店體驗”“工業旅遊+餐飲消費”等跨界融合消費場景,策劃開發美食文旅線路,通過旅遊攻略等載體擴大消費觸點。組織餐飲企業舉辦供應鍊對接會,搭建“餐飲企業-供應商”溝通合作平台。面向國内外優質餐飲企業開展定向招引,重點引入特色餐飲、主題餐飲等多元業态。落實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要求,引導餐飲門店完善适兒化設施配置、優化親子消費服務,培育一批兒童友好餐廳。
東莞市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全文: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廣東省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進一步促進我市消費結構優化升級,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服務消費需求,大力提振消費,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升傳統服務,促進民生消費提質增效
(一)培育餐飲住宿消費新動能
1.釋放餐飲消費活力。舉辦美食節、咖啡節、盆菜節等餐飲促消費活動,結合重大賽事節事契機,聚焦燒鵝、荔枝、臘味等傳統名産和地理標志産品,打造“莞邑美食”文化IP,多維度開展宣傳推廣。打造“美食品牌工廠店體驗”“工業旅遊+餐飲消費”等跨界融合消費場景,策劃開發美食文旅線路,通過旅遊攻略等載體擴大消費觸點。組織餐飲企業舉辦供應鍊對接會,搭建“餐飲企業-供應商”溝通合作平台。面向國内外優質餐飲企業開展定向招引,重點引入特色餐飲、主題餐飲等多元業态。落實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要求,引導餐飲門店完善适兒化設施配置、優化親子消費服務,培育一批兒童友好餐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投資促進局、市婦聯、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提升住宿服務水平。加大高端酒店的招引和建設力度,引導酒店向“住宿+休閑”復合型業态轉型升級。支持酒店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新型業态,打造一批主題酒店。深入實施《東莞市促進鄉村酒店(民宿)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環同沙、環銀瓶山等8個片區為重點,加大鄉村酒店(民宿)項目引進力度,積極創建一批全國等級旅遊民宿、全省等級鄉村酒店(民宿)。〔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态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林業局、市投資促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塑造居民生活服務新優勢
3.提升家政服務品質。推動家政進社區,增加家政服務供給,完善“南粵家政”基層服務站,構建15分鐘家政服務圈。推廣家政服務碼,提高家政服務質量,培育家政龍頭企業。發揮就業政策導向作用,落實員工制家政企業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等優惠政策。大力開展“巾帼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完善女性專項金融服務,舉辦“春風行動”女性專場招聘會,開展“玉蘭莞家”巾帼家政計劃等各類婦女技能培訓。〔市委金融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商務局、市婦聯、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4.擴大養老托育供給。制定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等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啟動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發揮中國國際老齡産業博覽會等平台作用,展示推介銀發經濟前沿技術和産品服務。出台幼兒園開設托班備案等政策,試點建設社區嵌入式托育服務點,推動符合條件的幼兒園開設面向2-3歲嬰幼兒的托育班級。促進醫養融合,加強安甯療護特色服務項目,研究制定安甯療護制度體繫、支持體繫、服務人才隊伍體繫。推動市級養老機構建設、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輻射村(社區)及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建設。深化“長者飯堂”建設,完善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按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5.鼓勵居住服務消費。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與養老、托育、餐飲、家政等企業開展合作,發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繼續實施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全力抓好老舊電梯更新項目儲備。鼓勵居民換購或新購綠色智能家居産品,開展廚衛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加快發展智能家居産業,支持智能家居跨界融合發展,培育提供改造設計、定制化整裝等一站式標準化服務的龍頭企業。〔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出台專項政策文件,啟動建設12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支持社區臨街商鋪發展養老托育、特色餐飲、家政服務、便民零售等業态。鼓勵各鎮街(園區)結合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将閑置商鋪、低效空間轉化為便民服務載體,優先布局便利店、早餐店、生鮮超市、快遞驿站、家電維修、社區康養、群衆性健身活動場地設施、咖啡茶飲等便民業态。〔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郵政管理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培育旅遊文娛服務新風采
7.發展特色旅遊消費。打造“灣區周末IN東莞”文旅品牌,策劃推出文商旅體主題活動,推動水上客運與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東莞-珠海”海島遊服務水平。推動華僑城歡樂海岸等一批綜合文旅項目建設,建設市博物館新館智慧博物館項目、可園數字劇本遊等項目。提升重點旅遊景區、街區,推進一批重點文化和旅遊特色村鎮建設,指導萬江茶葉市場、高埗茶倉、虎門寨商圈、大朗毛織貿易中心等建設可遊可購特色商業街區。推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報批,推動禀賦較好的特色資源創建A級旅遊景區。鼓勵公交企業積極對接有關文旅項目和活動,開拓多元化公交服務品類,落實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增加過境旅遊産品多語種標識。推動刷卡、現金、移動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並行發展,重點圍繞港澳居民、外籍人士和老年人等支付需求,打造創新支付場景,開展特色優化支付服務宣傳。〔市公安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8.豐富文娛消費場景。加強文化場館建設,鼓勵興辦特色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創商店,打造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潮玩原創IP,開發繫列潮玩主題旅遊産品,推廣東莞潮玩、主題文創、特色非遺産品和旅遊紀念品。落實“百城百區”文化和旅遊消費行動計劃,圍繞傳統節日、法定假日及暑期等旅遊旺季,舉辦重點文旅體消費促進活動。支持草莓音樂節品牌化運營,加大大型演唱會等高端演繹項目招引力度。激活夜間消費動能,對酒吧、娛樂場所的駐唱、駐演等營業性演出活動實施“應批盡批”便利化審批。統籌傳統劇場與新型演藝空間,引進舉辦票價親民、類型多元的夜間演出。深化影視文旅融合發展,建強用好東莞市影視協拍服務平台及宣傳矩陣,定期發布東莞影視協拍資源宣推内容,提升“廣東省電影協拍服務試點城市”品牌影響力,聯動優質影視項目開展繫列線上線下活動。〔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現健康體育服務新突破
9.拓展體育消費空間。以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第十二屆殘運會比賽項目為契機,強化體育基礎設施升級,持續推進東莞市體育中心、籃球中心等大型綜合體育場館升級改造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國際級體育賽事,辦好東莞市籃球聯賽、企業籃球聯賽等本土籃球品牌賽事,以端午龍舟月為載體整合全市資源舉辦龍舟繫列活動。支持潮玩企業參與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特許産品開發,構建“賽事IP+潮玩”聯動發展模式。鼓勵各鎮街(園區)及社會力量舉辦街頭籃球、電競、網球等潮流體育賽事,推動國際籃聯三人籃球賽事落地。引導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發揮賽事活動“引人流、聚人氣、促消費”的作用。盤活空間資源,支持鎮街(園區)盤活閑置的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及插花地、零散地,引導社會力量依法依規進行改造,多渠道建設全民健身中心(社區體育綜合體)、健身廣場(多功能運動場地)、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室内外綜合健身康體場地等便民體育設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培育健康消費新場景。完善市、鎮兩級心理服務體繫,推動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開設心理科門診,升級12356市心理援助熱線平台,加強心理危機幹預和援助隊伍專業化培訓。深化“互聯網+醫療”建設,構建區域互聯網醫療服務與監管平台。推動醫養結合深度融合,建立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雙向轉接綠色通道”。支持鎮街(園區)舉辦“中醫藥文化夜市”,打造“四季潮集”中醫藥文化特色品牌,開設藥食同源健康宣傳專欄。完善醫養保障機制,推動養老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社區)養老服務站點與村(社區)衛生站簽約合作,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鼓勵具備相應醫療條件的養老機構依法開展安甯療護服務,加強失能高危人群早期幹預和健康指導。優化港澳醫師來莞短期行醫審批流程,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莞設立獨資、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放寬區域衛生規劃限制,引導港澳台資參與社會辦醫。〔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局、市醫療保障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凝聚教育培訓服務新成果
11.提升教育服務水平。深化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學校有序完善、開放優質教育資源。推進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數字化標杆學校、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及“雙精準”示範專業等項目建設。優化非學科培訓辦學許可管理,嚴格落實廣東省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培訓非學科類目錄清單,規範審批流程。推廣應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支持各級各類學習成果認定轉換。加快推進香港城市大學(東莞)二期校區項目建設,科學有序擴大招生規模。〔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優化培訓服務供給。深入實施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面向社會開展學歷提升、職業素養和技能提升培訓,構建“學歷+技能”雙提升育人模式。支持技工院校結合專業特色和市場需求,面向社會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技能等級認定服務。加強培訓機構常态化監管,對市屬培訓機構實施年度檢查制度,健全辦學行為規範長效機制。〔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發展新型消費,推動服務消費提標進位
(一)創新消費場景
13.大力發展數字消費。深化“8+8+4”現代化産業體繫建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賦能商貿、文旅、物流、會展等服務消費行業。激活電商直播發展動能,支持制造企業應用直播電商拓市場、抓訂單。依托電競賽事活動,推動電競産業發展,促進東莞地域文化與電競文化的深度融合。前瞻布局未來消費新賽道,聚焦低空觀光、虛拟社交、6G應用、具身智能等前沿領域,構建多元創新的數字消費産業格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深入推進綠色消費。創新綠色循環消費模式,引導發展“互聯網+二手”“互聯網+回收”等新業态,結合産業特色拓寬消費電子、服裝等重點領域回收處理渠道。壯大綠色消費市場規模,積極開展綠色家電、綠色建材、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産品應用推廣活動。嚴格落實生态環境準入制度,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規範化處理處置監管,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嚴厲打擊非法拆解等環境違法行為。引導電商、快遞企業選購使用獲得綠色認證的快遞包裝産品,更多采用原箱發貨,大幅減少物流環節二次包裝。〔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生态環境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積極擴大會展消費。支持企業、社會組織等主體舉辦重點展會、新辦或引進展會。依托廣交會、高交會、文博會等展會平台,發揮人流聚集效應,聯動住宿、餐飲、旅遊、購物等業态,為客商提供專屬優惠。高質量舉辦漫博會,支持潮玩企業通過漫博會平台發布年度新品。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服貿會等重大展會活動,整合我市文化旅遊和工業制造優勢,向國内外參展客商展現東莞城市特色,吸引更多服務業态落地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6.積極發展首店經濟。持續優化商業環境,完善商業配套和服務體繫,增強對優質商業項目和知名品牌首店的吸引力。推動重點商圈提質升級,優化商圈業态布局,重點引進知名品牌在莞設立首店,形成品牌集聚效應。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對在莞設立首店的知名品牌給予資金補貼等優惠措施,鼓勵品牌企業将新産品、新業态、新模式優先落地東莞,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提升城市商業競争力。〔市财政局、市商務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培育特色消費
17.培育壯大本土老字号品牌。鼓勵老字号企業積極參與“樂購東莞”等促消費活動,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商旅文聯動等方式拓展銷售渠道。建立健全老字号發展機制,制定出台東莞老字号認定政策,開展老字号普查和認定工作,重點培育認定一批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市場競争力的東莞老字号企業。強化老字号品牌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老字号商標專用權等違法行為。〔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推動特色街區、商業綜合體優化升級。重點推進明南海衛城牆遺址公園、東莞記憶、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等項目建設,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引入新銳零售、生活美學、老字号等業态。強化特色街區與商業綜合體品牌建設,重點發展首店經濟、潮玩經濟、夜間經濟等新業态,支持引進網紅品牌首店,策劃舉辦各類主題IP活動,打造差異化競争優勢。提升商圈業态能級,支持演藝場所豐富活動内容,引導知名潮玩品牌落戶首家品牌旗艦店、品牌形象店。〔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東實集團、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消費環境,增強服務消費市場信心
(一)優化體制環境
19.健全服務監管機制。加大服務消費市場不正當價格及不正當競争監督檢查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價格欺詐、虛假宣傳、不按規定明碼標價等違法違規行為。推進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促進消費糾紛源頭解決。嚴打惡意索賠中存在的涉嫌敲詐勒索行為,淨化營商環境。結合實際優化食品經營許可相關手續,鼓勵通過“互聯網+核查”等方式開展遠程核查。細化明确戶外廣告、展示、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要求和標準。明确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流程等事項,並向社會公告。持續開展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後的登記備案監管機制,确保管理銜接。依托“信用中國(廣東東莞)”網站加強對相關經營主體登記備案、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的歸集、公示,探索公示信譽信息,引導激勵更多經營主體守信重信。引導餐飲領域平台企業為中小微商戶提供技術培訓、流量支持等,營造平台與商戶共生發展的良性生态。〔市發展和改革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隊、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0.建立健全標準體繫。鼓勵支持餐飲、家政、養老托育、文化旅遊、家具家居、智能制造等領域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制定,並在全市範圍内推廣。〔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1.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持續深化“中國潮玩之都”“籃球城市”等城市特色名片宣傳推廣工作,結合重要節慶、體育賽事、展會等時間節點,策劃開展繫列主題服務消費促消費活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粵式新潮流”文旅消費新場景評選申報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評。完善政策扶持體繫,搭建國際交流平台,支持文娛類企業“走出去”,鼓勵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赴境外舉辦特色文化推介會,力争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IP,提升東莞文化國際傳播力。〔市委宣傳部、市商務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政策支撐
22.加強金融财稅政策支持。用好用足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煥新貸”支農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等貨币政策工具,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合理增加信貸資源投入、豐富信貸産品及服務,加大對餐飲住宿、養老托育、家居家電、文旅、電子商務、電子競技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提供适合普惠性養老托育機構項目資金需求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為銀發經濟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落實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用好用足現有産業促進發展資金,支持服務消費相關企業數字化改造、平台建設、人才培訓、品牌推廣,支持服務消費相關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加強政策的全面宣傳和深入解讀,确保政策内容廣泛傳播。〔市商務局、國家稅務總局東莞市稅務局、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分行、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3.夯實産業人才基礎。支持引導有條件的院校設置服務消費領域相關專業,加強餐飲、護理、康養、家政、養老、托育、社會工作等領域人才培養,深化校企聯動,開展家政、餐飲、住宿、醫療健康等服務消費行業人才專場招聘活動,打通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對接通道。支持旅遊及公共遊覽場所、生活照料、住宿和餐飲等領域配合開展技能人才評價,推動相關領域新職業、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企業評價規範開發。完善餐飲、家政等服務業重點領域人才目錄和認定標準,落實好高層次人才和企業人才在落戶、購房、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24.加強服務消費統計監測。跟進國家統計局服務消費市場的監測方法制度,貫徹落實國家、省統計局關于完善服務消費統計監測的工作部署。根據法律法規及統計制度要求,推進服務消費相關市場主體納統工作。〔市統計局、各鎮街(園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