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紅線 | 輕資産建業

观点网

2021-02-04 23:48

  • 2020年,胡葆森将“蒙眼狂奔”的建業喊停。

    編者按:2020年,中國房地産在驚濤巨浪中扼住命運的喉嚨。

    進入全新的2021年,中國房地産如何在求發展與嚴監管中尋得均衡?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的企業,需要充足的勇氣和智慧去應對。

    我們深信,“地産向陽”仍然是這一年的主要命題。有鑒于此,觀點地産新媒體策劃年度重磅報道“細細的紅線”,回顧並總結標杆房企過去一年在“抗疫”與“紅線”之下,大到戰略、模式,小到融資、人事等方面的調整與改變,並尋找新的一年里未來“持續的力量”之所在。

    觀點地産網 站上千億台階後,是借着這股子沖勁繼續向前,還是減速調整看清下一段路的方向?建業選擇了後者。

    建業地産成立于1992年,那一年,胡葆森從香港回到家鄉河南,並選擇踏上了房地産的征程。

    次年,建業的第一個項目“金水花園”推出,“十年還本”的售樓方式在全國引起轟動,而建業也因這個“一諾千金”的故事聲名鵲起。

    自那以後,建業地産憑借其獨樹一幟的“省域化”模式摸索前行。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建業提出了“輕重結合”的發展模式。随後幾年,借力輕資産實現跨越式的發展。據悉,2019年,建業地産實現全河南省122個縣級以上城市全覆蓋,實現資産規模和銷售規模雙雙突破千億。

    但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建業也受到了加杠杆沖規模後遺症的影響,2020年,胡葆森再一次調整了建業的航向。

    胡葆森指出,把建業地産未來2-3年作為戰略鞏固期:“就是鞏固過去三年快速成長的成果,繼續提升管理水平,讓建業實現有質量的增長。”

    正如安東尼奧尼在電影中所言:“我們走得太快,應該停下來等一等,等靈魂追趕上我們的步伐”。

    而今,建業也在等待自己的“靈魂”。

    輕資産

    早在2011年,胡葆森曾用“在河南,做地産”六個字,總結建業地産過去的十八個年頭。

    十余年時間,始終偏安一隅,在外界看來,胡葆森是謹慎的。但每一個領導者的決策,都脫離不開他所經歷的那些年代。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畢業于鄭州大學英語繫的胡葆森,被河南外貿廳派到香港參與組建外貿公司。熟悉香港市場的他,看到了1991年到1997年香港樓市成倍的翻漲,也看到2001年前後,地産泡沫破滅與香港樓市的一片哀嚎。

    見過了行業的大漲大跌,胡葆森認識到了穩健經營的重要。2001年,建業首次明确“省域化發展戰略”,提出紮根中原,逐步分級向下延伸,做專業化領袖型區域品牌地産開發商的目標。

    固守中原的策略,讓建業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但也存在局限性,首先是錯失了擴張全國的時機。

    數據顯示,2015年,萬科實現銷售金額2614.7億元,恒大2050.4億元,綠地為2015.1億元,和建業同一年成立的碧桂園也賣了1401.6億元。

    那一年,建業的銷售額為157.44億元。

    規模慢步之下,萬科、碧桂園等一線房企亦開始布局河南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向保守的建業不得不作出改變和應對。

    2015年,為了尋求新的增長極,建業地産發布新藍海戰略,宣布未來将以輕資産為主要模式,用三到五年,實現企業從房地産開發商到新生活方式服務商的整體轉型。

    五年時間過去,中國房地産行業也已經歷了一輪完整的周期,回頭再看,建業的輕資産模式已初具成效。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顯示,2016年,建業地産實現簽約銷售額201.46億元,同比增長28%;次年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銷售金額同比上升51%至304.15億元。

    2019年,建業地産成為國内首個于單一省份達成銷售額超千億元的房企,錄得物業銷售金額1011.5億元;2020年,在房地産行業下行周期疊加新冠疫情影響下,建業地産錄得簽約銷售額1026.42億元。

    建業輕資産戰略用更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代建”,其中包含了項目的設計、開發以及後期的銷售管理,無須投入過多資金去拿地,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資金投入與沉澱的壓力。

    另外,代建企業通常會将代建項目銷售所得歸入全年銷售業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房企銷售規模的增長。

    在建業千億征途中,輕資産無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是實現河南省内深耕與突破省域化布局的抓手。

    2019年12月30日,建業地産成功摘取封丘縣2019-15号地,這標志着建業實現河南省122個縣及縣級以上城市全覆蓋。

    此外,2019年亦是建業全國化擴張元年,這一年胡葆森提出,以河南為原點,以500公里為半徑,以輕資産的模式不斷走出河南。

    根據建業2020年中期财報顯示,已通過輕資産模式将業務擴大至河北、山西、陝西、新疆及海南等省及自治區,省外項目共計八個,訂約總建築面積為91.84萬平方米。

    對建業而言,采用輕資産的模式實現省域化下沉,能夠降低市場消費能力較弱帶來的風險。同樣的道理,也減少了建業“走出去”的不确定性。

    後遺症

    依靠輕資産戰略,建業實現了千億、走出了河南,但伴随而來的是盈利能力下降及杠杆水平上升。

    胡葆森在2020年3月份業績會上坦言:“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三年增長了800億,有沒有問題呢?實際上也是有問題的。”

    據悉,建業地産自2016年到2019年四年時間,銷售額從200億增長到了1000億,復合增長率達到71.23%,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将建業的表現放置于大環境來看,的确可圈可點,畢竟房地産市場已進入深度調整和轉型期,再加上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響,整個行業已步入下行周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建業依靠“輕重結合”模式保持住增長勢頭已實屬不易。

    但不可忽視的是,建業整體銷售額中,輕資産代建業務貢獻占比将近三成。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查閱,2018年至2020年,建業地産輕資産銷售額占比分别達到25.83.%、29.02%、33.42%,呈現逐年拉升的态勢。

    但輕資産銷售額更多是代建業務合並而來的銷售業績,一般來說,代建企業收取的是管理服務收入,也就意味着,輕資産銷售額並不是房企傳統意義上的銷售。

    還原來看,建業地産2019年整體銷售額為1011.5億元,去除293.49億元輕資産銷售額,重資産銷售額為718.01億元。

    同理,2020年,建業重資産銷售額為683.39億元。在3月份業績會上,建業地産公布了2020年重資産銷售目標為800億元,並沒有公開列出輕資産目標,從最終情況來看,重資産銷售目標完成比例為85.4%。

    除此之外,無論是重資産還是輕資産,建業的銷售增幅均呈現逐年下滑。當下,規模增速放緩已是行業整體面臨的現狀,建業也沒有例外,而且淨利潤增幅亦有所放緩,盈利能力有所減弱。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期,建業地産毛利率為23.73%,較2019年同期下跌3.6個百分點;淨利潤率為6.04%,同比下跌2.5個百分點。

    建業地産2020年盈利能力下降與疫情影響有關,在2-3月份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建業地産同樣采用了“打折促銷”、“以價換量”的方式回流資金。彼時,建業銷售均價為0.53萬元/平方米、0.65萬元/平方米,較2019年全年0.7萬元/平方米有較大幅度下降。

    但毛利率下降並非個案,從近幾年數據看,建業地産毛利率僅在2018年超過30%,其余幾年均在25%上下。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橫向對比來看,規模排名前五的房企,毛利率均高于建業地産,淨利率也僅有恒大集團略低;與建業排名相當的房企當中,也僅有遠洋的毛利率低于建業。

    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中期,上市房企平均毛利率為29.8%,平均歸母淨利率為12.8%。由此看來,建業兩項指標均在行業平均水平之下。

    對房企而言,毛利率下降源于行業高利潤時代過去,在地價上升與穩房價背景下,企業的盈利空間逐步減小。

    而建業作為省域型房企,在實現省市縣鎮村五級市場全覆蓋同時,投資重心近兩年也在向周口、許昌、新鄉、駐馬店等低能級城市下沉,這就導致企業面臨着房地比下降、購買力不足等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

    問杠杆

    “我們的毛利率有所下降、負債比例略有上升、成本節約空間還存在、産品的溢價能力並不是十分強,這些就說明我們在經營管理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2020年初見面會上,胡葆森就曾如是提到。

    深耕河南這些年,建業的财務狀況整體來看還是較為穩健,但經過近幾年的高速生長,盈利與負債問題也逐漸擡頭。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2015年到2019年,建業地産負債總額分别為324.4億元、373.29億元、540.54億元、916.93億元、1313.65億元。可以看到,建業的負債在2017年、2018年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原因在于公司大規模增加土地儲備。

    2020年上半年,建業地産錄得總資産1641.66億元,總負債為1510.78億元,資産負債率為92.03%,較2019年末的91.25%上升約0.78個百分點。此外,報告期内,建業地産淨負債率為76.9%,相比年初提高了12.7個百分點。

    除了拿地加速以外,建業負債水平攀升與大量融資有關。

    2020年上半年,随着國内流動性寬松,審批發行加速,房企發債利率進入下降通道,在這樣的背景下,多數房企融資成本再破低點,但以建業、明發等為代表的房企融資成本卻有所上升。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以年初房企發債情況為例,1月6日,龍光地産發行了2020年首期公司債券,發行規模為10億元人民币,債券為期5年,年利率為4.8%,創下該公司近三年發債利率最低紀錄;1月7日,龍湖集團公告顯示,公司發行6.5億美元票據,其中,七年期2.5億美元票息為3.375%;12年期4億美元票息為3.85%。

    與此同時,1月10日,建業地産發行2億美元優先票據,利率為7.25%,處于行業較高水平。綜合來看,2020年上半年,建業地産融資成本達到3.7億元,較2019年同期上升60.87%。

    有分析人士提到,由于部分房企尋求擴張,高成本融資是無法避免的。規模上去後,把信用評級做好,财務報表表現穩健,這個時候融資成本或可能出現下調。

    過去幾年,激進是建業籌錢越來越“貴”的重要原因,這一點或許能夠從其債務結構當中窺探一二。

    建業地産借款構成中,銀行和公司債券所占比例明顯偏低,而美元優先票據的占比相對要高一些。2019年年末,公司銀行借款和公司債券合計為102.28億元,占比剛剛超過三成,而優先票據合計為179.75億元,占比超過五成。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2020年中期,建業地産優先票據規模達到225.06億元,占比超過60%。事實上,該公司優先票據占比從未低于50%。根據安信證券統計,截至2020年3月底,建業地産海外債存量為198億元。

    前些年,國内融資環境收緊,房企紛紛掉頭尋求海外債券以支撐自身的高速發展,據統計,2019年中資美元債發行規模達到2318億美元,從行業分布看,美元債發行以地産、金融和城投為主,建業也是其中一員。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美元指數逐漸走高,部分房企有息負債中外債占比較高,可能面臨負債成本的被動提高,建業地産近60%債務以美元債為主,公司額外增加的負債成本由此可知。

    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建業地産共發行了五次美元優先票據,票面利率介于6.88%-7.75%,合計發行金額13億美元,用途均為債務再融資。

    再出發

    某種意義上而言,輕資産模式是建業自我叠代的新物種。因為新物種的出現,建業近兩年表現得有些“瘋狂”。

    “瘋狂”並無貶義,更多是指建業異于固有常态,突破自身邊際。

    建業前二十年發展中,因“保守”一再被業内所輕視,近五年調轉船頭加速狂奔,換做任何一家企業或許都會陷入一種極端狀态之中。

    2020年,建業重整裝,再出發。在年初業績會上,胡葆森首次提出鞏固策略,建業也因此來了一次“急刹車”。

    彼時,胡葆森提出,建業地産未來2-3年為“戰略鞏固期”,鞏固過去三年快速成長的成果,同時要着力于降低負債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成本控制能力,從而在國際市場和國内市場還存在着不确定性時,把企業發展安全性繼續提高。

    回歸理性後,胡葆森将目光放到了企業的安全性與盈利能力上,建業地産管理層對新一年的布局和發展也有了新的考量。

    一方面,建業地産減少了在公開市場拿地。

    此前,有投資者向觀點地産新媒體透露,建業地産2020年上半年拿地均價1200元左右,其中80%以上土地獲取來自收並購、勾地等,公開市場競價土地占比大概9%。

    同時,建業地産也透露,近段時間與洛陽、許昌、周口等市政府在文旅方面有溝通交流,未來可能會有項目落地。

    從建業土儲情況來看,期内新增土地建築面積36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了19%,拿地總金額僅為43億元,相比以前更加保守。

    事實上,減少拿地、多元化拿地能夠有效減少土地開支,因而通過“節流”的方式,從有息負債端實現降負債。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2019年下半年以來,市場相繼傳出富力地産、合景泰富、雅居樂等房企暫停拿地的消息,随後融創也明确提出要審慎拿地。

    除了節流,建業亦通過發力省會城市鄭州、加速走出去等方式“開源”。

    據悉,2019年以來,建業不斷加大鄭州、洛陽等中大型城市的布局,在這類城市發展,相對村鎮而言,利潤更可觀。

    業績會上,建業地産首席執行官袁旭俊曾提到:“2020年,鄭州銷售額占比将達到25%左右,其他地級市占到50%,另外縣城占到了25%。往後2-3年,我們希望把鄭州的市場份額提高到30%-40%。”

    無論是抓回款、促銷售,還是減少拿地、調整土地結構,對房企而言,2020年目的只有一個——降負債。

    近兩年,監管部門多次釋放房地産融資“收緊”信号,房企融資不斷承壓。除此之外,2020年下半年“三條紅線”新規出台,監管部門根據“踩線”情況将房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不同檔位的房企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15%。

    數據顯示,在上市房企當中,踩線房企達到86家,其中22家房企被劃入“紅檔”,其中包括恒大、融創、綠地等房企。

    至于建業地産,從2020年半年報看,公司剔除預收款項後負債率達到86%,淨負債率76.90%,現金短債比為1.64倍,腳踩一條紅線。

    事實上,在中國房地産高速增長那些年,房企通過高杠杆、高周轉的粗放式發展取得了爆發式增長,而“三條紅線”新規,旨在控制房企的負債規模與杠杆增速,從而推動行業的平穩發展。

    新規實行後,房地産企業無疑将面臨更大壓力,建業也不例外。

    但壓力也是動力,2020年以來,建業除了表現在外的“戰略鞏固”,還正在有序地分拆旗下物業、代建等平台上市——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築友智造等。

    對建業而言,輕資産戰略實施後的每一步,都已經在逐漸落實過程中。

    細細的紅線 | 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撰文:龔麗欣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

    資本

    土地

    建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