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紅線 | 世茂並購之塔

观点网

2021-02-28 21:33

  • 跨過3000億門檻,世茂是否可以長舒一口氣?

    編者按:2020年,中國房地産在驚濤巨浪中扼住命運的喉嚨。

    進入全新的2021年,中國房地産如何在求發展與嚴監管中尋得均衡?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的企業,需要充足的勇氣和智慧去應對。

    我們深信,“地産向陽”仍然是這一年的主要命題。有鑒于此,觀點地産新媒體策劃年度重磅報道“細細的紅線”,回顧並總結標杆房企過去一年在“抗疫”與“紅線”之下,大到戰略、模式,小到融資、人事等方面的調整與改變,並尋找新的一年里未來“持續的力量”之所在。

    觀點地産網 2020年,堪稱年内最大並購案的世茂福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一直以來,世茂在收並購方面的經驗都非常豐富。

    如2019年,世茂以逾200億總對價收購泰禾集團、粵泰股份、明發集團等旗下項目,新增土儲超過3000萬平方米。

    依靠市場上收並購帶來的大量土儲,世茂築起了一座高塔。許世壇希望能再登頂峰,他說中長期目標是做到前五。

    然而,2020年遇上疫情和“三道紅線”,在瘋狂和理智的選擇上,房企們開始更傾向于後者,降杠杆成為主旋律,這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挑戰性的一年。

    沒有讓人失望的是,世茂集團銷售規模突破了3000億門檻,增幅逾15%,在觀點指數發布的2020中國房地産銷售TOP100榜單中位列第八,再次找回曾經失去的位置。

    這一年,世茂開啟“大飛機”戰略,增速逐步放緩、投資布局調整、依賴多元化營收、回款率下降、資金支出壓力、關聯負債與境外債等方面仍值得關注。

    並購的曲線

    跨過3000億門檻,世茂是否可以長舒一口氣?

    剛剛過去的這個十年,對這家閩繫房企來說並不容易。2010年到2020年銷售規模翻了十倍,從305億元增長至逾3000億元。

    世茂真正重返規模之路是在2017年至2019年,對比2016年之前的擴張力度,這三年新增土儲面積量均超過1000萬平方米。

    其中,2019年達到巅峰,該年新增土儲3092萬平方米,新增貨值5000億元。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2020年上半年,世茂新增土儲1232萬平方米,總土儲(權益前)達到8393萬平方米,總貨值1.45萬億元。

    按照年初的計劃,世茂2020年的購地計劃與2019年差不多,並希望回款的一半用來進行土地投資。

    土地一直以來都是最重要的籌碼,在公開市場拿地愈發激烈下,房企轉道收並購,以較低成本獲取土儲不失為一種手段。

    對于收並購,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曾公開表示,還有很多項目在談,“2019年70%以上的土儲都會來自並購”。

    2020年,世茂延續了收並購擴張思路,代表作是與福晟“達成戰略合作”。

    目前來看,世茂确确實實已經入主了福晟旗下不少優質項目。在2020年5月股東大會上,許世壇稱,與福晟的合作能拿到超千億的貨值。

    該年中期業績會上,許世壇曾表示,2020年收並購有更大的機會,對收並購的標準會更嚴格、質量更好,並購不意味着要花很多錢或背很大的負債。

    許世壇這一态度,或許可以解釋,世茂在收購上更傾向于資産包收購,同時對項目精挑細選,把控風險,多輪盡調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在公開土地市場,世茂2020下半年顯得較為沉寂。據不完全統計,僅拿下4宗土地,分别位于南京、杭州、肇慶以及武漢,成交總價49.58億元,與年初樂觀的情緒有所不同。

    據透露,世茂2020下半年在土地儲備方面變得更為審慎,很多公開拍賣土地的毛利率無法符合公司投資要求,預測2020年土地支出較上一年度有所減少。

    總體而言,近幾年來除了規模和土儲得到提升外,世茂的營收和盈利情況也有了一定轉變。2014年至2016年該公司毛利和淨利潤出現下滑,直到2017年以後逐步改善,目前處于較穩定的水平。

    2017至2019年,世茂集團營收從704億提升至1115億,稅後年度利潤從106億上升至164億。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2020上半年,疫情影響項目結轉進度背景下,世茂營收、利潤仍錄得小幅增長,但淨利潤率略有下滑,錄得12.4%(2019年同期為13.38%)。

    對比A股上市房企的利潤率和毛利率情況,世茂仍具備一定優勢,但與萬科、中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外資投行針對世茂盈利預期發布研報稱,由于一二線城市的限價嚴厲,世茂毛利率将面臨下行壓力,預期2020财年毛利率介乎29至30%。世茂管理層亦承認,未來毛利率有可能受壓。

    與此同時,世茂總負債和有息負債規模逐年上升,但有息負債增幅得到有效控制。規模擴張的2017年至2019年,有息負債增幅分别為31%、25%以及16%,2020上半年有息負債增幅不到13%。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自“三道紅線”發布後,房企依靠外部融資受到管控。即便“綠檔”房企(均未踩線),對應有息負債規模增速需控制在15%以内。

    2020年上半年數據顯示,世茂僅一項指標超出阈值,因此有息負債年增速需控制在10%以内。

    在規模迅速擴張時,世茂有息負債並沒有出現“野蠻生長”,但“三道紅線”正倒逼企業培養内部現金流的能力,更加考驗存貨質量和去庫存能力。

    回款與現金

    房企下半場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變化,踏入管理紅利時代,世茂現金流情況仍具有一定的挑戰。

    此前,標普就“三道紅線”發表一份信評報告指,略顯矛盾的是,存貨水平過低或過高的房企都有可能因為銷售回款不足,而承受短期流動性風險上升的壓力。

    事實上,在被認為規模掉隊、錯失發展機會的那兩年(2015至2016年),世茂選擇先主動調整發展步伐,這艘大船的航向開始變換。

    該時期,許世壇提出着重去庫存,更加重視回款率和利潤率,調整供貨節奏和結構。具體措施為,三四線城市實行嚴格的“以銷定産”來控制開工,同時采取果斷措施處置三四線低效土儲,並将供貨和新增投資的重心放在一二線城市。

    很快,上述舉措使得世茂的報表數據有了很大變化。

    數據顯示,世茂實現回款總額逐年提升,回款率在2016年錄得最高值為88%,2017-2019年回款按年同比增幅保持在35%以上。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世茂2015至2019年回款率分别為85%、88%、80%、78%以及75%,呈現下滑态勢。對比頭部房企近三年回款率情況,表現上並不是很出色。

    2020年半年報顯示,世茂實現回款890.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幅為10%,平均回款率為80.59%——看起來,抓回款仍然會是下半年重點工作之一。

    有息負債無法大幅增長情況下,回款及内部造血能力在房企間出現兩極分化。

    一方面,房企去化受到區域調控政策或市場供需變化影響,仍存在一定風險;另一方面,銷售回款若不足以覆蓋短債、建安支出、土地投資等必要現金流出,會造成短期流動性風險上升。

    就世茂近幾年現金流表現來看,仍有繼續改善空間。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一直為負數,處于淨流出狀态,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則在2017年以後得到改善。

    融資活動方面,世茂融資性現金流淨額一直處于正增長。但在2019年,世茂大幅減少借貸(同比減少近200億融資),且以47億贖回永續資本工具等,使得該年融資活動現金流淨額首次出現負值。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2020上半年,世茂現金流情況有所轉變,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19.48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淨額為-16.49億元,但融資活動現金流淨額漲至135.25億元。

    世茂的财務數據向來以穩健著稱,賬面現金較為充裕,2020上半年達到699.21億元,完全覆蓋短期債務。

    随着越來越多項目投入建設,未來所需現金支出仍占很大比重,而世茂計劃2020全年在建面積5900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250萬平方米,上半年在建面積規模5160萬平方米,竣工完成466萬平方米,距離計劃還差784萬平方米。

    降債與降速

    在規模、利潤和負債這個不可能的三角中,世茂也試圖找到一種平衡。

    就“三道紅線”而言,世茂半年報顯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産負債率為70.81%,淨負債率為57.8%,現金短債比為1.46倍,“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産負債率不得大于70%”這條略微過線。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傑富瑞12月發布的一份研報,引述世茂集團管理層指,三道紅線對發展商的新借貸水平設置上限,限制了其土地儲備能力。

    “現時世茂更适合專注于高質量增長,而不是快速擴張。”可以得到印證的是,世茂開始主動降速。

    2020年還沒結束的時候,世茂提前打好預防針,表示2021年物業合約銷售額的增幅超過10%以上。

    這是自2017年規模大舉擴張後,世茂首次提出較低增幅的銷售指標。若以2020年3000億目標計算,2021年銷售額目標在3300億左右。

    2017年以來,世茂年銷售額基本實現接近5成以上增幅,2017至2019年分别錄得1008億元、1762億元以及2601億元,同比增幅48%、75%以及48%,三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0.63%。

    最新數據顯示,世茂2020年全年實現銷售3003.1億元,增幅為15%。

    融資方面,資金監管趨嚴下,世茂集團通過港股上市平台融資較以往要少,相反兩個内地主要發債平台上海世茂建設和世茂股份則有不少動作,利率也基本保持在行業低位。

    據觀點指數統計,世茂集團2020年通過港股上市平台僅發行一筆美元債,年限10年、利率僅為4.8%。而世茂股份和上海世茂建設的融資動作頻頻,方式也較為多元化,除了公司債、票據等,還包括CMBS、ABS等途徑。

    依靠A+H雙上市平台優勢,世茂在發債上更加遊刃有余。這一年,通過世茂股份發行的債券規模為55億元,而上海世茂建設發債規模達到111.4億元,平均利率為3.65%,最高不超過4.7%。

    除了減少拿地支出、主動降速、調整債務結構、創新發債方式等,世茂采取降負債的措施還包括分拆物業上市、配股融資等。2020上半年,世茂通過兩度配股融資超過69.49億港元,上一次世茂通過配股方式融資還是在2009年。

    2020上半年,世茂融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同比翻了将近4倍,增長376%,其中借貸所得款項增長24%,還通過可轉換可贖回附屬公司股份所得款項及配股募資新增79.89億。

    規模跨越3000億,盈利水平逐漸趨向穩定,重回前十的世茂仍受到資本市場青睐,平均融資成本控制在6%以内。數據顯示,2015-2019年世茂平均融資成本6.9%、5.8%、5.3%、5.8%及5.6%。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此外,世茂2015至2019年的現金短債比一直大于1。截至2020上半年,總負債為5461億元,有息負債(借貸總額)1429.81億元,淨借貸730.6億元,長短期借貸比例維持在7:3,現金短債比為1.77,目前這一融資結構和負債水平對世茂來說尚屬安全。

    财務模型亦符合三大評級機構對房企的要求,從債券評級表現來看,2019年穆迪将世茂評級由“Ba2”提升至“Ba1”;2020上半年,穆迪、標普及惠譽分别維持世茂“Ba1”、“BB+”及“BBB-”評級,評級展望均是穩定。

    布局的策略

    世茂的發展重心不再僅僅圍繞長三角,将大灣區打造為長三角之外的增長極,2019年通過收購泰禾、粵泰控股等項目,在大灣區新增了不少土儲。

    2020年初,許世壇曾表示,實際上世茂現在最大的土地儲備已經在大灣區,接近4000億貨值,其次才是長三角,約3500億貨值,福建和環渤海2000億左右。

    區域貨值分布上,世茂大灣區貨值占比在2018年仍不到23%,2020上半年這一比例提升至33.1%。無疑,大灣區将成為世茂日後的發展重點區域。

    這家成立于1989年的房企,初期業務主要集中在福建、北京和上海,2003年開啟全國化布局,1989-2009年這二十年是其财富積累和打基礎的階段。

    過去這十年,對世茂來說並不平淡,一直在尋找華南區域發展的機會。

    2010年,世茂先是聯手富力合作開發惠州項目進駐灣區,再參與富力、碧桂園、雅居樂、中信的廣州亞運城項目(富力于2016年退出)首進廣州市場。

    三年後,世茂再次通過合作方式落子廣州匯金中心,並在深圳以招拍挂方式拿下前海中心一宗商業綜合地塊。

    2013至2014年,世茂成功問鼎前十,分别實現銷售額671億及702億。2015年-2016年,該公司經歷兩年調整期,各項指標增幅放緩,利潤負增長,排名也随之滑落至前20。

    對于這段時光,許荣茂回憶起時稱,世茂将失去的這兩年定義為主動調整。

    “我們前兩年增速太快,負債太高,庫存太多,利息也上去了,工程質量也沒控制住。”許荣茂如此解釋世茂走上“兩年調整期”的原因所在。

    從拿地成本考量這家企業擴張軌迹時會發現,世茂2016年至2017年新增土儲的平均樓面地價超過1萬元/平方米。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在較為寬松的政策支持下,土地市場熱火朝天,房企拿地熱情高漲,2017年房企整體拿地規模更是達到了一個歷史新高。

    随行就市,世茂在這兩年擴張了一輪土地儲備,在北京、上海、廈門、杭州、深圳以及香港等地接連落子,拿地成本也水漲船高。

    2017年實現千億後,世茂的銷售規模逐漸回追。2018年迎來全面爆發期,銷售增速達到75%,毛利率處于歷史高位,為31.51%。

    除世茂華南區域公司外,原為世茂福建區域公司世茂海峽獲得集團授權,可實現跨區域拿地,這意味着兩大區域公司都着力布局大灣區版圖。

    2017-2019上半年,世茂在大灣區的總投資金額超400億,共獲得16宗地塊,進入城市包括廣州、深圳、惠州、佛山、肇慶、茂名等。

    用了三年時間,世茂集團銷售規模完成從千億到兩千億再到三千億的跨越。截至2020上半年,已經在全國135座城市布局423個項目。

    如果說2017-2019年這三年是世茂的規模之戰,2020-2024年,世茂表示将打響利潤之戰。

    規模之後、利潤之前,如何打造一個堅不可摧的高塔,世茂依然任重道遠。

    細細的紅線 | 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撰文:鄭培茵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土地

    世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