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細的紅線 | 融創新篇

观点网

2021-02-01 22:36

  • 這将是一次“軟着陸”。

    編者按:2020年,中國房地産在驚濤巨浪中扼住命運的喉嚨。

    進入全新的2021年,中國房地産如何在求發展與嚴監管中尋得均衡?想要有所作為、有所改變的企業,需要充足的勇氣和智慧去應對。

    我們深信,“地産向陽”仍然是這一年的主要命題。有鑒于此,觀點地産新媒體策劃年度重磅報道“細細的紅線”,回顧並總結標杆房企過去一年在“抗疫”與“紅線”之下,大到戰略、模式,小到融資、人事等方面的調整與改變,並尋找新的一年里未來“持續的力量”之所在。

    觀點地産網 “只要你執着堅定,現實與理想一步之遙。”

    無序且粗放的行業初期,市場對于一家企業的認可很大程度源于規模,而房企的規模增長依賴杠杆是慣常操作。

    融創無疑是這一時期的弄潮兒,通過高周轉、強並購模式,迅速成為行業龍頭,實現遠高于同行的業績增速:上市十年間市值增長14倍,土儲增長33倍,銷售額增長77倍。

    但這幾年,行業總面臨着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個更壞的消息。随着監管層設置“三道紅線”,将房企分檔並對有息負債規模增長做出約束,企業的發展思路不得不從“黑馬”向“千里馬”轉變。

    “三道紅線”将房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設置信貸增長規模,對應有息負債增速0、5%、10%、15%。若被認定為“紅檔”企業,将直接無法增加有息負債規模。

    這對房地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意味着高杠杆不再可持續,意味着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發展轉變,以及從土地紅利轉向管理紅利時期。

    回過頭看,融創在“三道紅線”出台之前,就已将“控負債、降杠杆”納入企業三年重點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2020年,無論是有息負債端、貨币資金端、還是所有者權益端,融創正有條不紊地通過各種途徑解決問題,以符合監管的要求。

    可以說,如今每一步腳印,都是為未來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杠杆與規模

    銷售規模快速增長是過去融創最顯著的特點。

    上市之前(2009年),融創僅有64億元銷售規模,而在2019年,這一數值已升至5562.1億元,位列行業第四。

    2020年,融創形成了北京、華北、上海、西南、東南、華中、華南七大區域全國戰略布局,實現合約銷售5752.6億元。

    2016、2017年是值得關注的年份,在這兩年,融創的銷售均實現翻倍增長。

    “錢貴了以後,地一定便宜;錢便宜了以後,地一定又貴。”孫宏斌将2016年稱之為“錢又便宜地又便宜”的時間段。

    某種程度上,早期房企的增長模式是由杠杆驅動的,杠杆越大,能撬動的資源也越來越多。

    根據年報,這一年融創抓住窗口期積極擴張,當年獲取土地儲備4571萬平米,同比增幅超3倍,成功進入了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鄭州、廈門、青島、南甯、昆明等城市,當年總土儲提升到7291萬平米,權益土儲4973萬平米。

    數據來源:國民經濟公告及企業年報、觀點指數整理

    追溯這幾年融創土地購置情況能夠發現,該公司通常逆勢而行,當行業拿地力度開始上升時,融創的拿地力度會降低,更多采用收並購方式。

    多年來,融創先後收購包括綠城中國、融科智地、萬達、泛海控股、陽光100、新湖中寶、環球世紀和時代環球等多家企業的股權或項目。

    其中,2017年收購萬達文旅城,讓融創獲得了超5000萬平米可售土儲;2019年完成泛海、成都會展收購,獲超過3000萬平米一二線城市土儲,這部分土儲也在随後幾年内為融創回流了大量現金。

    被稱為“並購王”不是沒有原因,即便有過收購佳兆業、雨潤的不順利,融創依舊憑借收並購能力獲取了大量土地儲備。融創土儲充裕,其中約80%位于一二線城市。

    跨周期拿地與收並購結合,使得融創能夠将土地價格控制在較低水平,留下充足利潤空間。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2017年後,前期銷售規模擴張逐步迎來結轉期。2015年至2019年,融創營收從230.11億元快速攀升至1693.2億元,淨利潤從32.98億元上升至260.3億元,年均復合增速超過100%。

    但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是,伴随規模走向頭部,融創的壓力随之而來。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首先是資金、負債,從數據上看更為直觀,上述期内,融創有息負債和一年内到期債務開始上升。

    不過,孫宏斌顯然不屬于“保守派”,他有自己的衡量標準:“在這個行業里面,銷售量和負債的比例大于1就沒有風險,融創銷債比超過了1.5到2,基本上沒什麼風險。”

    他提出了“銷債比”概念,指出只要銷債比高,現金流就會保持在最安全的狀态,保證風險可控。

    但若說孫宏斌不介意公司負債顯然也不客觀,實際從2019年“融資端”調控開始,融創就開始逐漸對外傳遞“降負債”信息,並将“降負債”作為集團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2020半年報中,降杠杆、降融資成本、嚴格控制拿地也成了關鍵詞匯。

    如今,降負債已初顯成效。上半年,融創有息負債下降至3203億元,淨負債率從上年末172%降至149%,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

    融創表示,2020年底,争取負債率降至120%,2021年再控制到100%以下。

    據近期摩根士丹利、花旗、瑞信等多家投行分析研報顯示,融創中國2020年底的淨負債比率有望下降至90%-100%區間。

    這将是一次“軟着陸”,雖然“三道紅線”出台,但在融創預先布局下,已經能夠有條不紊解決問題。

    降債二三事

    2020年是融創上市十周年。

    十年很長,房地産經歷了從黃金十年到白銀十年,從野蠻生長到精耕細作,融創也在應時而變。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三道紅線”規則早為大家所熟知:依據杠杆水平高低設置三條紅線,扣除預收款後負債率大于70%、淨負債率超過100%、現金短債比小于1倍。央行根據上述標準将房企分為“紅-橙-黃-綠”四檔設置信貸增長規模,對應有息負債增速0、5%、10%、15%。

    這意味着房企踩線多少将直接影響融資額度,不過在政策出台之前,融創就已經将降杠杆作為最重要目標,從半年報看,其資本結構優化已取得一定效果。

    截至上半年,融創有息負債合計3203.3億元,較2019年末降低了19.7億元;資産負債率為86.56%,較2019年同期下降4.28個百分點;淨負債率為149%,較2019年末下降23.3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那麼,融創降債具體采取了哪些措施?

    “融創降負債的邏輯是負債總量不變,增加銷售回款和利潤,即分子不變、做大分母。”在2020年中期報告投資人會議上,孫宏斌表示。

    縱觀這一年,融創采取了多種方式降低負債,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減少拿地、非核心資産處置、分拆物業上市、配股融資等。

    孫宏斌在三月用要做的“三件事”作為概括:“調融資結構、降融資成本;處置一些持有資産;拿地要拿對地方、拿對時間。”

    首先是降低拿地支出,2020年上半年,融創新增土儲貨值為2330億元,與2019年同期6483億元相比下降64%,一定程度上避開了二季度土地市場過熱的情況。

    進入年末,融創反而通過文旅合作等方式拿下不少一二線城市土地儲備,以減少拿地開支,進而降低前端融資。

    11月,融創與華發127億元競得深圳寶安沙井地塊,成交樓面價僅1.4萬元/平米;12月則聯合武漢地産55億元競得甯波地塊。此外,還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共同成立總規模為70億元的房地産投資平台,投資一二線核心城市的高端住宅項目。

    即便是“三道紅線”懸頂,融創依舊保持一定的發展節奏和速度。

    剝離非核心資産是回籠資金的另一有效手段,孫宏斌曾透露,酒店、商業、樂園等持有型物業都是待售商品,2019年已經成功賣掉一個酒店,並且有4個酒店會在短期内成交。

    處置低效自持資産不只是出于降低負債的考量,也是聚焦核心資産投資的要求。根據融創給持有資産(持有型物業和長期股權投資)占總資産的比重劃定的不超過15%紅線,新資産的補充,就需要對舊的持有資産進行處置。

    這部分資産主要集中在文旅闆塊,據悉,目前融創文旅已布局13座文旅城,5個旅遊度假區,50余座樂園、近90個商業,近150家高端酒店。

    孫宏斌向來行事果斷,出售項目之余,金科股權也被他擺上貨架,這也意味着一場長達四年的股權之争迎來終局。

    4月14日,融創控股子公司天津聚金物業以47億元出售其在金科的11%股份,随後在五月份接連對金科股份減倉,直至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

    至最後一次公告披露,融創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金科股份2.66億股,占總股本的4.9906%。截至上半年,融創累計出售13億股金科股份,合計套現約104.5億元。

    野村證券一份研報稱,融創中國以47億元出售金科11%股份,預計出售完成後将為2020年第二季貢獻8億元盈利;若融創進一步出售其余的18.35%股份,預計可帶來20億元的盈利。

    這是資本的迷人之處,孫宏斌的投資也絕不僅于此融創還投資了4.07%貝殼股權、3.9%萬達商管股權,如果處置的話,這部分股權能為其帶來數百億的資金回流。

    通向羅馬的道路有千萬條,增加權益是改善負債情況的另外一種途徑。

    方式也很簡單,房企能夠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大股東注資、加快上市等方式增厚權益,或分拆上市增加現金流入,緩解母公司融資壓力。

    2020年1月,融創以42.8港元的價格配股融資80億港元,增厚股東權益的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負債。

    此外,2020年11月19日,融創服務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主闆,綠鞋後融資規模将達到92億港元。上市當日,融創服務報14.14港元/股,漲幅21.9%,總市值424.2億港元。

    一位業内人士曾分析,通過分拆物業上市降杠杆、加權益,将會顯著降低資産負債率和淨負債率。

    “這部分募資額将計入所有者權益,所有者權益和資産等額增加。並表後的資産、所有者權益、現金等都将增加,若負債不變,‘三道紅線’指標都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多家投行研報亦稱“三道紅線”指標有望進入黃檔陣營。

    融資與成本

    某種程度上,“三道紅線”是在促使房企從“規模賽道”切換至“利潤賽道”。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由于結轉的項目大部分都來自2017-2018年地價較高項目等因素影響,上半年房企普遍毛利率水平出現下降。

    融創中報數據則顯示,期内表内毛利為177.6億元,較2019年同期減少15.9億元,表内毛利率為23%,較2019年同期的毛利率25.2%下降2.2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無非是借的錢貴了。從盈利角度看,融創清楚原因在于資金成本偏高,融資成本能夠壓縮多少,一定程度上決定利潤提升的幅度。

    于是,融創管理層數次強調“調結構降成本”的重要性,希望能夠在保持總量的前提下,通過将高息負債轉成低息借貸,大幅降低利息支出。

    數據顯示,最近五年,融創融資成本介于6%-8%之間。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分析人士對融創資金成本下降有信心,指出融創2020年新發幾筆債務的成本,明顯低于現時平均融資成本。

    “融資成本有很大的壓縮空間,降一個點一年就能減少幾十億财務支出,多出幾十億利潤。”

    做一件事,天時往往很重要。實際上,2019年下半年起,随着融資環境逐步進入寬松通道,融創的邊際融資成本下降明顯,2020年新發幾筆公司債利率明顯低于現在的平均融資成本:2021年1月3.25年期及5年期美元債票面利率分别為5.95%/6.5%,創歷史最低水平。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另一邊廂,是受益于國内發債。目前,融創已有兩筆80億元公司債獲深交所通過,國内公司債發行通道順暢。

    從市場情況看,房企2020年普遍發債利率低于2019年。

    到12月份,融創抓住匯率貶值期,贖回3.185億美元于2021年到期的8.375%美元優先票據。通過此類贖短債、放長債的方式,融創優化了現金短債比,也節省了部分利息成本。

    1月22日,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計劃于2021年2月21日提前一年贖回2022年2月到期、票面利率7.875%之美元債。據公開披露消息統計,融創中國于2020年3月、10月、12月分别回購1.48億、3000萬、3.18億美元債。此次提前償還2022年2月到期的8億美元債後,已經在一年内累計提前償還近13億美元債券。

    很顯然,監管層在疏不在堵。

    如果說傳統的銀行開發貸、公司債是房企主要資金來源,如今通過能夠産生穩定現金流的底層資産發行ABS産品也是常見的方式之一。

    這是一種以項目所屬的資産為支撐的證券化融資方式,即以項目所擁有的資産為基礎,以項目資産可以帶來的預期收益為保證,通過在資本市場發行債券來募集資金的一種項目融資方式,近期融創合肥融創茂19.1億元ABS、昆明文旅城23億元ABS、合肥融創酒店14.01億元ABS接連獲交易所受理。

    這對融創來說無疑是一條新路,在收購萬達文旅項目後,融創自持資産大幅提升,面對大量資産沉澱,如何盤活存量,提高資産流動性便成了需要思考的問題。

    未來的鑰匙

    有人曾問孫宏斌最希望擁有哪種才華?他的回答是遠見。

    住宅之外,孫宏斌下一個目標是“消費升級”,並将文旅當成一把通向未來的鑰匙:“文化是詩,旅遊就是遠方,我們投資的是詩和遠方。”

    2017年7月,融創與萬達達成協議,以總代價438.4億元收購萬達旗下13個文旅城項目91%的權益。随後于2018年,融創将萬達文化管理公司全資收購,完成文旅産業的布局。

    這筆收購在獲取大量土儲備之外,也為融創六大業務闆塊之一“融創文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宏斌的計劃不止于此,2019年11月,融創斥資153億元收購雲南城投持有的環球世紀及時代環球各51%股權,獲取了巨量土儲,更新增了“會展”闆塊。

    這次收購後,融創文旅成為全國最大的會展類項目持有及運營商,地産、服務、文旅、文化、會展會議、康養六大戰略正式形成。

    有分析人士指,依托並購,融創在文旅、會展等領域鍛煉出了資深團隊,也獲得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在這些競争並不充分的領域,非住宅業務的積累有助于反哺拿地,與地産闆塊聯動,令企業在招拍挂競争激烈的當下,獲得更多低成本拿地機會。

    孫宏斌是一個瞄準了方向,就堅定去做的人。作為國内最大的文旅物業持有者和文旅産業運營商,並以此擴展到會議會展、康養等領域,融創有了深入參與到地方城市建設的底氣。

    “美好城市共建者”是融創中國新的企業定位,從地産商到“中國家庭美好生活整合服務商”,再進階為“美好城市共建者”,融創不斷給自己劃定領域。

    2020年,孫宏斌頻頻到各地出差,包括武漢解封後即第一時間進城,而後又快馬加鞭奔波遼甯、雲南、廣西、四川、湖南、江西、江蘇、浙江等10多個省份20多座城市。

    他與地方政府見面、開會、座談、簽約的重點,多圍繞在文旅和大健康産業,推動更多項目落地,並簽下南通、武漢、紹興、青島等多個文旅項目。

    有分析指,文旅是一個具有長期經營價值的産業,相比單純的住宅建設,文旅對城市的發展、建設和就業有着更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因此,地方政府更歡迎以文旅産業作為切入點進行的地産開發,往往也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條件。

    融創年末在深圳通過産業協同能力拿地,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11月,融創聯合華發以底價127.1億元競得寶安沙井A301-0575号宗地,這也是融創首次在深圳公開市場拿地。

    從地塊要求可知,這是一宗為融創冰雪文旅城定制的地塊,旨在發展文旅相關産業,要求建設冰雪項目和影視酒店項目,以及拍攝一部以深圳為背景的都市題材電影等要求,實現了地産、文旅、文化、會展闆塊的充分協同。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降負債的同時,孫宏斌手執地産、服務、文旅、文化、會展會議、康養這六顆棋子。對于新布局的業務版塊到底會演變出怎樣的未來,或許,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

    細細的紅線 | 在理智與瘋狂之間,只有一道細細的紅線。

    撰文:陳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

    資本

    土地

    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