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養老地産設計,就是關注我們的未來

观点网

2017-07-31 17:43

  • 無論是社會化養老機構還是房地産開辟的養老地産,都在硬件、設施上雖有相應無障礙的配套,但是這些配套設施並不能盡如人意。畢竟養老産業核心在于養老的人性化,而不是設施上的完善。

    漢森伯盛 全球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全球進入老齡化的國家已經達到72個,而且80歲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1%。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截止2013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億,占總人口的14%,而且這個老齡化增長相對迅速,預測2040年将達到25%,2050年達到33%。並且社會上已經有很多房地産企業有了自己的探索發展之路,比如将養老形式社會化,建設大量社區養老中心、福利院、養老院等方法,但研究發現,無論是社會化養老機構還是房地産開辟的養老地産,都在硬件、設施上雖有相應無障礙的配套,但是這些配套設施並不能盡如人意。畢竟養老産業核心在于養老的人性化,而不是設施上的完善。

    目前國内開發商對于養老地産開發處于試探摸索狀态,分三種類型,一種是借養老為名開發房地産的;一種是借鑒成功國家案例照搬的;一種是專注養老地産研發的,帶有健康診療功能的醫養型養老社區;。當然在國内,盈利是作為項目開發首要的目標。當下中國主流養老方式仍然是以居家養老為主,但随着“421”(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個小孩)家庭模式的持續擴大、國人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以及受到工作壓力逐漸增加異地居住等問題使得很多兒女無暇照顧老人,“空巢”家庭問題普遍的影響等,已經對傳統養老方式形成極大的沖擊。因此作為我們專注養老地産的設計,必須從設計生活感受的角度去探讨。

    适合中國國情的養老地産項目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

    養老産業主要考慮老年人四個方面的需求:一是經濟提供,二是生活照顧,三是醫療護理,四是精神慰藉。老人家需要健康、便捷、情感交流,他們想要更多的精神共鳴,對新事物保持着更多的興趣和更強的學習能力。在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繫較健全,經濟提供和醫療護理不再是老年人養老的主要問題,而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卻受到了重點關注,特别是精神慰藉問題越來越引起重視,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模式必須以此為關注點。因此養老地産項目應具備中醫、食療、運動、興趣愛好、宗教場所、養生養身等各種功能于一身。

    在中國,養老地産項目面臨最大的障礙和困難是什麼?

    業界對于養老地産有“真養老”和“假養老”之分,只要開發商持有一部分跟養老有關的物業或配套,以後用來經營服務于老人的,算是“真養老”,只要是全部銷售完全沒有自持物業的,算是“假養老”,即使這個項目打着養老概念,入住的也是老人也稱不上是真正的養老項目。根本原因在于這種項目不能夠為老人提供所需要的專門服務,不能滿足老人在身體衰老之後産生的互利需求和醫療需求。當然由于我國的國情和習俗也會影響養老地産的發展,養老地産屬于新興産業,社會大衆對養老地産概念的模糊,大部分需求對象思維依然停留在子女不贍養才能去社會養老機構的模式中,落葉歸根兒孫滿堂是每一位老人家的憧憬,所以對養老産業産生一定影響。而且,國内發展養老地産的制度環境主要體現在政策制度、金融制度和土地制度三個方面,目前這三個方面制度的建設才剛剛起步,政策環境仍不成熟,關于養老的土地供給制度實際上非常模糊,導致養老地産的市場供給一直沒有明确的標準和數量統計。

    心目中最佳的養老地産是怎樣的呢?能否描述一下呢?或者您有一些比較成熟、值得借鑒的養老地産項目的案例推薦嗎?

    在我心目中的養老地産項目,應該是多方面設施具備的。首先我認為養老地産並非一定要選址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更應該融入到城市,老人家的晚年生活更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懷,更需要家人的陪同。同時有完善醫療體繫支持,有完成的管理制度,有完善的配套設施,有專業的細致的設計,更重要的是有充滿善心的開發商投資專注養老事業的研究開發。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沒有較為成熟的項目能達到這個水平。一個真正好的養老産業,環境資源是基礎,養老産業需要有較為優質的自然資源條件作為基礎,提供老人良好的生活環境;物業是載體,養老産業重點是“養老”而非“地産”,“地産物業”是提供養老服務的平台和載體;醫療資源是驅動,養老地産必備的是完善的醫療資源配套,這是讓老年人放心購置和使用物業的基本保證,也是區别傳統住宅開發的基本特征;持續服務是核心,為老年人提供持續的養老服務是養老地産真正的核心價值。

    台灣的養老地産最值得借鑒的地方是什麼?

    台灣的養老模式結合了西方和東方的一些特點,很清楚的市場細分,也有非常人性化和精細化的服務經驗,但台灣對養老這塊的政府監管非常嚴格,養老項目並不完全市場化。但台灣和日本有一個共同點,養老項目集中城市内,雖然規模不大,但繫統比較完善,而且養老機構背後有一些私人或慈善機構支持,同時獲得社會的認可度較高,日常也有義工團體的協助,因此經營比較穩定。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台灣地區不僅僅是在經濟和服務上給于養老地産的保障。随着社會的進步,“積極老化”的觀念和連續性找了的觀念影響下台灣地區開始強調身心健康和個人情感照料的一體化。這種人文關懷的思想帶入養老地産将會使整個産業的需求對象獲得極大程度的精神關愛。這樣需求對象的認可度越高,整個産業的發展越健康。

    未來養老地産項目的規模,占整個地産開發的比例有多少呢?中國的養老地産規模是否會在這幾年爆發?

    據統計,老年人的總體消費從2010年統計的1.4萬億,預測到2040年的2.5萬億,甚至2050年的3.4萬億,從高端人群來看,正在步入老年化的人群是我國創富能力最強的一代人,據統計1999-2009年,中國富豪榜上富豪年齡分布40-50歲占35.7,50-60歲占28%,60-70歲占10%,因此數據得出,養老人群的經濟實力雄厚,消費水平較高,未來10年甚至20年,蘊含養老商機達到4萬億元,因此伴随着養老地産的興起,令很多開發商、房企紛紛涉足養老地産。老年地産随人口老化,需求是巨大的,因此中國養老地産規模将會是未來的趨勢。

    “養老地産”對于地産行業而言不算是新名詞,它其實是一種産業型的地産項目。 “養老地産”與商業地産、旅遊地産這樣的産業地産相比,最大挑戰的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養老地産與房地産相比最大的挑戰是責任感,並不是任何企業都适合做養老地産,能從事養老地産的開發企業必須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養老是一個一旦進入就很難退出的行業,老人一旦入住我們的項目,就不能中途退出,甩手不管,每位老人都是一份社會責任。它不像房地産、旅遊地産、商業地産那樣看地段、看時機、看政策、看銷售、看包裝,甚至看盈利。養老産業屬于高成本投入型物業和長期持有型物業,對于資金占用周期長,不易銷售。其次就是政府醫療機構的支持,國家政策的支持等等,這些都是做養老産業最大的挑戰。漢森伯盛設計集團有大量的旅遊地産及商業地産的設計經驗,必須以國情出發,了解客戶需求,做好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收集各城市資源,整合較為完善的設計理論。只有不斷提升、專注、交流、分項,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同,能做完行業的標杆,只有學習和創新,只要有成果的案例,才能更好的開拓市場。

    “旅遊地産”、“商業地産”在用戶體驗方面都做得非常極致,在“養老地産”的設計上,設計師有信心能做好用戶體驗這一步嗎?

    任何産業的産品在認真細分,思考,推敲,琢磨以後都會将産品推向極致。我們将以人為本,從産品需求的客戶的角度出發。設計無巨細,将客戶的所有需求-----生活、家政、療養、醫療、精神等各個方面涵蓋到設計的範圍内。最終将養老産業不斷的推向新的高度。我們認為每個人都将有年老的一天,我們通過努力,用設計讓這個老齡化社會充滿關愛,充滿人情味。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回歸到中國傳統美德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撰文:盛宇宏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