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等三次探底”

观点网

2013-11-11 15:36

  • 面對現實,在這個冬天中,第一要務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務是活着,只要你活着。

    面對現實,在這個冬天中,第一要務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務是活着,只要你活着。

    以下是着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在某論壇上的主題演講:

    我今天在這里講的題目是“結構性衰退及其醫治”,一個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經濟困難——經濟速度的放緩。溫州地方大家比我知道的更清楚,它在過去十幾年間經濟的高速增長所積累的問題現在逐漸的暴露出來了,有很多嚴峻的挑戰。

    那麼,如何去看待這些問題,我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這些問題是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結構出現失衡所産生的問題,這種增長速度的放緩我把它稱之為結構性衰退。衰退它用詞的含義並不是我們通常講的經濟要負增長,而是增長速度的放慢。結構性衰退和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周期繫衰退有根本的區别,周期性衰退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循環一樣,現在天氣冷了大家不用擔心,因為你熬兩三個月氣候自然轉暖,你扛一陣也就過去了。而結構性衰退和周期性衰退它根本的區别就在于,如果不能夠糾正結構性的扭曲,衰退将持續較長時間,它不能自動恢復,必須要推行結構性的改革和結構性的調整,所以這是我今天講的一個主要觀點。

    OK。我們現在講一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是什麼?中國經濟的結構失衡從數字上非常明顯的是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投資每年增長20%,消費每年增長不到10%,兩者相差一倍,或者投資增長率是消費的兩倍。這樣帶來什麼結果?投資是要形成生産能力,投資的增長長期地領先于消費的增長,就使得生産能力的形成超前了社會需求,結果是過剩産能,中國現在最大的結構失衡就是過剩産能。你去看一下哪個行業産能不過剩,全都是過剩産能,過剩産能對經濟的危害是什麼?惡性競争、價格不斷下跌,因為産能過剩大家都是發愁自己的産品怎麼賣出去,于是在市場上惡性競争,所以互相比賽降價,降價的結果是企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最後發生虧損,虧損的時間長了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社會不穩定出問題,而企業一旦倒閉銀行壞賬大量出現。

    中國經濟目前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就是投資和消費的嚴重失衡,社會購買力跟不上,整個全社會供應能力的增加。哪里産能不過剩,傳統的制造業全都産能過剩,鋼鐵、水泥、玻璃、建築材料、電解鋁、煤化工、發電量、發電設備、多晶矽、風電設備、造紙、印刷、造船、航運、化肥、電視、冰箱、手機等,沒有一個不是産能過剩的行業,傳統制造業通通産能過剩。這些過剩産能生産出來的産品賣不出去,這些産能所用的銀行貸款就無法償還,那銀行壞賬是必然的,銀行現在老做手腳,把壞賬藏着,各種各樣的貓膩,過橋貸款等等,無非是忽悠上級,說壞賬率雙降。還雙降呢!應該是“霜降”,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壞賬率雙降,應該是雙升。為什麼雙降?造假賬,忽悠領導。

    在産能過剩的情況下企業不敢投資了,于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就放慢了,因為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我們主要是依靠投資才增長,現在面對過剩産能企業不敢投資了,經濟增長速度自然就放慢了,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結構性衰退,是由于結構失衡出現投資增長速度的下降,帶來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下降。

    這樣的結構性衰退,政府采取的政策不應該是拉動内需,在2009年的時候,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出4萬億,其實根本不止4萬億,大概投入的資源有10幾萬億。這10萬億的資源投入中主力軍是銀行,财政投入大概也就一兩萬億,其余的都是銀行,所以銀行今天不出壞賬事情就很奇怪了,那中國還真是地球上非常特殊的國家。如此大規模倉促的投資、項目的上馬,沒有經過仔細的論證和風險的評估居然沒有壞賬,這個難以現象。

    我們為什麼反對政府幹預市場,因為政府的幹預打亂了市場的正常運行,給企業帶來了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以為強大的政府可以人為的制造經濟景氣,跟着政府沖進去了,現在被套了沒人給你解套。跟着政府投光伏的、投風電的現在什麼情況?全都被套了,所以基本的經濟規律你是不可以違反的,你要是違反了一定受到懲罰。4萬億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總體的運行事态,在這里我們沒有用GDP,為什麼沒有用大家都知道,現在連領導都不用GDP了,我們為什麼要用GDP,外國記者問領導,“你看中國的經濟形勢,你看什麼呢?”領導說我不看GDP,我看三個指標,第一叫發電量;第二叫鐵路貨運總量;第三叫中長期貸款,這就是後來着名的“克強指數”,這是克強總理觀察中國經濟所用的指標,所以我們要聽領導的話,才用“克強指數”,而不用統計局的GDP。

    發電量非常清楚,深谷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高峰是4萬億。4萬億實際上是十幾萬億,只維持了幾個季度的繁荣,經濟就一路下滑,所以不要迷信政府這只有形之手,把自己的事做好,根據市場基本的規律來安排企業的發展,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要聽消費者說什麼。當然你要知道政府它想幹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政府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力的國家中,你完全忽視政府的政策也不太可能,但是不要把企業的經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挂起鈎來。

    一路下滑滑到了二次探底的谷底,二次探底出現在去年的下半年,二次探底以後政府又急了,又來了一輪“4萬億2.0”,“4萬億2.0”大家知道的不多,為什麼啊?因為這一次是轉到地下了,打槍的不要,悄悄的進去,發改委不知不覺中幾千億的項目就批出去了,資本市場不知不覺若幹萬億的資金放出去了,于是“4萬億2.0”持續到今天大家感覺到的所謂企穩,現在官方、民間宏觀經濟用的詞不是2009年的強勁反彈了,而是回落企穩。那我們知道這企穩是假的,它是“4萬億2.0”的作用,七八月份一直延續到九十月份,各位感覺日子好過了一點,原因是“4萬億2.0”的余威以及最近在房地産上的放松,所以讓大家感覺到似乎又過去了。沒有,只要結構性的問題一天不解決,任何反彈和企穩都是暫時的,所以我在等着三次探底,三次什麼探底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發生,因為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

    同樣的結構性的分析,我知道歐洲經濟會繼續下滑,滑到什麼時候是最低點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它會繼續下滑,因為它的結構性沒有解決,它的過度負債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我們的過剩産能問題剛開始被官方所承認,于是政府又制定這規劃那規劃來消除過剩産能,我想說你們還是定規劃嗎,過剩産能全是你規劃出來的,現在你又來規劃掃除過剩産能,你放一把火現在又來積極的救火。鐵路貨運總量的趨勢跟發電量完全一樣,不用我解釋,大家一看就知道,最近鐵路貨運總量雖然有一點點反彈,但還是負增長,只不過負增長比以前小了一點,仍然是一路下滑,擋不住。

    下面一個問題要問的是什麼?我們解釋了什麼叫做結構性失衡,也指出了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在什麼地方,那就是投資與消費的失衡,那就是生産能力的擴張超過了居民購買力的增加。這種投資和消費的結構性的失衡原因是什麼?只有找到原因才能夠對症下藥,既然是投資增長兩倍于消費,那我們一個很自然的猜測是在過去的十幾年間,是不是投資主體收入增長超過消費主體的收入增長,帶着這樣的猜測看了一下數據,發現果然如此。

    在這個經濟中投資主體是政府和企業,消費的主體是居民,那我們接下去要研究的問題就是收入在政府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配,過去十幾年間發生的是什麼情況?我們在這里用了清華大學兩位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在過去十幾年間投資主體的投入确實在上升,而消費主體的居民收入在下降。當然居民收入的下降我在這里講的是相對下降,而不是絕對的下降,我想強調這個概念。什麼叫相對下降?就是在總收入的份額中下降,就是它的增長率落後于政府和企業收入的增長率。

    兩位清華大學教授的研究表明,從1993年到2007年收入分配占GDP的比重,居民的份額從63%降到52%,降了11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消費滞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滞後。而企業的收入從20%微升到22%,最大的獲益者是政府,政府的收入從17%上升到26%,所以數據支持了我們的猜想,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是由于在國民收入分配方面的失衡造成的。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國民收入的分配有利于投資主體(政府和企業),而不利于消費主體(居民)。

    下面就要談對策了,怎麼去調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政府收入份額在不斷上升,企業只是微升,居民的收入份額在不斷下降,對策是全面的實質性的減稅,減少政府的收入份額。三中全會會讨論這個提議嗎?有人仍然抱有信心,我不知道會不會,我也沒接到會議通知,如果有幸去列席的話我要提出解決目前中國經濟目前的問題,要全面的實質性減稅,政府手里掌握的資源太多了,政府掌握這麼多資源全是浪費掉的,而且它使經濟結構嚴重失衡。你要減政府的稅,你去問問政府恐怕沒有一個官員會同意,官員會瞪大眼睛說:“教授你說什麼,減稅?我們現在錢還不夠花呢,怎麼可能減稅啊,我們現在離開土地财政日子就過不下去了。”我想說:“領導,你知道不知道,正因為土地财政,你造成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為什麼土地财政會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什麼叫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就是政府一手低價從居民和農民那里征地,而且低價供給企業去投資、去擴張,同時高價在市場上拍賣商業用地。巨大的土地增值收益政府拿走了,主要是政府拿走了,政府把土地增值收益拿走投資去了。另外一方面,由于農民、居民沒有得到足夠的補償,所以在這個收入方面居民、農民拿不到市場價格,拿不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部分,對什麼不利?對消費不利。

    所以你看結構性的失衡到最後一項一項地去分析,你就能夠找到我們将來改革的目標在哪里,我們的對策應該是什麼。我們的對策剛才已經講了,要全面減稅。要解決土地财政的問題,怎麼解決?有什麼對策?土地供應的市場化。那我們提出的方案是什麼?我們提出的方案從農民土地确權開始,就是确定農民土地的權益,然後在确定土地權益的基礎之上,如果我們不動土地制度,現在集體用地的經營權進入市場,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打破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第三步是什麼?土地私有化,把土地還給農民。土地制度改革它的目標是什麼?使得土地增值收益農民和居民獲得更高的比率,有助于消費。

    當然,這個土地改革也有助于社會穩定,你看一看全國的群體性事件,有很多群體性事件都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都是在土地權益産生的糾紛,最後矛盾激化成為群體性事件。所以你為了其他的目標,你為了社會公平與正義,你為了扭轉結構性失衡,都要推進土地制度的改革。除了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外,還有資本市場的改革,因為在資本市場上,政府的過度管制也使得投資越來越重,消費越來越輕,什麼管制?利率管制,利率是政府管制的。當然在貸款方面現在全放開了,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存款利率沒有放開,政府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以便向企業、向政府、向國企提供低息貸款。提供低息貸款鼓勵什麼?鼓勵投資,而人為的壓低存款利率受損的是居民,居民的儲蓄收入因此而減少,居民的收入減少了當然對消費不利。

    不僅在銀行,在信貸市場上,就在股票市場上政府也是壓低融資成本,A股市場上的市盈率是20倍、30倍,創業闆上市發行率是50倍,如果發行市盈率20倍,20倍是什麼意思?20倍就是用1塊錢的盈利融資融20塊,那企業的融資成本是5%,所以市盈率的倒數大致來講,不嚴格,市盈率的倒數就是融資成本。

    所以我們現在陷入的是改革的悖論,這個悖論是什麼呢?我們依靠政府去推動改革,但是政府沒有改革的激勵,因為所有的改革将傷害政府的利益,這就是改革的悖論。能不能從這個悖論中走出來我本人信心不足,這也是我不願意談三中全會的一個原因。所以對策都是有的,你要開放,金融行業要開放,醫療衛生要開放。現在一說醫患關繫的緊張就說醫改失敗了,北大有一位教授說:“這是哪門子的醫改,還沒改就失敗了。”現在的問題是不改革造成的,還沒改革就說失敗了,失敗什麼啊,你根本就沒改革,現在80%、90%的醫療資源全是國有的,民間有資金、有人力就是進不去。問題在于政府過度管制、供應嚴重不足,凡是能投資的地方産能全過剩,全是不過剩的地方都不能投資,就是這個問題。

    其他方面今天沒有辦法再一一講了。小結一下,你要開放,改革開放這兩大國策你要繼續下下去,但是今天的改革開放和30年前比起來有很大的困難,不僅是因為小平那樣的領袖人物不再有了,而且改革的阻力大大超過小平時代,這個改革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如果我們改革不能推進,中國經濟的前景是什麼?前景就是結構性的扭曲長時期存在不能矯正,于是經濟長期在衰退中。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各位自己思考一下可能性有多大,我剛才講的改革措施全面減稅、土地制度改革、資本市場開放、壟斷性行業和政府管理性行業開放,可能性有多大自己估計一下,30%的概率你比我還樂觀,我們自己估計一下就可以知道這個冬天有多長,這個冬天有多冷,自己就可以知道了。

    但這不是說冬天這麼長、這麼冷就不幹事了,研判宏觀經濟並不是說大家什麼都不幹了,正像我們看天氣預報一樣,今天刮風下雨你就不出門了?不對,不是這邏輯,今天刮風下雨照樣出門,但是要做好準備,做什麼準備?帶把雨傘就完了。冬天很長、冬天很冷,做好準備,準備什麼?棉衣、幹糧。棉衣、幹糧就是你的現金流,好好把你的現金守住,一切以現金為基礎來進行規劃,沒有現金回流的項目你跟我說的天花亂墜我也不碰,除非我能看到這個項目能産生收益,我才投資。把自己的現金流守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很多的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你們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我也改變不了中央的決策,你改變不了别人那就改變自己,你總要生存下去。

    改變自己怎麼改?謹慎經營。這個時候不要再想你的資産在今後兩三年翻幾番,别再做這個夢了,這屬于過時的中國夢。面對現實,在這個冬天中,第一要務是生存下去,第一要務是活着,只要你活着,過了這個冬天春天來的時候自然有你一份,到明年我再來溫州的時候,希望看到在座的各位依然活着,謝謝大家!只要活着比什麼都強,那個時候咱們再來探讨經濟、再來探讨企業,咱們再一塊來打場球。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撰文:許小年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