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里,中央與地方圍繞市場供給、金融創新、需求保障、管理規範等維度,密集出台政策並舉辦會議,加速租購並舉住房制度落地。
觀點指數 5月23日觀點指數發布的《卓越指數 • 2025住房租賃卓越表現報告》指出,2024年在政策大力推動下,保租房建設成果顯著,成為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難題的關鍵力量。住建部數據顯示,當年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達172萬套(間),“市場+保障”住房供應體繫輪廓愈發清晰。
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表明,過去的一年里,保租房建設在政策支持下取得了積極進展,為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住建部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建設籌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共計172萬套(間),“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繫日益清晰。
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2024年,中央及地方層面圍繞市場供給擴容、金融創新、需求側保障、管理規範等方面密集頒布政策文件及舉辦工作會議,推動租購並舉住房制度深化發展。
具體來看,中央層面聚焦于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推進收購存量商品房、金融支持、監管與權益保障等,通過政策指引明确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方向。
據觀點指數了解,自2024年4月明确商品房去庫存方向以來,中央層面多次提及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其中,住建部大力支持地方在收購主體、價格和用途等方面充分行使自主權。收購所得的商品房将優先應用于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安置房、人才房、青年公寓和職工宿舍等領域。
同時,國務院、央行等多部門通過專項政策部署、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優化資金支持比例等舉措,在資金保障、收購機制、用途規劃等維度給予支持,加速推動住房資源合理配置,促進房地産市場供需平衡,為構建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注入動能。
多地響應中央号召,出台政策征集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拓寬房源籌集渠道,優化住房資源配置,助力去庫存與保障房供給。
政策端持續強調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這為保租房建設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導向。
金融支持上,2024年1月央行與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金融十七條”),提出信貸創新、REITs發展等17項措施,推動住房租賃金融體繫持續完善。
與此同時,2024年發改委發布的“1014号文”中将租賃住房領域公募REITs底層資産劃分為四大類,包括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市場化租賃住房項目以及園區配套租賃住房項目。這意味着市場上合規的住房租賃項目都有潛力通過公募REITs退出,進一步推進租賃資産證券化。
近兩年,地方政府聚焦供需兩端,通過多元化供給體繫、管理規範細化、權益保障等維度,推動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在市場供給端,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元發展路徑,積極盤活存量資源,支持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城中村改造項目、閑置非居住房屋等轉化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如海南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開發保障性租賃住房,拓寬土地供應渠道;深圳鼓勵非居住房屋改建,充分挖掘存量空間的潛力。
在管理規範方面,各地從租賃企業信用、租金定價、資金監管等關鍵環節發力,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繫。如深圳、北京、杭州等地出台租賃企業信用管理辦法,通過信用評級約束企業行為。同時,推行住房租賃資金監管制度,保障租賃雙方資金安全,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在權益保障領域,地方政府通過優化公積金提取政策,擴大租房提取範圍、簡化提取流程,並試點“按月付房租”等創新模式,減輕租客的資金壓力。此外,部分城市将住房租賃情況納入積分落戶政策,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讓租房群體在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享受更多的權益,推動實現租購同權。
本文節選自《卓越指數 • 2025住房租賃卓越表現報告》
閱讀報告全文請點擊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許偉英
審校:陳朗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