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化邁向智能化,是一個以點到面的過程,房地産要實現比較全面的智能化,需要相當長的周期。
觀點網 當前,房地産進入存量時代,曾經"黃金時代"早已是過眼煙雲。面對政策調整、行業下行,數字化轉型成為開發商們尋求新突破的道路之一。
抓住春天的尾巴,首屆"觀點數字化未來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相關房地産、物業、互聯網、科技、金融等企業和機構齊聚,展望數字化與行業未來。
大會期間,觀點新媒體有幸邀約到時代中國首席數字官張智接受采訪,分享時代中國的數字化發展情況以及相關戰略。
張智于2017年加入時代中國,在此之前,時代中國已有一定的信息化積累。其後,在時代中國董事局主席岑钊雄的帶領下,時代中國制訂了"3+3+3"數字化轉型9年戰略規劃,即在2017-2025年期間,分3個階段進行數字化轉型。2018年,集團成立"時代中國企業數字化委員會",由董事局主席岑钊雄親任組長,集團董事局副主席關建輝及張智擔任執行組長,各一、二級中心負責人直接參與相關工作,自上而下推動全公司從信息化到數據化,循序漸進,不斷夯實、不斷深入推進。
張智認為,從信息化、數據化邁向智能化,是一個以點到面的過程,房地産要實現比較全面的智能化,需要相當長的周期。
"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礎,智能化又是信息化的延伸或者蛻變,一個企業要做好信息化基礎,才能進一步更好地實現智能化。"張智表示。
他強調,完整的數字化轉型一定是既有對現有業務的優化升級,又要有對新興業務的探究。如果沒有新業務,只能叫做數字化升級。

據張智介紹,時代中國數字化轉型第一階段是2017-2019年,主要幫時代中國實現管理升級。其一,實現全面信息化,做到信息化全覆蓋,所有業務領域必須有信息化繫統覆蓋,做到100%線上流程審批;其二是完成數據化管理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2020-2022年,我們助力公司實現結構升級。"張智說道,這期間主要是在之前的基礎上,開始更多地應用内外部大數據、AI等,逐步改變時代中國的管理模式和組織人員結構。
談到2023年往後的數字化變革第三階段,張智指出,新業務是第三階段的核心,前兩個階段屬于打基礎。但目前來說,時代中國還會堅持房地産主線,並尋找能支持公司持續發展的新天地,"無論是IoT、AI、區塊鍊還是元宇宙等方面,我們都還在研究、探讨。"
今年是時代中國數字化變革第二階段最後一年,張智對于完成既定計劃頗有信心,他表示,第二階段是通過數據應用和智能化幫助公司實現整體結構升級,包括人員結構、組織結構、管理模式結構等方面,"目前正在按部就班推進,理論上是能夠實現的。"
在數字化投入與産出平衡上,張智稱,從公司戰略角度來說,長遠角度已經定下目標,就會接受一定期間内回報不那麼顯性或者比較慢一點;具體項目中,則會仔細評估每個場景,這種數字化投入能給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他提到,随着數字化的推進,時代中國在工作效率、經營效率上已經有挺大提升。幾年來借助數字化方式,讓人逐步從簡單勞動中脫離出來,專注于那些必須由人解決的工作,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或是更高級别的決策分析。這些結果的實現,是數字化帶來的重要紅利。未來,時代中國也會繼續在數字化領域進行更長期的研究與探索。
最後,未來智能化應用能為房地産行業帶來哪些應用場景?張智對此表示,可以分為對内、對外兩個方面來看。
對内而言,智能化場景的應用能夠幫助公司向高度扁平化、人員結構優化推進。例如,日常業務運作高度自動化;通過大數據繫統自動給出具多維度報表、決策的分析結果和建議,以此提高公司運營效率,等等。
"對外方面,比如在房開業務中,怎樣可以研究客戶、打造更好的産品;在物管環境里面,怎麼更好地滿足客戶多方位的服務要求;在商業環境里面,怎麼更好地獲取客戶需求,通過智能化應用不斷優化商場,給客戶更好的服務和産品。"張智說道。不過,張智也指出,這幾點最主要基礎是需要海量外部信息,或許還将涉及到客戶隐私行為數據,解決這些問題還要相當長時間和數據訓練,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陳奇傑
審校:勞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