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發布 | 觀點指數·2018年1月中國房地産企業銷售金額TOP100

观点网

2018-01-31 17:58

  • 作為開年來,首次正面對決的月份,前三甲銷售均破600億元。其中萬科在1月的排位賽中重回榜首,暫時領先碧桂園、恒大一局,以652.3億元的銷售額位居Top100首位。

    榜單綜述

    1.三甲排位大異動 萬科重回榜首碧桂園滑至二位

    作為開年來,首次正面對決的月份,前三甲銷售均破600億元。其中萬科在1月的排位賽中重回榜首,暫時領先碧桂園、恒大一局,以652.3億元的銷售額位居Top100首位。

    過去的1月,萬科最大的動作就是聯手印力收購凱德20個購物中心,将商業獨立運營後,萬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住宅銷售以及城市服務配套方面。過去的2017年,萬科通過招拍挂、並購及合作等方式累計獲得220個房地産項目,總建築面積4868萬平方米,權益面積2877萬平方米。這也為今年的銷售增長提供了充足的糧草。

    2017年獨領風騷的碧桂園則以608億元跌至第二位,恒大1月憑借605億元的銷售額緊随其後。

    過去3年中,銷售前三甲的争奪一直是月度及年度重頭戲。從一開始的“萬恒綠”,到“恒萬碧”,再到“碧萬恒”,三甲房企經歷過淘汰換新,也出現過較大的易位。從2018年1月的銷售來看,萬科、恒大、碧桂園極有可能仍将是今年的前三甲。只是排位如何,就看接下來的11個月中誰比較努力了。

    暫時位列第三的恒大,2018年的銷售目標是5500億元,這個目標相較去年的5009.6億元的銷售額來說,還是略顯保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恒大已成功将土地儲備焦點由三四線城市移至一二線城市;在熱點城市調控逐漸從嚴的趨勢下,恒大的銷售此舉可能帶來一定的銷售下滑風險。

    從1000億到3000億,再到5000億,碧桂園只用了5年,對于立志成為内地銷售規模最大發展商的碧桂園來說,單月608億元的速度顯得“理所當然”。只是,在新的一年中碧桂園能否刷新銷售新高,銷冠的位置能否一如既往,值得期待。

    2.保利、綠地、融創3千億之上如何奮進?

    三甲之後,出現斷層,沒有一家房企實現300-500億元的增長。去年跻身3000億陣營的保利、綠地、融創,今年1月分别實現279、150以及220億元的銷售額,其中保利、融創屬于僅有兩家實現200億銷售的房企。

    逐個來看,對于喊話“2018年要回到前五,未來兩三年再站到前三位置”的保利來說,在1月超過融創位居第四,不過還是需要警惕來自融創的壓力。過去的2017年保利合約銷售3092.27億元,即使算上保利置業的379億元,也距離3652.6億元銷售額的融創落後181億元。

    未來在成功整合保利置業以後,能否實現董事長宋廣菊口中的“重回行業前三”,可能需要保利再好好努力一番了。

    “前有攔路虎,後有追兵”,面臨同樣境況的還有綠地。在2000億元銷售額上徘徊3年終于在去年順利晉升3000億元的綠地,首月就面臨黑馬的追擊。從榜單來看,150億元的銷售額僅相當于2017年綠地的及格線。這一成績也讓綠地被金茂、中海、華夏幸福和龍湖擠出前6,屈身第10位。

    融創新年繼續“收割”,忙于沖刺規模的同時,還不忘了抽空收購萬達股份以及處理樂視的相關事務。1月融創錄得220億元的銷售額,這一成績也讓融創保持在第4的位置。

    住宅之外,開年首月融創開始尋求在商業地産上更大的發展。1月29日,融創投資95億元,收購萬達商業退市投資人持有的3.91%股份,以實現商業地産項目的運營水平的提升和商業資源的整;1月16日,斥資5000萬美元參與鍊家自如的40億元A輪融資,占股1.56%。

    3. 金茂銷售同比逾7倍 年内千億房企或超27家

    在上市的第十個年頭,提出2019年進軍千億、5年内銷售達到2000億目標後,新的一年金茂就開始馬不停蹄地趕超規模。1月份,金茂合計簽約面積59.17萬平方米,簽約金額達到166.5億元。需要注意的是,對比2017年,金茂首月的簽約金額同比增幅就達到744.85%。

    這也是榜單中,同比增幅最高的房企。166.5億元的銷售額讓其一躍晉升至第7位,這個排名也較2017年末的31位提升了24個位次。

    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進入新年金茂在土地市場暫無所獲。但是僅2017年,金茂就斥資690億元在公開土地市場上獲取了21宗地塊,新增土儲合約409.39萬平方米。在土儲充足的基礎上,今年金茂或許将成為下一個晉升千億的房企。

    金茂之外,去年邁進900億俱樂部的中南置地、正荣、陽光城、泰禾4家房企都是千億房企的有力争奪者。處于800億陣營的雅居樂、魯能、荣盛發展和萬達商業同樣是種子選手。從榜單來看,泰禾、中梁1月銷售均超過百億元,年内達標千億或許近在咫尺。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實現百億到千億躍進的龍湖,新年錄得良好的開局,單月160億元的銷售額為龍湖年内沖刺2000億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根絕龍湖2017年年會透露的信息,今年

    龍湖打算供貨3000億元,另外還可能根據市場情況有所調整,彈性增加500億元。這個數字也比去年1305億元的供貨高出近168%。由此看來,新的一年龍湖對規模也是勢在必得。

    過去的2017年,全國銷售超過1000億的房企達到16家。加上金茂、中梁,2018年這個數字或将刷新紀錄,擴大到27家。未來,行業競争可能只是強者與強者之間的較量。

    4. 銷售超預期 Top100房企競争更加激烈

    進入新年,房地産行業的“小年情緒”蔓延,但是從房企的銷售額來看市場似乎並沒有普遍想象的那麼寡淡。

    2018年1月Top100榜單中,超過半數的房企銷售額都比去年同期錄得較大增長。其中東原、中梁同比增幅均超過200%。金科1月百盤齊開,期間錄得銷售金額78.11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50%。當中重慶區域公司開盤16個,首月實現54.5億元,成為所有區域中的銷冠。2017年金科的全年銷售額為749.56億元,距離千億還有半個身位,接下來的11個月中如何把握銷售節奏,将是制勝的關鍵。

    對于房企來說要想實現彎道超車,規模是不能忽視的動能之一。在觀點指數1月全國銷售Top100中,位于榜單後半部分的企業表現稍微有點掉隊。去年1月,Top100的門檻為7億,而今年則下降至5.05億元。按此估算,全年銷售100強的進場金額或許将會進一步下跌,200億元的門檻或許将難以預期。

    在新的一年,房地産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競争更趨白熱化。品牌房企逐漸成為房地産市場主力軍的同時,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在1月全國銷售Top100中,排名前20的房企占據TOP100銷售總額的64.2 %,排名前50的銷售額近乎占據整個榜單銷售總額的87%。

    随着調控進一步從嚴,土地拍賣市場的争奪不僅需要運氣,還需要資金和合作支持,未來小房企想在土地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會更加艱難;而需求側、投機性需求被抑制後;小房企或将面臨嚴峻考驗。

    市場綜述

    熱點城市供應持續,房企拿地漸趨理性

    “面粉”是房地産市場永恒的話題,進入2018年圍繞土地的熱點依然熱度不減。

    1月,土地市場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供應量整體環比下跌,同比增加4個百分點,出讓金額同樣出現環比下滑。

    從不同城市觀察,在“房住不炒”的概念下,一些過去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庫存消化周期較短的一線城市土地供應持續加大,土地出讓價格也熱度不減。二三線城市供貨節奏有所減緩,成交面積和成交金額出現雙降。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以北京為例,開年首月北京累計有15宗地塊推出市場進行拍賣,土地面積合約119.58萬平方米,成交金額(含流拍)532.63億元。相比2017年25%的平均溢價率,2018年北京土地溢價率平均只有12%。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到,宅地仍然是房企争搶的熱點,雖然受“控地價、限房價、競自持”等條件約束,但還是錄得不小的溢價率。

    和北京類似,1月全國土地市場的主力仍然是品牌房企,在限售價、配建自持面積等土拍規則越趨多樣化的大趨勢下,嚴格的競買規則無疑提升了開發商拿地門檻和難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強者恒強,小房企想在土地市場中搶得一席之地會更難,而品牌房企搭夥納儲也會更加普遍。

    另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在保持搶地熱情的基礎上,房企變得更加理性。2018年1月,北京流拍地塊3宗,而在2017年全年,北京住宅土地僅有2宗流拍;1月17日,佛山高明區一宗商住用地也因無人競價流拍。

    調控力度從嚴,租賃住房試點落實至13城 

    2018年開年初,蘭州、合肥、廈門等地實現差别化調控,比如蘭州市對住房供求矛盾突出的主城區從嚴實施限購等調控措施,對部分庫存較大的偏遠地區以限售替代限購。

    就在市場認為住房限購措施是否要開始“松綁”時,住建部辟謠稱,此次政策調整不是放松調控,而是從嚴調控,並提高調控的精準性。

    1月16日,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批復的《意見》,同意沈陽、南京、杭州、合肥、廈門、鄭州、武漢、廣州、佛山、肇慶、成都等11個城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

    2017年8月,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文件,确定第一批13個開展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不過彼時落實的城市僅有北京和上海兩個。

    随着租賃住房試點落實至13城,也意味着進入2018年,調控态度繼續強硬。

    需要注意的是,在資金來源方面除了繼續降杠杆外,銀監會繼續彌補監管制度的短闆。去年12月,銀監會下發的《關于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明确提及,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開展銀信類業務,不得将信托資金違規投向房地産等限制或禁止領域。

    進入2018年首月,銀監會先後對違規發放貸款案、違規票據案進行處罰。1月首周,銀監會一口氣連下三道監管政策文件,密集程度遠超市場預期。因此,強監管加上去杠杆無疑是2018年的關鍵詞。

    在遭遇嚴監管的情況下,房企也許将迎來融資難題和還債高峰。

    房企提前“蓄水”,配股融資、海外發債現熱潮 

    2018年,在現有去杠杆限制下,國内涉及到房地産貸款的相關渠道繼續從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房企錢袋子被進一步收緊。因此,在1月的資本市場上,更為明顯的就是房企“籌錢”的身影。

    觀點指數觀察,僅在1月就已經有不少房企開始進行股權融資。1月17日,碧桂園拟以每股17.13港元的配售價格,配售4.6億股現有股份,占已發行股本的約2.16%,此次配股融資将為碧桂園帶來78.16億港元;此外,中國金茂配股籌資33億港元;新城發展折讓配股籌資15.46億港元。

    需要明确的是,一般情況下配售股份會帶來股價的相應下跌,融資成本也比債權融資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在選擇多元的情況下,房企會更傾向于債權融資。某種程度上,配股融資成為熱潮,是建立在信托、債券等重要融資渠道被限制的環境之下。

    海外發債融資方面,随着金融監管越發嚴格,不少公司不得不轉向了海外融資渠道。從2018年1月來看,香港資本市場有富力、碧桂園、旭輝、世茂等内房企業相繼公布了發債融資需求,涉及金額均超過200億港元。

    其中,恒大是已公布所有債券融資當中額度最大的——1月的最後一天,恒大公布将發行180億港元5年期可換股債券,集資所得款項将用于償還債務及一般企業用途;更早之前的1月9日單天,就有泰禾、金科、碧桂園和時代地産4家内地房企先後宣布發行五筆美元債,總規模約27.75億美元。

    雖然房企将一部分的融資希望轉向海外,但是在涉房貸款全部嚴控的情況下,房地産企業的“錢緊”窘境可能一時難以化解。

    融創95億收購萬達股份,領銜房企合作、投資之最 

    競争與合作並存仍是房企們相處的基礎性特點。雖然在土地、産品上争得不可開交,但是進入下半場,學會同行“合作共赢”或跨界躍升才是一個成功房企的必修課。

    2018年開年,首創與遠洋就以61億代價聯合奪得北京孫河“限價房”宅地;進入月中,招商蛇口聯手平安銀行設立股權投資基金,為一二線項目輸血,該繫列基金總規模為約100億元。

    尤為值的關注的是,華夏幸福開始引旭輝、陽光城等入局,以房地産開發布局為基準,發揮各自的業務和資源優勢,拓展合作領域。

    業内普遍的預測是,過去華夏幸福常以信托方式引入資金方,而如今信托融資渠道被限制的趨勢下,以股權方式引入房企合作方,不僅省去了高昂的融資成本,也有助于提高開發速度。

    萬達在1月份占據了整個行業的視線——1月29日,融創聯合騰訊、蘇甯、京東計劃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币,收購萬達商業退市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其中,融創投資95億元,持股比例為3.91%。

    繼去年7月的“世紀交易”後,融創和萬達的合作在商業地産領域得到延續。融創表示,通過購買股份入股萬達,使自己在商業地産領域與萬達商業有更多的協同空間,有利于提升商業地産項目的運營水平和對商業資源的整合能力。

    龍争虎鬥,又相互借力。未來随着房地産市場進入下半場,房企間通過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實現“強強聯合”,會愈加常态化。

    撰文:陳朗洲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樓市

    資本

    觀點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