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房價和股價

观点网

2007-07-27 14:09

  •   市場經濟對計劃經濟的優越性,在于價格機制能夠比中央計劃更有效地配置資源。衆多市場參與者的自願交易形成價格,價格綜合反映了每一時點上的社會需求和供給,價格上升時,需求大于供給,反之,供給大于需求。價格的變動傳遞了供需相對關繫的信息,廠商依此決定增加還是減少供給,消費者相應調整購買的品種和數量,在價格信号的指導下,資源及時流向社會最需要的地方。

      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由價格信号的準确度決定,政府因此應盡可能地減少對價格體繫的幹擾,以避免人為的價格信号扭曲,以及由此而産生的資源錯配。至于政府希望實現的社會目標,特别是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應盡可能地通過社會保障和财政補貼來實現,不可随意為社會目標去“調控”市場價格,打亂市場的運行。

      以油價為例,近年來世界原油價格不斷攀升,而國内成品油的價格仍處于政府管制之下。管制的動因之一是控制城市公共交通和農用車的運營成本,顯然,政府将價格當成了實現社會目標的手段,但經濟卻為此付出代價。成品油價格虛低,不能如實反映資源的稀缺性,鼓勵了能源的浪費,並且因國内外的價格倒挂,出現了國内部分地區的“油荒”和成品油出口並存的怪現象。

      調控價格不僅傷害效率,而且因違反經濟規律,往往适得其反。看到房價的上升,政府采用行政手段打壓,價格未來不确定性的增加抑制了供給,供給短缺的預期又刺激了需求,供需缺口進一步擴大,推動房價繼續上漲。

      令人憂慮的是,行政調控從價格延伸到了房屋供應的規格與數量。住多大面積的房子、有多少人偏愛什麼樣的戶型,本來是消費者的自由選擇,作出硬性的劃一規定,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而且打亂了市場供應。政府現在不僅要管房産商的開發計劃,還要管買房人的偏好,經過近30年的改革,計劃經濟似乎又在向我們招手了。

      另一對經濟效率傷害極大的價格調控發生在資本市場上。股價是股本資金的價格,利率是債務資金的價格。價格反映了資金的稀缺程度,指導資金流向最需要也就是願意給出最高回報的企業。對于資金配置的效率,價格信号的準确性至關重要,而政府的幹預則扭曲了資金成本。

      在政府托市的隐性擔保下,A股市盈率已達50倍左右。對企業而言,這相當于2%的融資成本,考慮到風險,股本金成本已大幅低于債務成本,颠覆了金融學的一條基本原理。人為壓低的資金成本刺激了低收益項目的上馬,然而一旦經濟周期逆轉,企業就可能發生虧損,企業效益的下降将導致銀行壞賬增加,嚴重時有可能釀成亞洲金融危機那樣的災難。防止金融危機的關鍵是企業投資的高效益,而要想準确估計投資效益,企業必須面對真實而不是扭曲的資金成本。

      價格波動的确會引起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困難,但解決方案不應是價格調控,而是财政補貼。政府補貼城市公交和農用車,讓成品油價格随市場供需關繫波動;政府主持廉租、廉價房的建設與分配,讓市場配置中、高收入階層的住房。

      需要強調的是,政府沒有責任也不應該保證炒股的回報。公交和住房屬于基本生活品,而股票是投資品。當低收入群體的生活必需品發生困難時,政府可以動用公共資金給與幫助。但如果政府保證股票投資收益,炒房出現虧損怎麼辦?實業投資失敗是否也可找政府賠償?

      政府不能保證炒股收益的第二個原因是定價機制的不同。成品油與房屋的價格由産品的效用決定,而股票的價格取決于收益和風險兩個因素。政府顯性或隐性地擔保只漲不跌,收益和風險失衡,股民低估或幹脆忽略風險,投入資金不斷推高價格。50倍的市盈率早就脫離了資金的真實成本,僅僅反映了只賺不賠的非理性預期,價格信号嚴重失真。

      違反經濟規律,不可能不受到懲罰,房價越打壓越高,股市越調控風險越大。出路何在?嚴格區分問題的性質,找到準确的政府定位。凡供需失衡引起的價格波動,統統由市場自行調節,因為市場能夠比政府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價格波動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特别是低收入階層的生活問題,則主要由政府負責。

      市場和政府功能需要清晰地界定,我們在成品油價、房價、股價乃至外匯價格(匯率)上的政策誤區,正是源于兩者關繫的颠倒,政府應該承擔的社會職能被推向了市場,而市場能夠有效解決的資源配置反而被置于政府的管制之下。

      政府與市場的關繫該理理順了。

    撰文:許小年    

    審校:0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