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将滴灌投資的上市,看作是滴灌通3.0階段的開始。
觀點網 香港資本市場的目光,正聚焦于一間尚未産生任何營收的開曼群島公司——滴灌通國際投資有限公司(Micro Connect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mpany Limited,滴灌投資)。
只因它的身份特殊。該公司由李小加有份創立及領導。
李小加是前摩根大通中國區主席、港交所前行政總裁,在金融界享有聲譽。他于2021年聯合東英金融創始人張高波打造了滴灌通,憑借另類的融資和投資路徑,引起廣泛讨論,當然也有非議。
6月18日晚間,滴灌投資向港交所遞交了長達300頁的招股書。
正如其名字一樣,滴灌投資的業務與滴灌通有強關聯。因此,此次IPO也被視為李小加為滴灌通打通全球資本通道的關鍵一步。
不尋常的IPO
招股書顯示,滴灌投資是一家于2025年5月23日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豁免公司。公司的授權股本最初将由30億股組成。
滴灌投資也是一家尚未開始運營或開展業務的封閉式投資公司。其核心業務模式是通過“現金流投資”(Cashflow Based Investing)為股東創造收入並分配股息。
具體而言,滴灌投資計劃聘請滴灌通集團旗下的一家投資管理公司作為其投資管理人,專注于現金流投資。募集的資金預計将繫統化、規模化和分散化地投入各類現金流投資機會。
圖片來源:滴灌通創始人網志(2025年6月19日)
目前,滴灌投資由李小加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唯一執行董事。
其余7名董事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他們分别是:方曉明,她目前是新加坡人工智能科技公司Helport AI的總裁、董事;金刻羽,為知名經濟學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
郭錫志,他是前上海商業銀行副董事長、行政總裁;孟昭莉,曾任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等;
Mr. Jonathan David SLONE,曾任里昂證券董事長,目前是盈立證券旗下uSmart Capital首席執行官,而盈立證券有周大福集團背景;
高群耀,曾任微軟中國公司總裁、新聞集團中國區CEO、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兼國際事業部CEO。目前是新加坡技術和媒體創新企業Whale TV(智象)董事長;以及前港交所聯席總裁羅力。
值得注意的是,滴灌投資本次赴港上市,罕見地采用的是港交所《上市規則》第21章,而非傳統的上市規則。
根據香港上市規則,以第21章提交上市申請的公司可不用上載中文版本上市文件,上市申請也只需證明投資策略的合理性、内部監控有效性及利益沖突管理。
據此,滴罐投資上市文件目前僅有英文版,招股書内也並未公布公司的具體業績數據。
過去“21章公司”的上市案例十分稀少,核心原因在于它們是本身並無經營特定主要業務,只以投資為目標的金融業上市公司,僅限專業投資者也高度依賴管理團隊能力與操守。
而香港證監會歷來對這類公司持謹慎态度,也並不鼓勵此類公司上市,認為其無實體業務,易淪為“殼資源”用于炒作或賣殼。
最近一間上市的“21章公司”是2011年敲鐘的中國新經濟投資(HK:00080),此後直至今日再沒有公司以此方式上市。
因此,滴灌投資是否能為“21章公司”的上市破局,也是其中一個看點。
港澳“前店後廠”之夢
“除了債權和股權這兩大資産類别,滴灌投資希望引領全球資本,進入‘現金權’這一巨大的投資藍海。”李小加對滴灌投資的上市寄予厚望。
滴灌通的投資模式是,通過打造的全新金融産品DRC(Daily Revenue Contracts,每日收入分成合約),面向餐飲、零售、服務、文化體育等行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滴灌通與線下小店簽署商業聯營合同,滴灌通出錢,店主同意從店面每天的經營收入中提取部分返還。
除此要求外,無抵押無擔保,不稀釋股權,沒有對賭和附加條件,不派駐人員,不幹預門店經營。
因此,滴灌通一直強調DRC非債非股的屬性。但該創新産品如何與投資者和被投資者鍊接一起,是李小加一直在解決的問題。
滴灌通的第一步是創立滴灌通(澳門)金融資産交易所(簡稱滴灌通澳交所,或MCEX)。MCEX于2022年年底獲得交易所牌照,2024年完成市場設計,同年9月26日推出“滴灌之星”繫統。
資料顯示,“滴灌之星”包含五個核心元素,收入分成憑證(RBO,對應上市公司的底層資産)、單一資産融資載體(SPV,對應上市公司本身)、特定資産組合投資載體(SPAC,對應傳統上市投資基金)、交易所指數交易載體(ETF,對應上市指數基金)和收入分成份額(RBU,對應上市主體的股票)。
同日,首批39家SPV、首批25家SPAC和第一個ETF挂牌上市,覆蓋滴灌通過往幾年投資的超1萬家各行業小微門店。
案例包括,2024年烤肉品牌西塔老太太,以RBO的形式在MCEX挂牌了7家門店,累計融資人民币1112.4萬元。
簡單來說,MCEX的順利運行,解決了滴灌通“資産端創設”的問題。
但有分析認為,MCEX是以融資為主的交易所,二級市場交易非高頻,主要依賴滴灌通自有資金及少數專業投資者,難以規模化。那麼如何讓滴灌通的産品對接更大規模的資金?這就有賴滴灌投資的上市。
李小加在2023年接受媒體時曾透露,之所以成立MCEX,在于要将DRC轉換為境外投資者能夠購買的權益憑證DRO(daily revenue obligations),因此需要一個國際交易所進行登記及托管。
交易所落地澳門,則主要在于澳門較香港、新加坡等地能更容易更快批出交易所牌照。不過澳門缺乏完善的金融體繫,很多投資者不能直接購買DRO,需要将DRO打包組合,轉換成可投資的DRP(daily revenue portfolio)。這一步驟就大多需要透過香港持牌機構進行。
同時,澳門投資市場本身存在局限性,也缺乏國際化的機構投資者生态。
而此次若滴灌投資能完成香港上市,就能幫滴灌通打通全球資本通道,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實現全球資本的規模化導入,擴大影響力。
滴灌投資上傳招股書翌日,即6月19日李小加在其發布的最新一份《創始人網志》中就提及:
在滴灌通成立之初的1.0階段,沒人知道如何用現金分成的方式投資實體經濟。于是,滴灌通用自有資金,在中國200多個城市,一萬多家小店,累積投資超過40億人民币,“開模、打樣、試點”。
在滴灌通的2.0階段,滴灌通就逐步形成了現金權投資範式下的産品標準、會計準則、估值方法、風控評級及交易繫統,並開放給市場參與者使用。
“在2.0階段,各行各業很多優秀投資者,共同向我們提出一個訴求:能不能把滴灌通積累的現金權投資經驗,和他們各自的行業經驗結合,聯合起來一起投資?滴灌投資上市,正是對這一要求的回應。”李小加寫道。
李小加将滴灌投資的上市,看作是滴灌通3.0階段的開始。
“滴灌投資若成功上市,将首次實現上市公司資金標準化、繫統化地配置到傳統債股市場無法有效觸及的多元化資産配置路徑,又為實體經濟注入非稀釋性資本活水,有利于推動香港發展成為更具包容性、更具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他說。
按照招股書,滴灌投資IPO的資金用途,大于等于90%将投向MCEX的現金流資産組合,小于等于10%用于營運資金。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子棟
審校:武瑾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