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更加關注的是,這家企業還有多少資産能夠抵債?存量債務又有多少?
觀點網 在化債這條路上,荣盛發展仍舊處于現在進行時。
最新消息顯示,6月11日,該公司計劃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化解旗下子公司及相關供應商8.1億元債務。
同時,荣盛發展還計劃加入子公司、供應商共計11.05億元債務,同樣借助以物抵債的方式共同償還。
實際上,自今年三月宣布債務重組與以股抵債等方式以來,這家企業始終未見較大進展。
在債務壓力與緊繃資金鍊條之下,荣盛發展采取了“一步到位”的做法。
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企業債務能夠立竿見影的消解,無需承擔談判“拉鋸戰”帶來的心理壓力與復雜程序。
不過市場更加關注的是,這家企業還有多少資産能夠抵債?存量債務又有多少?
以物抵債
6月11日,荣盛發展先後發布多則公告,宣布以物抵債的方式共計化解8.1億元債務。
公告顯示,本次債務涉及下屬子公司寫意園林的1.03億元借款,此外還包含供應商南京甯渌、河北中凱、衆和建築、超安園林的相關債務7.07億元。
這並非荣盛發展首次“以物抵債”。
早在今年5月19日,荣盛發展就曾以旗下位于海南、河南的兩個酒店資産為供應商南京甯渌、河北中凱化債15.03億元。
為子公司償還債務無可厚非,但荣盛發展以旗下資産緩解供應商存量債務,這又是為哪般?
據了解,南京甯渌、河北中凱、衆和建築均為建築工程公司,而超安園林主要從事綠化管理,上述幾家企業均為荣盛發展的供應商。
一般而言,在項目施工過程當中,建築工程公司等需先墊付一定的資金,後續待開發商銷售結轉之後,進行尾款結算。
2021年,為了保障開發項目的施工及交付,供應商們接連向廊坊銀行等機構貸款,而荣盛發展則作為擔保人進行“兜底”。
然而,近幾年在行業調整與樓市下行周期當中,無論是房地産企業還是上下遊供應鍊企業,日子都不好過。
一方面,供應商們手中“沒有余糧”;另一方面,自2023年開始,荣盛發展接連出現債務逾期,資金困局之下,這家企業難以償付供應商們的尾款。
前不久,借款方廊坊銀行将幾家供應商,連同擔保方荣盛發展一起告上法庭,為化解債務,荣盛發展便提出了“以物抵債”的方案。
觀點新媒體查閱發現,結合兩次“以物抵債”,荣盛發展共計置出7宗土地,涉及總土地面積29.78萬平方米。
除此之外,荣盛發展位于保定的商業房地産、位于唐山市的荣盛·未來城部分商業房産以及位于河北、海南的四個酒店物業,均被置出。
上述資産涉及的抵債金額共計23.31億元。
數據來源:企業公告、觀點指數整理
但這僅僅是開始。
6月11日發布的另外兩則公告明确,這種“以物抵債”的方式或許将成為荣盛發展債務化解的主流模式。
公告提及,該公司子公司河北材料于廊坊銀行尚有借款未償還,公司全資子公司滄州荣盛、唐山荣盛将以各自名下不動産估值的剩余金額,共同償還,債務加入方式承擔的擔保總金額不超過1.8億元。
同時,南京甯渌、河北中凱、佳立建材尚有未結債務,拟由公司的下屬子公司蚌埠荣盛祥雲、滄州荣盛、唐山荣盛、德州荣耀、廊坊開發區荣盛、濟南荣商、南京華歐舜都置業所持不動産共同償還,上述債務加入總金額不超過9.25億元。
從目前房企參與債務重組的情況來看,基本以債務延期、債務置換、以股抵債等為主。
對荣盛發展來說,此次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一步到位解決了自身擔保逾期,以及其對供應商的未結款項,無疑能夠避免“無限期”的溝通,以及債務“滾雪球”方式的延期。
不過查閱發現,目前荣盛發展的實際擔保總額為429.65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産的289.23%。其中公司及其控股下屬公司對合並報表外單位提供的實際擔保余額76.15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産的51.26%,公司逾期擔保金額為66.46億元。
換而言之,這家企業涉及的擔保風險較大,且存在大量逾期金額,曾經的“河北王”還有多少資産可以抵債呢?
從2024年财報來看,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擁有總土地儲備共計1940.36萬平方米,其所持出租項目11個,可租賃面積32.98萬平方米。
數據來源:企業财報、觀點指數整理
化債漫途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荣盛發展接連出現商票逾期、債券展期、美元票據重組等事項,而後,伴随着業績的持續虧損,公司在債務泥潭當中越陷越深。
2023年初,民生銀行一紙公告發布,荣盛發展因未能按時兌付“20荣盛地産MTN001”的本金及利息,正式面臨公開市場違約。
一石激起千層浪,荣盛發展的債務壓力也就此顯現。
為積極自救,這家企業喊出“2023年9月30日前完成美元債券重組”的口号,並通過定增與並購荣盛盟固利向新能源行業轉型。
但直至目前,轉型並未見成效,債務壓力同樣未見緩解。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年末,荣盛發展總負債1403.2億元,其中短期借款共計9366.06萬,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74.13億元,期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有19.84億元,資金缺口巨大。
為緩解債務壓力,今年3月25日,該公司正式宣布進行債務重組,拟制定以股抵債方案,計劃整合酒店管理、代建運營、商業管理、産業服務等輕資産子公司股權作為償債資源。
其一,荣盛發展搭建了“摯享平台”,主要開展酒店管理、代建運營業務,該平台預測估值460億元,荣盛計劃将該平台不超過20%的股權與債權人實施債務重組,計算下來,重組金額最高92億元。
其二,該公司後續将新設立以商業管理業務為核心的平台公司——“至啟平台”,主要開展開展商業管理、園區運營業務,該平台預測估值340億元,同樣以20%權益進行債務重組,化解債務預計68億元。
而後,5月13日,荣盛發展便就“20荣盛地産MTN002”余額10.42億元,應償付本息5.52億元,與債權人溝通,計劃以股抵債的方式進行應對。
從民生銀行發布的最新消息來看,“20荣盛地産MTN002”持有人會議未通過票據部分注銷議案,換而言之,基于債務重組協議、債券注銷協議的約定並未達成。
以股抵債之外,而今這家企業又試圖通過以物抵債的方式來化債。
相比之下,以股抵債能夠減輕債務人的現金支付壓力。但從債權人的角度來看,如果股權所屬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及盈利能力,那麼債權人未來可能獲得的長期潛在收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時,債權人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持股風險。
以物抵債或許更加直截了當,債權雙方均可以避免長期拖欠之苦,債務人減少了傳統清償方式中可能涉及的復雜程序和高昂成本,而債權人能夠及時拿到相應财物,盡快變現。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龔麗欣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