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銀股份尋錢記 16億銀行授信申請與9億定增募資計劃

观点网

2025-06-05 22:23

  • 僑銀股份過往找錢的記錄有很多,且方式不一,包括股東減持與轉讓股權、申請銀行授信、售後回租、定增募資等。

    觀點網 6月4日晚間,僑銀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僑銀股份")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拟向銀行申請總計16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以滿足公司日常生産經營的資金需求。

    僑銀股份此次申請的具體銀行授信額度如下:華興銀行廣州分行不超過2億元,授信期限不超過3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州分行不超過4億元,授信期限1年;平安銀行廣州分行不超過4.5億元,授信期限不超過3年;徽商銀行深圳分行不超過2億元,授信期限不超過1年;浙商銀行廣州分行不超過3.5億元,授信期限1年。

    上述銀行授信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郭倍華、劉少雲、韓丹作為擔保人。

    同日,僑銀股份發布了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修訂稿)。

    據公告,僑銀股份計劃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226億股,且發行結束之日起6個月内不得轉讓。

    一天内兩起有關融資的動作,讓市場不禁好奇僑銀股份的資金缺口到底有多大?

    多筆融資記錄

    僑銀股份過往"找錢"的記錄有很多,且方式不一,包括股東減持與轉讓股權、申請銀行授信、售後回租、定增募資等。

    時間撥回到去年3月,僑銀股份公司控股股東郭倍華向深圳澤源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澤源利旺田42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簡稱"澤源私募")協議轉讓2045萬股,占總股本的5.00%。

    12月9日,僑銀股份公告指出,公司另一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之一劉少雲計劃向深圳市澤屯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柳幫瑞盈8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簡稱"澤屯私募")轉讓公司2045萬股,占總股本的5.00%。

    通過兩次轉讓股權,僑銀股份得到了4億元資金。與此同時,郭倍華在2024年12月9日至2025年3月8日内合計減持了972.9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約2.38%。

    相比于其他融資手段,僑銀股份更偏愛于申請銀行授信,僅在2024年就發起了四筆相關申請。

    去年6月11日,該公司向華興銀行廣州分行、中國郵政銀行廣州分行、匯豐銀行廣州分行及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珠海華潤銀行廣州分行合計申請9.3億元授信額度;8月27日,向浦東銀行廣州分行、廣州農商銀行荔灣支行申請4.95億元授信額度;

    9月13日,将部分應收賬款債權提供質押擔保向浦東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不超過4.5億元授信額度;12月27日,向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廣州東城支行合計申請4.4億元授信額度。

    進入2025年之後,僑銀股份還在"衆籌"資金。

    今年2月25日,公司及子公司拟将部分應收賬款債權提供質押擔保向長沙銀行廣州分行申請不超過2億元綜合授信額度,並以位于廣州的某房産提供抵押擔保;

    3月19日,公司董事會議審議通過了向中國民生銀行廣州分行申請2億元授信額度的議案;同日,公司及子公司計劃向交通銀行申請不超過2.5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以及此次于6月4日,公司公告宣布拟向五家銀行申請總計16億元的綜合授信額度。

    除了銀行授信,僑銀股份今年還通過售後回租方式進行融資。

    2月25日,僑銀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同意全資子公司利辛僑盈及其他子公司與皖江金租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總融資金額不超過15億元,融資期限不超過36個月。

    5月16日,其控股子公司廣西賀州僑銀作為承租人與山東匯通金租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包括售後回租形式),融資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融資期限不超過39個月。

    粗略統計,僑銀股份今年已籌得近38億元,再加上公司定增計劃成功發行後的9億元,若上述所有資金全部到位,公司資金庫将瞬間充盈起來。

    資金花在"刀刃"上

    如此高頻率、大規模地尋求融資,僑銀股份到底把錢花在哪些地方?

    從業績層面來分析,僑銀股份面臨着不小的壓力。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14億元,同比下降0.74%;歸母淨利潤2.89億元,同比降低8.71%。

    業績上的壓力還延續到了今年,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9.36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32%;歸母淨利潤為6759.75萬元,同比降幅達29.73%。賬面現金方面,盡管在今年一季度内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增長397.02%,但其貨币資金規模還是較期初減少了7.5%至約2.95億元。

    而在市場方面,或許受到物企投身環衛行業、擠占市場份額的影響,僑銀股份中標金額逐年下降趨勢明顯。

    根據年報信息披露,公司2020年新增中標金額約為207億元,2021年為190.38億元,2022年為92.87億元,2023年及2024年並未披露年度中標金額。

    不過在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公司方面披露2024年新簽訂單52.22億元,年化金額7.3億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中標6.07億,年化2.75億。

    很明顯,僑銀股份依靠自身業務獲取資金的通道有所收窄,因此不得不大力擴展外部融資渠道。根據公告透露,僑銀股份獲取的資金大部分都是用于滿足日常生産經營的需求,而從公司近期的動作來看,确實是将資金花在了"刀刃"上。

    僑銀股份方面表示,2025年是公司上市後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公司将重塑發展戰略,深化企業變革力度,全面形成"二縱三橫"發展戰略。

    在縱向方面,将深化主營業務與科技屬性融合,實現向科技賦能型企業戰略升級;在橫向方面,公司拓展市場空白區域、孵化新業務闆塊、增強業務結構資本化能力,構建全球化發展格局與生态閉環,推動經營結構與戰略布局的全面升級。

    在科技賦能方面,僑銀股份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陸續參股成立了廣州旺角咖門科技有限公司、喔音人工智能科技(廣州)有限公司、僑銀新能源科技(石河子市)有限公司等帶有科技屬性的子公司。

    在拓展市場、孵化新業務方面,僑銀股份在年初與新加坡THi集團成功簽約,雙方将共同在哈伊馬角酋長國進行産業園開發,成功開拓了海外新市場;除場景外,該公司在業務線上也作出了突破,其在年報中正式提出"物業管理"的業務,實現了服務邊界的破壁。

    因此不難看出,僑銀股份渴求資金的背後,全是為了突出重圍而準備的彈藥。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黃金土    

    審校:楊曉敏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物業服務

    城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