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價配股、股東更叠,一繫列消息帶來的連鎖反應便是股價的跌幅。
觀點網 端午節後復工的第一日,海昌海洋公園便迎來資本市場的"投票"。
6月3日早上九點半,港股開市不足十分鐘,海昌海洋公園的股價便迅速下挫,跌幅超過14%。
大幅波動之後,該公司股價全天呈現窄幅震蕩的走勢,截至收盤,報價0.73港元/股,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下跌13.1%。
市場普遍認為,海昌海洋公園股價大幅受壓,主要受折價配股與控股股東更叠等因素影響。
6月2日深夜,海昌海洋公園公告稱,公司獲祥源控股集團22.95億港元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後,祥源控股将持有海昌海洋公園38.6%的股份,成為第一大控股股東。
此外,祥源控股此次認購新股的價格為0.45港元/股,對比6月2日收盤價0.84港元/股,折價46.43%。
折價配股
端午假期結束前,一場足以撼動文旅界的"大洗牌"就此落地。
最新消息,于6月2日(交易時段後),海昌海洋公園已經與祥源控股集團簽訂認購協議,按認購價每股0.45港元配發及發行51億股新股份,總代價22.95億港元,上述新股,占公司經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擴大後總股本的39.6%。
換言之,海昌海洋公園用51億新股,換來了祥源控股22.84億港元的投資。
但這筆資金的代價並不止于此。
一方面,從此次配股融資的情況來看,其認購價格0.45港元/股,較海昌海洋公園6月2日收盤價價0.84港元/股,折讓約46.43%,較近十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0.823港元/股,折讓約45.32%。
另一方面,此次交易完成後,原有大股東澤倫控股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則從47.29%稀釋至29.04%,而祥源控股作為認購方将持有海昌海洋公園擴大後股本的38.6%,成為新任控股股東。
折價配股、股東更叠,一繫列消息帶來的連鎖反應便是股價的跌幅。
次日早間,海昌海洋公園早盤股價大幅受壓,截至收盤,報0.73港元/股,下跌13.1%,當日成交額為1.68億港元,公司總市值59.23億港元,較6月2日蒸發8.9億港元。
實際上,資本市場向來是最為敏感的,首先,折價配股将進一步稀釋原有股東股權,削弱控制權及收益權,往往會導致股價下挫;其次,控股股東的變更,亦表明公司治理架構的調整及動蕩,引發市場分歧。
"未來新的控股股東的管理理念和戰略方向變化,可能會引發資本市場對公司增長潛力的憂慮",有熟悉文旅市場的業内人士提到。
與此同時,以較低價格認購海昌海洋公園的祥源控股,也被看作是"撿了個大便宜"。
不過,據觀點新媒體查閱發現,于2024年12月31日,海昌海洋公園的股東應占經審核綜合資産淨值約17.23億元,按其最後交易日的8,114,002,000股已發行股份計算,該公司股東應占每股經審核綜合資産淨值約0.2251港元。
對比來看,0.45港元的每股認購價格,實際較海昌海洋公園的資産淨值溢價近一倍。
那麼,祥源控股到底圖些什麼?
資料顯示,祥源控股此前在文化旅遊領域方面有諸多布局,其核心資産包括湖北武當山太極湖生态文化旅遊區、安徽齊雲山生态文化旅遊區等,並與青島崂山、安徽黃山等著名景區展開戰略合作。
而此次入主海昌海洋公園,無疑能夠将其業務版圖擴大至主題公園,打造多元化産品矩陣。同時,依托海昌海洋公園的全國化布局,祥源控股亦能快速填補其在環渤海、華中等市場的空白。
海昌困局
"受COVID-19疫情的持續影響,以及近年來復雜的外部市場環境,公司業務復蘇表現慢于預期,出現了持續的經營性虧損,導致階段性的流動資金壓力",公告當中,海昌海洋公園坦言近些年的困境。
實際上,近些年海昌海洋公園壓力漸顯。
早在2002年,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極地館正式落地,由此,海昌海洋公園正式步入文化旅遊領域。大連項目之後,其便接連走向青島、重慶、天津、成都、武漢等地,項目多點開花。
短短12年時間,這家企業便從大連一路走向香港,登陸聯交所,成為了首家在港交所主闆上市的主題公園運營商。
上市之後,海昌海洋公園持續加快擴張節奏,2018年其50億元建成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開業,叫闆迪士尼;而後,2020年其又以13.3億元競得三亞不夜城項目;2021年投資42億元建設鄭州海昌海洋公園度假區……
重資産布局的同時,該公司亦不斷推進輕資産模式,通過區域的合作來減輕資金壓力,並加快項目擴張速度。
依托輕資産,海昌海洋公園持續擴建上海公園二期項目,将涵蓋溫泉酒店、海洋酒店、海洋探索中心及特色溫泉館等項目。
但接連的擴張步伐,也為其帶來了巨大的資金壓力,數據顯示,2020年,該公司的淨負債比率攀升至228.0%,較2018年的135.7%和2019年的135.9%顯著增加。
同期,該公司的流動負債總額高達54.82億元,而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4.72億元,計算下來,公司現金短債比僅為0.43,意味着其難以覆蓋短期債務。
與此同時,也是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主題樂園行業遭受巨大打擊,客流量驟減、收入萎縮、利潤虧損成為常态,甚至不少主題樂園出現階段性、永久性閉園。
擴張疊加疫情重創,一時之間,海昌海洋公園面臨着經營與債務兩方面困局。為了止血,2021年,這家企業以65.3億元的代價,向韓國私募基金MBK Partners出售4+1個主題公園項目的股權。
但疫情帶來的後遺症並未就此緩解。
從最新披露的2024年财報來看,海昌海洋公園仍未走出陰霾。數據顯示,去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18.18億元,同比微增0.08%,期内淨虧損達到7.4億元,同比擴大275%。
從财務表現來看,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昌海洋公園的流動負債淨額為29.53億元,年内有約4.97億元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償還,而期末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6473.8萬元。
雖該公司曾表示,後續已償還其中約0.67億元,且約1.04億元銀行及其他借款已成功續期,但仍舊杯水車薪。
幾番壓力之下,海昌海洋公園繼續尋求新的資金解渴,而需要補齊短闆的祥源控股成了最優解。
針對此次配股融資,海昌海洋公園認為,将有效提供更多戰略發展資源,同時有助于補充公司營運資金、降低财務費用,並支持公司繼續推進現有項目的升級轉型,提升園區運營效率。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龔麗欣
審校:楊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