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八成開篇,永輝超市2025年将何以為繼?
觀點網 2021年以來,永輝超市已連續四年虧損。扭虧為盈不僅是每一年的經營目標,也成為永輝超市宿命般的考題。
剛剛結束的2024年,永輝超市仍然沒能錄得理想成績。相關數據顯示,于2024年,永輝超市營業收入675.74億元,較上年度下降14.07%;歸母淨利潤為-14.65億元,同比虧損增加1.36億元。
算上2021年至2023年期間虧損的80.36億元,四年時間,永輝超市已累計虧損95億元。
在4月28日進行的永輝超市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管理層也再次表示,短期目標是盡快和盡可能地縮窄虧損,中長期則是希望能夠達到商超零售行業的領先盈利水平。
不過,就今年一季度的表現來看,“扭虧”還是任重道遠。4月25日發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永輝超市期内實現營收174.79億元,同比下降19.32%;歸母淨利潤1.48億元,同比下降79.96%。
看似歸母淨利潤轉正,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014年以來,永輝超市Q1數據幾乎均為當年季度之最。現在以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八成開篇,永輝超市2025年将何以為繼?
扭虧的“胖改”救星
對于永輝超市而言,2024年短暫且漫長。年内,這家商超零售行業頭部企業“遇到”了兩個人物,他們帶來了不同的影響。其中一位是胖東來的創始人于東來,另一位則是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國富。這兩個名字在2024年與永輝超市綁定。
根據公開信息,于東來與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相識于更早之前。但“合作”是始于去年二季度的一次拜訪,永輝超市也繼嘉百樂、步步高之後,加入“胖改”隊伍。
所謂“胖改”是指學習胖東來模式對自身進行調改。在國内零售市場,本土商超品牌式微已是不争事實。各家企業不同程度做出整改、調整,但收效甚微。2021年至2023年,永輝超市分别錄得歸母淨虧損39.44億元、27.63億元、13.29億元,營收也逐年遞減。持續的虧損下,胖東來看起來能成為其“救星”。
在永輝超市的2024年年度報告中,有相關内容體現:“2024年,……全面學習胖東來模式調改門店及組織轉型,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完成31家門店商品結構調整與服務升級。”
而截至财報發布當日,也就是4月25日,永輝超市共完成了61家門店的胖東來模式調改,預計至2025年6月底,永輝超市全國調改門店将突破124家,2026年農歷春節前目標鎖定300家。
300家的數量幾乎占據永輝超市門店數量的一半。在2024年,永輝超市在全國新開超市門店7家,關閉超市門店232家,新簽約門店3家,截至期末,永輝超市業務擁有門店共計775家。
一年減少超兩百家門店,但永輝超市並不急于将數量補齊。關于新店開業計劃,董事長張軒松在4月28日上午進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會在公司整體或局部區域進入完全健康經營狀态之後開始開拓新店。
“我們目前沒有明确的門店數目或體量目標,這需要根據我們整體公司改革的進度而定。目前我們更關心門店的質量而不是數量。”
至于市場更加關注的“胖改”成效,年報中未有具體數據。張軒松也僅是再也業績說明會上透露,“調改後的永輝門店銷售額相比調改前銷售提升十分顯著。”
據了解,目前已開業的調改店中有大約1/3的門店還未開滿3個月,因此仍處在經營打磨培育期。據永輝超市财務總監吳凱之介紹,這其中有部分門店還未進入盈利狀态,但是團隊也已經明确了經營提升的重點方向和實施方案。
“調改店在四月份的銷售相比三月份環比較為穩定,但随着前期的‘開業紅利’逐漸減弱,大部分調改店都會從一開始的‘高銷售’狀态進入穩态期的‘高效率和穩利潤’狀态。
永輝超市官方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已完成調改的“穩态門店”,即開業滿3個月的門店,成功實現穩定盈利。截至3月底,41家開業滿3個月的“穩态調改店”實現了3月單月1470萬元的利潤、一季度累計利潤達7472萬元。
随着調改門店占比提升、閉店收尾及供應鍊改革深化,永輝超市宣稱,未來12-18個月将是改革成果集中釋放期,公司将邁入新的發展期。
在去年5月,關于對幫扶永輝的目標,于東來也曾談到定下的目標,“用一年的時間盡量讓永輝調整到相對健康的狀态,用三年的時間讓永輝回歸到非常健康的狀态,用五年的時間讓永輝成為中國零售業像光一樣的企業。”
算下來,12-18個月後就将是永輝超市啟動“胖改”後的三年左右。業績說明會上,永輝超市财務總監吳凱之再次明确:“公司的短期目標是盡快和盡可能地縮窄虧損,中長期目標是能夠達到商超零售行業的領先盈利水平。”
葉國富宿命考題
葉國富與永輝超市的故事則要從去年9月說起。彼時,名創優品發布公告稱,拟收購永輝超市29.4%股權。交易完成後,名創優品将成為永輝超市的第一大股東。
名創優品的出現也成為永輝超市與胖東來之間的“插曲”。伴随這項“跨界”交易,市場上曾傳出一些聲音,認為名創優品“成功撿漏”。畢竟,當時的市場風向是永輝超市找對了路子,“胖改”初具效果。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名創優品在這項交易中做了巨大投入。交易對價62.78億元甚至超出了截至去年中期,名創優品賬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62.33億元,而截至當期,名創優品的負債總額也接近60億元。
這是一筆有風險的交易,也是一場賭博。名創優品所圖究竟為何?
在交易公布的當天晚上,名創優品曾召開電話會議對股權收購事項進行相關解讀。總結下來,名創優品将成為永輝超市的多數股東,但預計不會控制董事會的多數席位,也不會作為永輝超市的控股股東、實控人,且不會合並财務報表。也就是說,兩家公司仍保持一種相互“獨立”的狀态,各自發展。
而從那時起,如果葉國富是一名投資客,他也已經接近“成功”。實際上,名創優品宣布“入主”之前,正值永輝超市的股價低點。
宣布交易後,永輝超市股價迎來轉折,甚至在同年的12月迎來近四年的新高。當然,這份增長也有名創優品的功勞,名創優品的股價也在年初達到了上市以來的第二高點。
胖東來為永輝超市重獲市場關注,永輝超市則讓名創優品始終保持流量熱度。
名創優品的2024年度業績公告顯示,期内實現GMV總計約人民币304億元;全年總營收達169.94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22.8%,創年度收入新高。
經調整淨利潤(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27.2億元,同比增長15.4%,經調整每股攤薄收益同比增長16%至8.68元,毛利率為44.9%,較去年同期上升3.7個百分點,再創新高。
如果說,未來12-18個月将是永輝超市改革成果集中釋放期,名創優品也大概率将一同收獲關注。
但2026年是“胖改”的收官,卻並非永輝超市或是名創優品的終點。實體零售加速叠代,“搬來的”模式如何内化,驅動自身發展,是永輝超市需要考慮的。熱度之後的業績真實增量,則是葉國富的宿命考題。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潘玲宣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