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狀況日漸恢復,但利潤水平不及預期;流動性壓力尤在,但債務重組已現曙光——融創這份中期成績單,有喜也有憂。
觀點網 “要盡快完成債務重組和恢復穩定經營,争取在2023年回歸良性、健康發展軌道”,早在年初的債務重組說明會上,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就曾明确今年的兩項重點任務。
如今年将過半,又到了檢驗上半年工作成果的時間。
8月30日晚間,融創中國如期披露了2023年中期報告,從業績表現來看,上半年該公司實現收入總額約為584.7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加20.5%;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153.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8.1%。
整體來看,融創中國各項業績指標有回升态勢,但仍舊面臨較大程度的虧損。
至于化債方面,今年1月初,融創中國境内債整體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而境外債重組經過了方案調整之後,也獲得了大多數債權人支持,有望于近期落地執行。
經營狀況日漸恢復,但利潤水平不及預期;流動性壓力尤在,但債務重組已現曙光——融創這份中期成績單,有喜也有憂。
業績預期與股價波瀾
4月13日,融創中國股票于聯交所恢復買賣。時隔一年多成功復牌,被市場看作是邁向正常經營的關鍵一步。
從财報數據來看,上半年融創中國實現收入總額約為人民币584.7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485.4億元增加20.5%。
從收入結構來看,該公司大多數收入來自銷售住宅及商業物業業務,其他收入來自文旅城建設及運營、物業管理及其他業務。
報告期内,該公司實現物業銷售收入520億元,占比達到88.9%,同比提升25.48%;其次,物業管理收入達到33.2億元,占比為5.7%,文旅城建設及運營收入為27.2,占比達到4.7%,其他業務收入4.3億元。
針對物業銷售收入的提升,該公司表示,主要得益于物業交付總面積增長,上半年交付面積較去年同期增加109.1萬平方米,約29.3%,物業銷售收入增長與交付面積增加基本一致。
收入指標整體一片欣欣向荣,但盈利指標仍舊處于“失聲”狀态。
報告期内,融創中國實現毛虧約為人民币30.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人民币29.8億元,減少約49.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為人民币153.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人民币33.9億元,減少約18.1%。
雖然有所減少,但整體虧損金額仍舊超百億,對于這一表現,市場評價褒貶不一。
早在本月中旬披露業績預告時,便有投資者認為,“對比前兩年,上半年的虧損不算多”、“終于沒有計提減值了”……
不過也有投資者表示,“業績不足預期,虧損預期在100億以内”……
實際上,上半年地産銷售雖經歷了短暫的小陽春,但由于消費信心不足,随後又重新進入下行區間。
受市場大環境影響,疊加企業流動性壓力未解,從經營層面來看,融創中國仍未能實現業績指標的回正。
融創中國亦表示,錄得虧損主要由于受房地産市場下行的影響,本期間結轉的收入較少且結轉的物業項目毛利率較低,及外匯波動造成預期淨匯兌損失等所致。
房地産行業整體仍舊處于下行區間,而融創中國本身債務壓力、經營壓力尤在,多方因素影響下,資本市場信心稍顯不足。
在融創中國發布業績預告之後,8月21日股票盤中震蕩下挫,收盤報價0.97港元/股,跌幅接近13%,正式加入“仙股”行列。
然而三年之前,融創中國股價曾一度達到43.27港元/股高位。
直至目前,融創中國股價仍舊在“1元線”徘徊,8月30日收盤,該公司股票報價0.96港元/股,下跌2.04%。
但這並非終點線,中期财報披露之後,資本市場的态度又将再一次牽動融創中國的股價與市值走向。
化債進展與重組曙光
恢復正常經營秩序是融創2023年的目標之一,而債務化解同樣是當下的重中之重。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融創中國的流動性壓力仍舊不小。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該公司借貸總額約為3125.7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約141.5億元,資本負債比率亦較去年末的75.2%上升5.3個百分點至80.5%。
同時,現金余額(包括受限制現金)由去年末的375.4億元減少當前的348.2億元,其中非受限制現金為72.9億元。
借貸總額的提升、現金余額的減少……顯然,融創中國的化債路仍舊任重道遠。
不過,從上半年重組進展來看,似乎已經初現曙光。
首先,該公司160億元境内債務重組方案已于1月初獲得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其次,90.48億美元的境外債務,于今年3月正式披露相關重組方案,並于6月重新做了調整。目前相關重組方案已經獲得了獲87%債權人支持,債權人會議也将于9月18日舉行。
這也意味着,融創中國境外債重組成功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後續法律程序完成後,便可正式落地執行。
除債務重組以外,上半年融創亦接連透過資産出售等方式籌集資金以化解債務。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1月3日,融創中國宣布,以35.8億元的代價轉讓融創華發冰雪文旅城項目51%的股權與債權轉讓給珠海華發。
7月7日,又以4.22億元的代價出售重慶文旅城酒店資産;8月17日,以12.3億元的代價出售臻華府、望金沙酒店及合肥秀場酒店等三個項目。
實際上,通過資産出售迅速回籠資金是融創的目的之一,但從上半年出售的資産類型來看,大多是酒店資産,似乎融創也有借出售調整業務結構之意。
畢竟,融創年初之時便強調不會再低價處置核心資産。
“在極端特殊的市場情況下,低價變賣核心資産将嚴重影響公司長期的交付和債務清償問題的解決。”
債務重組、資産出售的同時,融創中國還在精簡組織架構,将多個職能條線搬回天津大本營。
近期,市場消息稱,除品牌、融資、投發幾個部門搬往望京融科中心以外,融創中國剩余所有部門都将在國慶節後搬回天津。
在孫宏斌來看,融創的困境只是暫時的。此前他曾多次強調,對于公司整體問題的逐步解決和業務逐步恢復正常非常有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龔麗欣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