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胡葆森談大樹理論及建業千億之後

观点网

2020-01-21 17:35

  • “建業在戰略上是沒有競争對手的。”

    觀點地産網 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白色的,田野鋪滿白雪、樹幹披上白紗、溪流結成晶瑩、房檐挂着一串又一串剔透的冰淩。

    “那時候,河南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得多”,聽當地人說起,鄭州前兩天還在下雪,室外的溫度特别低。

    我們抵達河南的那一天,殘雪已化盡,整個城市又恢復了往日的色彩,恰逢下班高峰期,往來車輛的燈光與街道兩旁的霓虹燈亮了起來,交雜着鳴笛聲的大街十分熱鬧。

    這里是建業的大本營,更是胡葆森耕植了二十余年的土地。

    燈火輝煌的城市、熱鬧非凡的商場、滿臉笑容的行人......站在河南這片熱土上,我們對建業集團、對胡葆森充滿了好奇。

    大樹理論

    與胡葆森見面是在1月17日,地點定在了開封建業鉑爾曼酒店。

    晚上八點三十分,胡葆森與十余位媒體人圍席而坐。他身穿一襲復古中山裝、一雙藍色的帆布鞋,身邊還放着一個深色的帆布雙肩包,遠遠看去,這畫面更像是院校導師與學子的茶話交流會。

    “經過20多年,你自己發展成一棵樹了,你的葉子就多落一些,把這葉子回報給土地。”胡葆森一如過往,言語中充滿了對河南這片土地的敬畏與熱愛。

    在一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我們從河南的營商環境,聊到建業的生存觀與發展路徑。胡葆森告訴我們,企業首先要對營商環境有一個準确的判斷,也就是說在創業之初就考慮好這個營商環境是否适合企業自身的經營與發展。

    “就像一粒種子,你适不适合在這塊土地上生長,它的鹽堿度,它的水分,土壤的酸堿度,你都得做一個評價。”

    事實上,早在1999年,胡葆森就提出了一套生存觀,即适應、利用與改善。

    在他看來,一個企業,如果你選擇了一個環境,就不能求全擇貴,更不能抱怨。正如建業集團選擇了河南,就要适應這個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獨有的營商環境。

    當然,建業深知,香港、上海、深圳才是那個時代乃至當下的熱門城市,投資環境自然比内陸城市好得多,但是,他也提到,“如果投資環境好了,還能輪着你嗎?”

    “正是因為環境不好,那些大企業才沒有進來,世界500強才沒有進來,才給了你20年從一個小小種子開始生長發芽的機會。”他提到,企業要利用好這些環境、這些機會。

    胡葆森的這番話,不禁讓人想起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另辟蹊徑踏浪出海的淘金一族。他們利用時代與地域給予的恩惠,賺得盆滿缽滿。但與這些淘金者不同的是,胡葆森在另辟蹊徑的同時,更找到了資本的循環。

    在他看來,企業就像一棵樹,在生長過程中會不斷開花落葉,葉子又化作淤泥更護花,又豐富滋養了這塊土地,然後,在新一輪的生命周期中,你又獲得了更多的營養,于是,企業就在無數個周期中逐漸成長。

    “所以我在生存觀的後面加了一個注釋:适應是為了生存,利用是為了發展,改善是為了回報。”

    千億之後

    “在河南這167000平方公里上,建業要打一場笨打仗,要用20年、30年把這場仗打下去。”

    2019年,是胡葆森堅守河南的第27個年頭,這一年,建業地産錄得物業銷售金額1011.5億元,同比增加39.8%,成為國内首個于單一省份銷售額超千億元的房企。

    “當然,我對千億還是很看重的”,胡葆森直言,千億之于建業,是一個很關鍵的節點,千億猶如一個檻,這個檻對企業的資源獲取能力,企業的産品設計、建設、銷售、管理、運營等等都是一繫列綜合能力的新考驗,

    但縱觀整個行業,2019年,規模突破千億的房企達到36家,而碧桂園、萬科、恒大的規模更是突破6000億元。面對激烈的競争,建業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里?建業在規模擴張上是否存在焦慮?這些都是這個節點上,市場持續關注的問題。

    “我對增長空間沒有焦慮”,胡葆森直言,當企業突破千億以後,未來每年增長15%還是20%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健康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他表示,未來三年要實現有質量的增長,不求速度,不求規模,求的是質量,接下來要降杠杆,要去庫存,要提高毛利率,提高周轉率。

    但對胡葆森而言,不焦慮更源于建業的戰略。

    “建業在戰略上是沒有競争對手的。”

    他提到,建業依托于河南的人口紅利,加之近些年趕上了返鄉置業的機遇,收獲了意想不到的發展成果。

    “當你在一個縣級城市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時,你應該問自己,這個奇迹明年是不是還繼續會發生,這個市場有沒有持續的消費能力和持續的消費規模。”胡葆森告訴我們,建業二十多年一路走來,一邊走一邊在總結,一邊在思考,一邊在探索,也正是因為這些思考,建業集團在縣級城市的擴張重點采用了輕資産的模式,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建業的擴張風險。

    除了省域化的下沉外,建業集團通過采用輕資産的模式不斷向外拓展。2019年,是建業集團的全國化元年,這一年,胡葆森提出以河南為原點,以500公里為半徑,以輕資産的模式不斷走出河南。

    但過去幾年,建業不斷在2000多公里外的海南、新疆等地區落子,半徑的範圍似乎早已突破了500公里的局限。

    “我是既有理論指導,但又要結合實際。”胡葆森解釋道,建業布局海南、新疆主要是因為在過去的20年,河南在海南置業的人數一直排在前頭,而新疆一帶的河南人達到300多萬人,占了新疆人口的15%。

    談到深處,建業集團的副總裁代紀玲在一旁補充到:“河南人的腳步現在在不斷地往外走,所以我們的服務也要跟着往外走。”

    而胡葆森也認為,建業的布局永遠離不開河南兩個字,合作者是河南人,客戶也主要是河南客戶。

    “我算是守着老家,河南土話叫守老營,守住這個老營,大本營。”他打趣道,建業就是一棵消息樹,只要這個樹不倒,就說明河南的投資環境還可以的。

    一個小時的交流時間並不太夠,到場的媒體人似乎還有很多疑問希望與胡葆森交流,但胡葆森稍顯疲憊——一天之内,他參加了建業的高峰論壇、河南商會年會,與我們暢談一個余小時後,胡葆森還要出席集團的一個内部會議。

    談話的末尾,胡葆森坦誠地告訴我們,建業目前還不夠成熟,很多方面對他個人的依賴性還是十分的大。

    至于未來,他說自己要少幹事:“把傳統的事情交給成熟的團隊去幹,把創新的風險和責任自己去挑起來。”

    現場 | 全面還原訪談、對話、問答現場,我們的標準就是“真實、獨到”。

    撰文:龔麗欣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建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