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調整土地供應模式方面,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産用地供應。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結合片區庫存規模、人口規模及住房消費需求流向穩慎有序供地。
觀點網訊:1月10日,廣州市南沙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布《南沙區關于促進房地産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包含12條,涉及優化調整土地供應模式、全面提升住房建設管理品質、加快構建房地産新模式等。
措施顯示,優化調整土地供應模式方面,合理控制新增房地産用地供應。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機制,結合片區庫存規模、人口規模及住房消費需求流向穩慎有序供地。
試點出讓混合功能用地。在特定的片區探索土地混合使用方式,出讓具備住宅、商服、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等多種功能的混合用地;結合我區産業實際情況和用地所在片區規劃,在滿足安全生産、環境保護和公益性設施用地等相關控制要求的前提下,探索以工業為主的“工業+科研”“工業+公用設施”“工業+商服”等混合産業用地。
試點建設新型産業社區。在東涌、黃閣、橫瀝、萬頃沙、大崗等産業集聚區,試點集中供應新型産業社區用地,建設生産有效率、生活有樂趣、身體有健康、身份有認同的“四有”型社區,促進産城融合發展;通過引入房地産企業開發建設新型産業社區,優先面向産業園區人才配租或配售;在産業用房用于産業發展的前提下,支持用于引進相關産業鍊合作夥伴的産業項目工業物業辦理産權分割轉讓,保障中小微企業落戶發展需求。
全面提升住房建設管理品質方面,推進商品住房差異化發展。落實“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理念,研究出台好房子項目扶持政策,劃定高品質住宅建設區,加強資源共享,打造發展新型的國際社區,吸引港澳人士來學習、就業、居住、養老等,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
鼓勵發展高品質住宅。進一步提高我區住宅規劃設計水平,劃定試點區域,通過“戶屬大陽台”“空中共享庭院”“陽光地上停車庫”等核心要素改革創新,先行探索、建設一批立體園林住宅;充分發揮南沙山海資源,鼓勵開發企業打造具有南沙特色的山景社區、遊艇社區、濱海社區等高品質住宅試點項目。
提升公共服務配套水平。根據國土空間規劃和現狀建設情況,開展公共服務配套提升行動,積極引進知名教育機構,加快推進高水平醫院建設,加快建設區域鐵路樞紐,構建内暢外聯的高快速路網,提升港口航運樞紐功能,賦能南沙的高質量發展。
開展物業服務依法守約情況評價。對住宅小區物業服務依法守約情況進行年度評價,以業主滿意度調查、日常管理服務、參與基層治理及秩序維護等方面作為評價要素,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實行差異化監管,推動物業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增進廣大業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構建房地産新模式方面,多元化籌措安置房。拓寬安置房源供應籌集渠道,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南沙區安置房需求;利用“現金+地票”等方式推進購買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推進安置型商品房項目出讓及建設;探索貨币化安置、房票安置等新模式,提高安置效率,滿足多樣化安置需求。
加大存量商品房去化力度。積極落實現有的稅費優惠政策;盤活存量商辦用房,按規定程序推進商改租、商改住,探索執行居民水電氣價格收費標準;鼓勵房地産企業采用先租後售的商業模式,以優惠租售價格提供閑置房源給總部企業,推動探索商辦物業銷售及租賃的新發展模式;推進處置存量商品房工作,建立健全商品房信息雲平台,搭建常态化供需對接平台。
充分發揮房地産融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大項目協調力度,推動具備存量住房開發貸款的房地産項目全面納入融資“白名單”内,實現應進盡進。引導區内金融機構用好用足上級監管部門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強金融支持服務,滿足房地産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白名單”項目貸款投放力度,做好項目資金封閉管理,防止貸款違規挪用。
簡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程序。通過再造審批流程、推行告知承諾、完善審批機制、優化審批服務等方式,進一步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全覆蓋、全要素改革。全面推行“交地即開工”、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承諾制工程規劃許可、配建車位與商品房同步銷售、分期驗收等措施,更好服務市場主體,促進項目早落地、早銷售、早建成、早交付。
優化調整房地産政策。實時監測房地産市場動态變化,加強房地産政策研究,探索“購房入學”,研究推進非本區戶籍人員在我區行政區域内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可享受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區屬公辦學位(含政府購買的民辦學校學位),多措並舉提振市場信心、推動市場銷售。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