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遊學記之六 | 劍橋開講:中國資本在流動

观点网

2019-11-23 19:42

  • 正如Lizeiri所說,杠杆會改善回報,但加大了資産本身的風險,所以要追求更好的回報率,這在市場下行期尤為重要。“房地産並不是低風險,時機沒找對,杠杆會毀了你。”

    觀點地産網 倫敦最高建築碎片大廈(The Shard)是遊客的必打卡地點,如果你站在這棟摩天大樓上朝泰晤士河北面眺望,會對中國資本的力量有最真切的感受。

    一河之隔的倫敦金融城,三大地標“對講機”“奶酪刨”“小黃瓜”有兩個被中國買家李錦記、中渝置地購得,兩年前李錦記豪擲12.83億英鎊收購“對講機”更是刷新倫敦單棟樓交易紀錄。

    而這只是摩天大樓帶來的第一印象,被遮擋在後面的資本遠比想象得多。

    “中國買家非常活躍。”Jonathan Baines向我們展示了一張中資在倫敦不同區位投資,對比結果強烈:倫敦金融城地帶標記得密密麻麻,西區、碼頭區分列其後,但總歸不是一個量級。筆者不完全統計,包括中國人壽、平安、中海、保利、富力、萬科、綠地、碧桂園、萬達、金地、復星、華潤置地等企業都是英國的主要投資者。

    更不消說在倫敦這個全球投資熱門地,中國資本也在高速流動。Baines還沒來得及更新的數據是,最近兩天香港新鴻基聯手麥格理集團以1億英鎊買下海航持有的倫敦金絲雀碼頭哥倫布廣場17号大樓。資本的來來往往,凸顯了這座城市交易的透明化及規範性。

    Baines是于11月22日觀點學徒計劃·2019遊學季走進劍橋的第二天早上,和學員們見面時展示了這份數據。他曾在戴德梁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及私募股權基金等機構工作,累積為英國、歐洲逾50億英鎊的商業及住宅物業提供投資及咨詢服務,是那種被稱為“在倫敦見到一棟樓就可以立刻約其擁有人下樓喝咖啡”的存在。

    當天交流分享的還有另外兩位教授級人物,包括全球數據提供商Real Capital Analytics執行董事Steve Williams,他曾任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主席、美國評估師資格委員會主席,自稱“前幾天剛好從事房地産50周年”;以及劍橋大學房地産金融學首席教授、Pembroke學院研究員Colin Lizieri,為英格蘭銀行、歐盟、挪威政府、HM财政部等機構提供專家建議。

    請來的嘉賓都是房地産投資的從業者及研究者,話題也始終脫離不了房地産金融産品的回報及風險、物業價值估算模型。随着技術進步及市場開放,大數據開始為房地産投資提供了直觀的發展走勢,學員們得以窺視更多柱狀圖、折線圖所折射的數十億乃至百億資金投資考量。

    受數據保護等因素限制,筆者無法一一詳列,教授們分享的部分要點數據如下——

    過去十二年間,中國資本在歐洲開展的500萬歐元以上交易中,英國占比最大,且連續十年都有資本投入;倫敦不同區位中,每平方英尺租金最高地區分别是西區、金融城、碼頭區,回報率卻分别是3.75%、4.50%、4.75%;而将時間拉長到以百年計,1867-1959年倫敦寫字樓價格僅增長0.1%,1899-1999年曼哈頓寫字樓實際價格則出現下降,房地産始終是平衡狀态。

    無論是Williams還是Lizeiri,都試圖傳遞一種颠覆現象的解構思維:“你以為可以在數據里找答案,卻在數據發現更多的問題。”“房地産成熟市場低風險,投資者紮堆後,風險卻一樣高。”

    對風險敬畏,自11月18日開始走進不同英國企業、機構以來,學員們不斷被給出類似的建議。他們大抵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與中國房地産過去單邊上漲市場不同,英國已形成法律、交易、估值等成熟體繫,透明化意味着低利潤,價值漲跌會敏感地傳導至資金的進出層面,因此充分的風險評估一直是最重要環節。

    正如Lizeiri所說,杠杆會改善回報,但加大了資産本身的風險,所以要追求更好的回報率,這在市場下行期尤為重要。“房地産並不是低風險,時機沒找對,杠杆會毀了你。”

    在交流問答環節,包括中英兩國企業、機構的學員們對REITs、CMBS等房地産投資工具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對于将房地産貸款打包銷售這種金融工具,大夥的感情復雜,它既是一項偉大的創新,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推手之一。有學員大吐金融危機導致自己所投債券貶值的苦水,但這種工具如今仍盛行。

    教授則回復他,風險的本質是無法預知,我們能做的就是分散投資。

    撰文:鐘凱    

    審校:歐陽穎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

    商業地産

    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