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演講 | 劉力:消費服務時代地産關注點

观点网

2017-03-22 17:28

  • 作為開發商提供産品供應的應對策略也是三條:第一,深度挖掘個性化的需求;第二,渠道應該下沉;第三,制勝的不再是硬件的規模、而是内容和服務。

    劉力:現在我們面臨的地産市場和新的業态,随着消費升級,出現了一些現的關注點,消費升級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金融消費,我們只選三個話題來講:文旅消費、養老消費和養老消費,看看這三個領域的變化。

    先看一下文旅消費,總的變化用一個詞來說就是品質化,具體可以分三個方面。

    文旅消費方面,中國旅遊業也是萬億規模了,到2020年要做到投資2萬億,總的産業規模要做到7萬億。過去的旅遊小鎮或者旅遊景區都是只做一個核心的景區景點,現在需要做整個景區完整的品質的提高。

    比較代表性的就是無錫的靈山勝境,過去就是一個大佛、梵宮,後來它做了4期,成了現在這個經典,是一個住宅區,但是先建成的是一個商業街。全國沒有哪個樓盤是要看樓盤需要憑門票的,要180塊錢一張門票,所以它是把整個項目做成了景點,而不是景區里面有幾個個别的景點,而且它的品質是做到了極致。進去之後大家會覺得不是在中國,完全是模仿了日本的京都、奈良,而且非常精致,像拍電影一樣,可以說是做到了道具的深度,或者叫日本的工藝精度。

    這樣的項目也非常多,在北京就是古北水鎮,離北京150公里,即便不是長假、不是周末都訂不上房,是北京新造的一個假古董,一個片區,有酒店、商業街等等,也是品質非常高的,是由烏鎮的團隊到北京來做的,這就是整體的品質。

    第二個品質的提高是從硬件場所的品質化到技術體驗的品質化。硬件品質已經做得很好了,比如說西塘,現在開始轉向科技,由聯想跟傳統的技術團隊合作,在傳統的古迹品質上做智慧旅遊,做AR、VR。還有一個例子是敦煌,敦煌的文物古迹已經非常著名了,他們開始跟台大故宮合作,用VR體驗1700年前的敦煌。北京的首都博物館擴股發掘特展里面也是用VR眼鏡幫助參觀者進入上下6層,7.5米深的虛拟挖掘現場。

    第三個是文化内容的品質化。旅遊觀光第一代主要是看,觀光、拍照,然後上車走人,第一代的品質比較單一,而且沒有什麼IP,比如說深圳的華僑城,早期的錦繡中華、世界之窗,是集世界之大成,沒有自己獨創的IP的。後來像歡樂海岸這樣的綜合休閑度假産品出現,不僅僅是觀光,另外開始重視自己的IP,第一批IP進來有迪士尼、viacam、discovery的IP主體等等。它不僅僅是主題公園賣門票,它所有的周邊産品,不管是音響制品,還是玩具、書籍、出版物都能掙錢,所以是一個復合的、立體的。

    在中國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可能就是深圳的華強方特世界,它有熊大、熊二,有自己的IP。常州的做恐龍園的,它是先做樂園,再反過來根據樂園里面的角色反向開發IP。現在做文旅的,要想做内容的品質的提升,必須要和這些有IP的企業合作,比如說華策影視,在中國拍電視劇的,一年1000集,再比如說愛奇藝、鳳凰衛視,或者是做電子遊戲類的,比如說網易、盛大、騰訊,有大量的遊戲角色,這是可以跟文旅相結合的。

    再一個就是運營服務的品質化。比如說烏鎮,過去那些店都是分散的,由于中青旅入住了之後,統籌了運營,再就是里面的活動的組織,從最早的江南枕水人家到整個烏鎮的中國先鋒戲劇節,最牛的就是世界互聯網大會,這個已經是國家層面的,影響力之大,對這個旅遊項目的宣傳、品牌力的提升,都是别的景點很難比拟的,這是運營的品質化提升。

    第二個大的方面就是健康養老。健康養老的消費也在升級,這方面應對的主要是標準化,也分三個方面。

    一個是養老機構的標準化,過去的養老機構的標準幾乎是沒有的,所以這個過程是從0到1,而且是在機構養老里面,它先建立標準,但是一年能交幾十萬,花200萬買卡的高端養老院還是比較少的,多數人還是傾向于,我既然沒有那麼強的支付能力,我就居家養老,所以現在家居适老化的改造成為平民養老的首選項,但是它缺少的是一個標準。

    現在有一個統計,65歲以上的老人在家里跌倒摔傷的,85%是因為家里的環境不适合老人居住,所以帶來一個巨大的改造的空間,北京現在有一個安馨養老,它提供三個服務,第一是到家里給你提供養老的咨詢,第二是給家里輕型的改造,做适老化改造,第三是提供日本生産、設計的養老的産品。

    二是設計標準化到服務培訓的標準化。養老建築設計的標準化已經出台了20年,但是服務和培訓的標準化目前沒有,中國整個市場需要的護理人員超過1000萬,可是全國養老機構的護理人員不足100萬,經過專業訓練持證上崗的不到10%,面臨七八百人的缺口。這個産值按照中華護理協會的要求,每人7800元的培訓費用計算,中國老年護理培訓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

    三是硬件設施的標準化+配套功能的標準化。老年人是不願意去機構養老的,願意在社區里面,能夠保持活力,所以就需要養老設施向社區靠攏,提供一些便利的設施。

    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一個是泰康之家,它有一個申園,是在長三角的旗艦養老項目,在運營管理、服務流程、醫療配套、建築規範方面有一套的標準。再就是合衆人壽,它的養老社區的擴張速度非常快,2016年它花9.3億美元收購了美國13個州39家養老護理社區,通過並購獲得美國的養老社區服務標準和運營體繫。

    第三大方面是商業消費的市場化。商業消費是年輕人最感興趣的,年輕人的需求是應該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

    第一個關注的是建築設計的時尚化到品牌的時尚化、店家的個性化,第一代的購物中心都是在建築的外表皮上做得比較炫,形成一個建築地標,現在消費者很成熟了,你建築做得再炫都沒有用,我很清楚各種時尚品牌、服裝品牌的品質真實的信息,所以客戶會有自己的選擇,互聯網時代,人人獲取信息都非常容易了。

    時尚的建築就不夠了,這就需要里面的品牌怎麼樣形成時尚的搭配。里面的業态組合怎麼應對年輕人的需求,比如上海的K11,集體驗、餐飲、社交、休閑、購物于一體,購物歸到最後一檔,去到商場購物是最後的需求,主要是時尚和體驗。

    此外店家的個性化,比如Hollister,全部的服務員都是沙灘救生員的裝扮,購物者在里面體驗也成為一種時尚。還有很多其它的店家,看起來像一個美術館、藝術館一樣,不僅僅是櫃台賣東西。

    另外就是業态組合時尚化,里面的零售已經是很小的一部分,比如說大悅城,它的騎鵝公社、5号車庫都做得非常有特色,再一個是誠品書店,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而且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跟它學的書店非常多,比如說方所、先鋒書店、如是書店、Pageone等等。

    還有一點是室内的主體,大部分城市的消費地圖已經定型了,你要想新建一個商場,一定得有一個獨特的内部的效果。因為我們去購物不僅是目的性消費,是我們買東西,還是要社交性的需求,所以大的商場里面越來越像藝術館、大酒店、遊樂園。

    還有經營活動的時尚化,商業的體驗性應該是互動的,應該讓小孩、家長、老人都參與進來,所以結合了藝術欣賞、文化體驗、親子娛樂等等。像上海的環球港就是以藝術活動的組織見長。

    最後總結一下,消費升級時代有哪些共性,第一,消費産品個性化成為主流,沒有個性化就别做了,現在市場上不缺大路貨的産品。

    第二,消費層級細分。第三是對産品服務的需求極致化,而且這個極致是沒邊的,不斷地升級。

    作為開發商提供産品供應的應對策略也是三條:第一,深度挖掘個性化的需求,即便你做一個很小衆的店,但是中國市場是巨大的,總量是巨大的。

    第二,渠道應該下沉,選擇互聯網無法替代的那些體驗需求,這是實體店的優勢。第三,制勝的不再是硬件的規模、而是内容和服務。

    撰文:劉力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