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告 | 公寓寒流 滬深嚴控類住宅新政下商辦地産出路

观点网

2017-01-18 23:24

  • 目前包括萬科等主流開發商均涉足過商辦的公寓改造。在新政的持續加碼下如何應對房地産市場的形勢,仍是橫亘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觀點地産網 自2016年10月刮起的房地産調控風至今仍不止,其範疇已超出住宅領域。最新消息顯示,在“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的基調下,調控已經蔓延至商辦類産品。

    觀點指數了解,深圳規土委1月上旬陸續發布文件,對商務公寓預現售價格明确管理操作細則,同時明确整頓房地産市場上存在的商業、辦公、産業用房等改造現象明确表态将整頓。

    熱點城市的房地産調控再一次引發市場關注。據觀點指數了解,深圳也是繼北京、上海對商住公寓出台限購、暫停網簽等控制措施後,第三座做出針對性處理的一線城市。過去數年,房地産政策環境持續趨緊,不限購不限貸且房價相對合理的公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相比其它城市,深圳最新的商住公寓調控措施有所不同。其中除了現階段主流的辦公、商業用房改造,調控還指向備受開發商追捧的“工改工”項目。相關文件明确,商業、辦公、研發用房建築平面不得采用住宅套型式設計,改造部分甚至面臨查封的風險。

    外界對此看法各異,既有贊賞,亦不乏顧慮。一方面,在住宅限購政策下,公寓價格處于上漲通道,出台限制性措施體現了頂層設計穩定房價的意圖;另一方面,公寓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市場上剛需及投資産品的空缺,調控将引發熱點城市進一步供需失衡。

    目前包括萬科等主流開發商均涉足過商辦的公寓改造。在新政的持續加碼下如何應對房地産市場的形勢,仍是橫亘在這些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調控再襲深圳

    縱觀2016年的深圳樓市,“325新政”到“104新政”,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一直是貫穿于其中的重要主線。其中“104新政”被視為最嚴厲的調控政策,包括社保3年改5年,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等,導致全市成交情況開始出現大範圍降溫。

    相比之下,住宅限購、限貸力度升級,反過來導致了深圳的公寓迎來爆發式增長。據深圳中原統計,2016年全市商務公寓的供應量穩步上升,全年共計36個項目獲得預售,新增供應增加28.3%至110.97萬平方米,創歷史高位。

    受調控政策影響,去年深圳商務公寓成交8750套,成交面積61.5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9%;而均價5.27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則為10.9%,同樣創下歷史新高。

    進入2017年,房地産調控的風向迅速變化。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截至1月上旬,深圳相關部門已先後出台三份文件,對市場上存在的公寓改造行為采取明确措施,涉及包括售價、改造標準等多個方面。

    其中,一份網傳為深圳規土委1月4日下發的《商品住房和商務公寓預、現售價格管理操作細則》顯示,預售及現售審批預查的範圍開始覆蓋商務公寓,明确對項目的申報價格進行“合理指導”,具體以同項目前一期實際售價或周邊同類型競品的均價為參照標準。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而1月13日深圳規土委發布的意見征求稿,有若幹條款備受外界關注。其中,開發商在建築平面布局上,商業、辦公、研發用房建築平面不得采用住宅套型式設計。市場解讀稱,這意味着改造方向為類住宅的商務公寓,将面臨叫停。

    基于這種調控思路,目前寶安區已傳出對廠房改公寓等違法行為分類處置的消息,包括叫停已建成的廠房改公寓、酒店,以及查封、恢復投入使用或完工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觀點指數了解,1月13日當日,深圳市在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确為2017年的樓市定調。據悉深圳年内要落實國家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同時深圳方面表示,将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有效引導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滬深公寓現實

    除了深圳,1月份公寓受到調控的城市還包括上海。觀點指數了解,1月7日,上海住建委稱,将會同相關部門對商業辦公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核查,在此期間暫停此類項目的網上簽約。

    公寓過去發展幾年所積壓的問題重新被外界所關注。而這種商業性“住宅”的兩面性,正是矛盾的根源。

    第三方機構曾肯定過公寓在樓市發展過程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其中中原地産以深圳為例指,公寓産品是深圳房價高企、限購升級新形勢下的市場應變,“不僅分流了住宅市場的客流,也補充了深圳市場的小戶型剛需産品和投資産品的空缺”。

    據上述機構統計,2016年深圳公寓成交量,是公寓、住宅成交總量的17.8%,較2015年上升6個百分點,達到歷年成交占比的最高水平。

    深圳公寓歷年成交量價走勢圖 來源:深圳中原

    深圳市不動産估價協會副會長宋星慧對觀點指數表示,公寓現階段仍有積極意義。其中深圳致力于打造新興産業以吸引人才,而這部分群體初來乍到多選擇單身公寓,理由則是這部分物業面積小、總價低,且具備交通集中、交通網絡架構較完善等特點。

    “很多白領階層需要的往往不是成套住宅,而是一套單身公寓。這說明深圳人對居住的需求並不一致,市場缺少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産品梯隊,由此衍生出的長租公寓業務正逐漸成為近年熱點。”

    不過,由于商住價格存在差距,商業項目改造為類住宅被質疑有調規之嫌;擅自改變房屋單元空間分割、私接燃氣管道等情況,也引發對房屋結構、消防等安全隐患的擔憂。此外,公寓在滿足小戶型剛需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投資客涌入,從而成為房價上漲的推手之一。

    市場人士對觀點指數指,目前滬深兩地的公寓有相當一部分屬于投資型,其中深圳公寓市場投資客比例或達50%。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2月上海商辦類産品(以類住宅為主)均價3.17萬元/平方米,較年初漲幅達44%;深圳公寓均價則為5.27萬元/平方米,同比增長則為10.9%,接近一手住宅水平(5.3萬元/平方米)。

    第一太平戴維斯投資部董事吳睿對觀點指數稱,上海、深圳兩地的情況並不一樣。由于上海寫字樓散售難度相對高,同地段的居住産品銷售情況更好,所以開發商多改造為商務公寓。據悉,上海商辦樓單價僅為同地段類住宅約60%,而類住宅則能達到商品住宅的60%-80%。

    “相比之下,在深圳地段較好的寫字樓大部分仍能賣出高價,開發商並沒有太大沖動改造成公寓。”吳睿認為,公寓受到調控後,深圳樓市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仍不得而知。

    商辦地産出路?

    實際上,在宏觀政策層面,相關部門對公寓的态度也出現由松趨嚴的變化。

    觀點指數了解,去年上半年,“營改增”政策規定低于500萬元的公寓稅收征收率下調至3%;國務院6月還表示,允許将商業用房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水、電、氣價格按照居民的標準執行,商業用房的生活成本降至原先的1/3。

    随着新的嚴厲調控政策出台,曾經迅速發展的公寓改造市場,或許将遭遇2017年的第一場寒潮。其中上海網上房地産信息顯示,截至1月9日,全市已有143個類住宅項目被暫停銷售。

    深圳方面,從2016年底的情況看,全市公寓存量達到85.57萬平方米;商務公寓占57.66萬平方米,辦公、商業改公寓占19.98萬平方米,産業用房配套公寓則占9.23萬平方米。其中,面積在45平方米以下,總價在100-300萬元之間的公寓成交比例增加。

    而深圳明令禁止商辦按住宅套型式設計、研發用房單套建築面積不得小于250平方米等規定,已基本否定過去的公寓改造行為。對于開發商而言,如何适應新形勢並将風險最小化,是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

    觀點指數了解,目前包括萬科、金地、星河、深業、遠洋等開發商均涉足公寓市場。項目層面,包括萬科深南道68号、遠洋新天地等商業項目均改造為公寓;其中南山萬科雲城去年成交63億元高居商業銷售榜首位,在售産品主要為公寓。

    此外,多名市場人士在接受觀點指數采訪時均表示,盡管研發用房此番也被限制改造為公寓,但這對于當下開發商紮堆“工改工”市場的影響有限。

    第一太平戴維斯投資部董事吳睿指,目前新型産業用地(M0)受開發商追捧,這種“工改工”項目除了70%研發用房,開發商可獲準建設30%配套設施(含公寓)。“深圳的新規只對70%的研發用房部分改造進行限制,配套公寓仍受到政策鼓勵建設。”

    他進而透露,研發用房面積不小于250平方米的規定早在去年11月就出現,但這並沒有影響包括萬科、恒大、金地、寶能等開發商進駐。“因為開發商拿地,本來就沒有太多改造研發用房部分的打算。”

    據第一太平戴維斯預測,未來5年工改工項目供應面積571萬平方米,其中20%為配套公寓(折合約115萬平方米)。考慮到目前深圳政府對新興産業的扶持,開發商激烈争奪工改工項目的情況或仍将持續。

    撰文:鐘凱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政策與市

    商業地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