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企未來發展之路--香港租售混合模式經驗

观点网

2019-06-10 14:53

  • 從業務模式、發展歷程、經營特點等角度,全方位解構香港龍頭房企重資産下的租售混合經營之路。

    自98年房改開始,中國房地産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行業内大中小房企百舸竟流。黃金時代已經結束,行業整合提速,行業格局形成,大房企拼業績、中房企沖規模、小房企抱團取暖。中國房企未來将走向何方?我們從業務模式、發展歷程、經營特點等角度,全方位解構香港龍頭房企重資産下的租售混合經營之路,探索中國房企的轉型方向。

    從發展歷程上看,香港房企主要經歷了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1945-1967年,大量小型房企成立。二戰結束後大量人口回歸香港,帶來大量的住房需求,一度引發了房荒。50年代中期“分層出售、分期付款”的售樓方式大大降低開發與購房的門檻,香港房地産行業迎來大發展時代。第二階段是1968-1984年,房企大量並購迅速擴張。随着香港經濟的發展,大量遊資涌入香港帶來了股市繁荣。房地産企業借機挂牌上市,籌集資金通過並購整合與大規模拿地擴大業務規模,房地産市場迎來繁荣時期。第三階段是1985-1997年,市場走向集中,龍頭房企由售向租轉型。中英談判到香港回歸的過渡時期,經過激烈競争和收購兼並,中小型房地産企業逐步淘汰,中小型房地産企業逐步淘汰,十家龍頭房企占據市場70%以上份額,同時標杆房企開始拓展租賃業務,由單純的開發銷售向租售混合經營轉型。

    目前,前十大房企主要采取租售混合的經營模式。根據港交所分類,香港前十大房企中5家為物業開發商、5家為物業投資企業。根據主營業務構成,新世界地産、長實集團、恒基地産這三大家族及嘉里建設和信和置業被分類為物業開發商;新鴻基、九龍倉、太古地産、恒隆集團及希慎興業被分類為物業投資商。而實際上,香港前十大房地産公司普遍深耕地産主業,采用住宅開發銷售及物業自持租賃兩條腿走路的模式。除新世界發展的基建、服務業務對營收貢獻占比較大外,其他房企收入來源70%以上來自于地産主業。物業開發類企業也會有20-30%收入來自物業租賃,物業租賃類房企穩定收入來源于物業租金,但也會保留一定的開發業務,但銷售收入受開盤進度影響,不同年份波動較大。

     

    捕獲.PNG

    由于成長在土地資源稀缺的香港,港資房企形成了重利潤、精開發、低周轉的業務模式。由于土地的稀缺,香港房企希望充分挖掘每一個項目價值,重視項目盈利能力。為提高項目利潤率,香港房企一般有兩大手段:一是打造高端産品線,通過精細化、個性化開發,提升項目溢價率;二是拉長項目開發周期,等待增值再出手,吃透土地溢價。精細化運作必然帶來資産周轉率的下降,香港地産商除部分開發類企業總資産周轉率高于0.1外,大部分物業投資類企業僅為0.05,均值不足美國房企1/10,也遠低于内地房企。

    在低周轉的業務模式下,香港房企為保持企業抗風險能力,主要依靠内部融資,負債率低、資産結構優。香港房企普遍采用租售混合經營的業務模式,注重業務間内部現金流的平衡,對外部資金依賴程度相對較低。香港前十大房企資産負債率均值為24%,其中最高的新世界發展資産負債率也不到50%;從淨負債率情況看,房企均值在14%左右,其中最高的新世界發展為30%,最低的信和置業不到1%。在部分年份,房企淨負債率為負數,現金資産可以完全覆蓋有息負債,企業靠内部資金滾動經營。此外,租賃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香港地産商資金實力雄厚。香港前十大房企中,租賃收入貢獻占比平均為40%,為房企帶來穩定的現金流。2018年,新世界發展、長實集團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規模超過500億港元。現金在流動資産中占比平均為30%,而希慎興業現金在流動資産中占比更超過60%。現金可覆蓋短期債務,資金鍊穩固。穩定而充裕的現金流為企業的償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香港房企除恒基地産外現金及等價物基本可以覆蓋短期有息負債,部分房企在售資金甚至達到短期有息負債30倍,償債能力無憂。

    夏磊 恒大研究院副院長 觀點地産新媒體專欄作者

    撰文:夏磊    

    審校:勞蓉蓉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