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時評:四部委土地新政 樓市調控如何轉向供給側?

观点网

2016-02-24 01:06

  • 四部委聯合發文規範土地儲備和資金管理行為的相關通知,無疑将樓市調控轉向供給側改革。

    觀點地産網 春節後,一撥又一撥房地産政策“組合拳”來襲,讓人應接不暇。

    從年前央行放水到2月19日出台的減免房地産契稅營業稅政策,以及2月17日出台的住房公積金存款利率統一上調為1.50%。從宏觀角度看,這些新出台的政策均是從需求側進行樓市調控。

    而2月23日,四部委聯合發文規範土地儲備和資金管理行為的相關通知,無疑将樓市調控轉向供給側改革。

    據财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四部委聯合發文,明确提出要清理壓縮現有土地儲備機構、進一步規範土地儲備行為、合理确定土地儲備總體規模、妥善處置存量土地儲備債務以及調整土地儲備籌資方式、規範土地儲備資金使用管理等行為。

    其中,要求各地土地儲備總體規模,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當地财力狀況、年度土地供應量、年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地方政府還款能力等因素确定。各地土地儲備總體規模,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當地财力狀況、年度土地供應量、年度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地方政府還款能力等因素确定。

    這意味着,對于庫存較大的三四線城市而言,是一大政策利好。通過控制土地供應減少商品房供應量,從而達到降低庫存的目的。

    不過有人認為,如果控制了土地的投資或者開發的話,那就意味着土地的供給就會減少,可能房價反而會上漲。一直以來地方政府依靠賣地獲得大筆的财政收入,結果地價越炒越高,房價越來越貴。

    但對于賣不出去房子的三四線城市來說,這可能性並不大。從近期地方政策看,目前已出台的去庫存政策,三四線城市占比高達95%。

    不過,從數據上看一線城市不存在去庫存的壓力,據機構統計,上海樓市去化周期只有4.1個月。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在23日上海市流傳一份《關于進一步優化本市土地和住房供應結構的實施意見》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要優化住房供地結構,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應比例,中心城區不低于70%,郊區不低于60%(部分供需矛盾突出的區域,提高至70%)。

    文件要求提高商辦用地供應的有效性和精準度,鼓勵開發企業持有商辦物業持續運營,商業物業持有比例不低于80%,辦公物業不低于40%,持有年限不低于10年。

    對此,有市場分析認為,上海土地新政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千方百計去庫存,解決當前商辦市場庫量偏大的問題。

    但這樣的解讀過于偏頗,事實上,上海樓市在春節之後迅速升溫,21日虹口區一新盤推出的352套總價上千萬的新房,在一天内就被搶光,銷售額高達36億元。

    因此,快速上漲的成交均價才是上海土地新政的主要導火線。據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顯示,上海房價已在去年年内的基礎上增加了近20%。

    或許,從這樣一個角度看,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樓市調控都逐漸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

    同樣,樓市調控的轉向與經濟政策主旋律也不無關繫。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新年再次部署供給側改革,強調“十三五”時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态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全球性課題,供給經濟學或新供給經濟學強調的是減少供給端的管制,這無疑是正确的打開方式。

    顯然,對于房地産市場而言,在供過于求、行業發展持續下滑的背景下,這樣的舉措的确是消除“供需錯位”的一劑良方。

    撰文:楊曉敏    

    審校:劉滿桃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政策與市

    土地

    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