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歐陽紅兵對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 博鰲·融合的力量

观点网

2025-06-25 15:03

  • “只要中國處理好自身問題,與香港持續互聯互通,外圍的影響不足為懼。”

    編者按:2025年,面對新的環境,企業與個體正在加速打破邊界,不斷向外學習與交流,尋找互融互通的合作機會。

    因應時代演變,博鰲房地産論壇升級為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繼續推出“2025博鰲觀點訪談”繫列報道——“博鰲·融合的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融合的商業新力量。期待這股力量能穿透産業壁壘,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發展和升級。

    觀點網 國際地緣政治局勢緊張,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面對外圍貿易環境的急劇變化和金融市場的驚濤駭浪,華中科技大學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陽紅兵指,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中國處理好自身問題,與香港持續互聯互通,外圍的影響不足為懼。

    2024年,互聯互通迎來了第十個年頭,為上海、深圳及香港提供了創新、穩健及高效的跨境交易基礎設施,連接内地與香港資本市場。

    經過十年的發展,互聯互通持續深化,港股通每日交易額也從推出時約9億港元,上升至去年截至10月平均接近440億港元,升幅達46倍。

    下一步,市場還可以做些什麼呢?

    華中科技大學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陽紅兵在2025觀點資本圓桌接受專訪時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具備多元化的金融産品,是上海和深圳市場相對缺乏的,例如有着國際聲譽的保險業和風險管理産品,加上非常成熟的金融服務咨詢,這也是金融行業重要的補充,市場空間仍然非常之大。

    “目前我們不是太關注的品種或者是領域都可以探讨,如香港已經發展成熟的綠色債券。”

    他提到,IPO可以作為互聯互通機制一個重要補充,對内地有好處之余,又可以強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一個重要管道。尤其是目前並不多海外公司來港上市的情況下,若将IPO納入互聯互通可以增加其吸引力。

    香港今年新股市場首季集資額飙升287%至182億港元,全球排第四;首季錄得15宗IPO,前五大新股全為内資企業。

    不過在擴容的同時,他認為亦需要持續改善原來不足的地方。

    歐陽紅兵指,目前仍有大量内地投資者由于不符合滬深港通的條件無法進入香港市場,希望措施可以進一步降低門檻,從而擴大互聯互通投資者的參與範圍。

    同時,香港應擴展互聯互通的風險管理水平,大膽拓寬互聯互通覆蓋的資産類别,及加快新增産品的推進速度,令其成為一個更成熟更健康的市場。

    他又指,互聯互通在更大背景下是人民币國際化的一部分。因為香港是最重要的互聯互通基地,所以極大地強化了香港金融市場與内地連接,或者說作為内地資本市場窗口的地位和作用。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在基于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躍貨币的位置,占比3.79%,2024年12月份占比為3.75%;與2024年12月份相比,所有貨币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1.1%,人民币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2.1%。

    歐陽紅兵表示,人民币得到大量的使用正是反映了人們對于中國和中國經濟的信心,也是人民币國際化最重要的基礎。而香港毫無疑問會是離岸人民币業務最大的中心,這個是在全世界恐怕沒有哪一個地方能夠替代的。就是因為香港這麼一個極其特殊的地位,這一點也是香港最大的優勢。

    “人民币國際化,最重要的窗口和管道可能都在香港,加上這里的資本市場環境,如果能夠實現發行人民币國債,可以極大地強化香港的地位。”

    另外,在目前地緣政治緊張、全球貿易環境不明朗的情況下,歐陽紅兵認為,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最重要的是處理好自己的情況,外圍的因素不足為懼。

    對于中國當下一繫列經濟結構的問題,特别是投資與消費的再平衡,他認為,如果可以提高市民收入,消費意願亦會随之而增加。

    同時,最顯而易見的機會就是大量的存款在銀行里面,如果貨币政策适度寬松,比如說降息降準,意味着錢要從銀行里面流出來,而且現在不太可能流向房地産市場,所以資本市場會是其中一個選擇。

    盡管外圍環境充滿不确定因素,但他相信只有一部分企業受到影響,如對外貿高度依賴的企業。“中國仍然有很多企業非常強大,影響其實不是很大。”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華中科技大學現代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陽紅兵先生的訪問實錄(節選):

    觀點新媒體:外圍環境動蕩對中國市場有什麼影響?

    歐陽紅兵:盡管受到外圍環境沖擊,我個人認為主要受影響的是比較高度依賴外貿的一些企業,影響其實不是很大。

    用一句國内的俗語叫做“打鐵還需自身硬”,最重要的是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當下一繫列經濟結構中的問題,特别投資與消費的再平衡。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即便是在中國經濟存在内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但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口号底下,我們在供給側依然還有大量機會。強大的産業鍊和供應鍊,使得中國在整個産業革命以人工智能或者說新能源行業里面,占據着很大的優勢,也就是說,與這些行業有關的企業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對于資本市場來說,最顯而易見的機會就是大量的存款待在銀行里面,所以一方面國家要适度寬松,也就是貨币政策适度寬松,比如說降息降準,意味着錢要從銀行里面流出來。

    從銀行里面出來去到哪里?去房地産市場很艱難,資本市場顯然是一個出口。

    觀點新媒體:近期匯率波動比較大,現在會不會是人民币國際化比較好的窗口?

    歐陽紅兵:這些年國際貿易中,人民币使用率大約是5.8%,顯著提高了。尤其是在周邊國家,人民币得到了大量使用。

    人民币國際化最重要的基礎是人們對于中國和中國經濟的信心,簡單說是外界在現在這種很復雜的局面下,信心進一步強化,反映在人民币的使用會增加。

    香港毫無疑問是離岸人民币業務最大的中心,這在全世界恐怕沒有哪一個地方能夠替代的,這是香港最大的優勢。

    人民币國際化最重要的窗口和管道可能都在香港,加上這里的資本市場環境,如果可以在香港發行人民币國債,将極大地強化香港的地位。

    觀點新媒體:互聯互通措施已運行10年多了,下一步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

    歐陽紅兵:互聯互通要擴容。香港具備優勢的金融産品,比如說有着國際聲譽的保險業和風險管理産品,再加上非常成熟的金融服務咨詢,這是金融行業的重要補充,空間非常之大。

    其次是綠色債券,香港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而且背靠的是一個在全世界都極具優勢的綠色産業,他們有大量的需求。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IPO,作為互聯互通機制的重要補充,其實是很多人翹首以盼的。

    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這個空間在未來10年會非常之大。對内地有好處,又能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博鰲·融合的力量 | 這里沒有邊界,只有無限可能。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黃子慢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資本金融

    政策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