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了“一體兩翼”,其實招商是水到渠成的。
編者按:2025年,面對新的環境,企業與個體正在加速打破邊界,不斷向外學習與交流,尋找互融互通的合作機會。
因應時代演變,博鰲房地産論壇升級為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繼續推出“2025博鰲觀點訪談”繫列報道——“博鰲·融合的力量”。
通過對全産業鍊代表性企業的調研與交流、深度采訪與對話,探尋融合的商業新力量。期待這股力量能穿透産業壁壘,帶動産業鍊及經濟的發展和升級。
8月12-15日,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舉辦之際,博鰲産業科技大會也将同步進行。我們通過采訪、調研及研究,深入洞察産業、物流與供應鍊企業和代表性人物,在行業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時,剖析他們的所思、所想與所獲。
觀點網 從1985年開始,科技園集團已在産業道路上探索了整整四十年時間。
借着2025長三角産業論壇,觀點新媒體和一些深耕産業多年的人士有了交流。深圳科技工業園(集團)是我國較早的科技園區,于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國科學院共同創辦。
從早期孵化長園集團、康泰生物等龍頭企業,到如今以“四維模式”推動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科技園集團已成為投資環境優越、高新技術企業雲集、園區運營實力雄厚的科技園區,也實現了由傳統工業園區向現代型、服務型、智慧型園區的轉型升級。
謝建朋現任深圳科技工業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在交流中,他和我們介紹了科技園集團“一體兩翼”的發展與未來的發展計劃。
“一體兩翼”
“科技”二字是科技園集團的基因。
成立以來,科技園集團轉化了一批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的高新技術成果,引進了大量國内外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内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藥等高新技術産業集群,是深圳市發展高新技術産業的重要基地。
觀點新媒體獲悉,多年來,科技園集團秉承“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也就是以科技工業園區開發經營為主導,以高科技産業投資和專業化高端服務為兩翼。
謝建朋介紹,“一體兩翼”一方面要打造好基礎物業,主要是物理空間對産業園區的投資建設:“我們要更好地為入園企業搭建服務體繫,提升入園企業的感受度,增強産業園區凝聚力,在産業聚集能力上下功夫。”
在他看來,産品打造需要基于客戶需求,不同類型的客戶對物理空間的需求不同。對規模較大的企業,科技園集團會針對其需求打造适合的産業空間;對一些小微企業,包括科技類企業等個性化需求,科技園集團則從孵化器,包括加速器等方面來提供多元化物理空間需求,既打造必須的一些剛需産業空間,同時打造一些共享空間、服務、商業,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需求。
另一方面,科技園集團通過基金進行股權投資。據謝建朋介紹,目前科技園集團高度關注和跟進一些新質生産力的代表性企業,将通過基金投資的模式加大投資。
在他看來,産業園區單獨靠租金模式很難有好的發展,需要多元化創收。
“我們原來投資的幾家科技企業,現在産值、稅收、效益都非常好。所以我們會加大新質生産力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制藥類企業的投資,來獲取更高收益。” 謝建朋提及,科技園集團現在已成立針對生物制藥類的産業引導基金。
據了解,科技園集團與中山翠亨集團在2024年正式設立規模10億元的深中發展繫列基金,首期2億元基金精準投向健康醫藥、新能源與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
深中發展産業基金作為深業首個“招投聯動”標杆項目,已簽約投資京宇一美(半導體設備)、金山醫療(AI輔助診斷)等項目,並儲備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領域項目超100個,為深中産業走廊建設注入動能。
與此同時,園區通過“以投帶引”,精準吸引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目標産業的高成長企業,形成“資本導入—産業落地—反哺投資”的閉環。
謝建朋稱,科技園集團的園區本身在打造深圳金融基地,園區内有不少投資機構,能夠幫助解決企業在資金需求方面的一些前端困難和問題。
拓展思路
做好了“一體兩翼”,其實招商是水到渠成的。
提及招商策略方面,謝建朋稱,要讓企業真正體會到園區有價值,能成長發展,這樣才能夠願意來,並且長期待下去。
具體來看,一是明确産業定位,實施差異競争。以深圳園區為例,以深圳科技園産業創新社區為品牌,打造創新大道東翼數字經濟創意社區和新一代電子信息智慧社區,聚焦人工智能、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機器人與低空經濟四大産業類型,與其他園區形成差異化定位,吸引目標企業入駐,提升園區産業集聚度和競争力。
二是優化産品供給,滿足多元需求。根據客戶面積需求及類型,提供定制化、服務式辦公産品等多樣化交付方式。
三是完善配套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包括提升道路景觀、大堂公區形象,完善園區宿舍、會議接待、運動休閑、餐飲等配套。同時,舉辦社群活動,增強企業客戶黏性;舉辦“科技園大講堂”繫列産業活動,構建園區産業生态。
四是科技賦能招商,依托産業大數據平台進行産業鍊招商。據了解,前幾年,深圳科技工業園集團已打造産業大數據平台,基于5000多萬家企業信息,精準鎖定潛在客戶,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吸引産業鍊上下遊企業入駐。
在他看來,主要還是針對企業痛點和需求,除了基礎的物業管理服務升級,拓展多樣化的增值服務,以及定期組織各類園區活動,增強客戶的歸屬感和粘性,更重要是打造産業社區生态圈,形成集聚效應,從服務到共生,做到安商穩商留商。
據了解,目前深圳科技園集團的運營管理面積超200萬平米,重資産項目聚焦在大灣區,除了從80年代建設運營至今的深圳南山科技園區,中山項目已于去年底開園,該項目位于深中通道橋頭堡位置,建面38萬平米。
另外,科技園集團在長三角(湖州、南通)有輕資産輸出的項目。近年來,為進一步發揮科技園品牌優勢,科技園集團積極對外拓展,探索輕資産運營。
提及未來園區拓展計劃,謝建朋表示,科技園集團深耕深圳40年,會繼續立足大灣區大本營,已在灣區對外拓展了中山、佛山、江門等園區,也會選擇性布局中國适合做高新技術園區的區域。
“比如長三角,包括中部的核心城市武漢、長沙甚至衡陽,到中西部的成都、重慶,這些我們都有考慮。”
在模式上,謝建朋表示,會“宜重則重,宜輕則輕”,也就是一些采取重資産投入,一些采取輕資産輸出,比如貴陽貴安新區,就是提供輕資産服務。
“科技園區是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通過這種模式復制標準化服務、管理運營體繫,和當地政府達成良性互動,促進社會經濟共同發展,也是我們科技園的社會職責。”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陳玲
審校:武瑾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