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隆地産早有行動,除支持學術研究,還将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業務運營的各個細節。
觀點網 可持續發展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2025年,距離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已過去5年,政策逐步加碼,包括碳排放雙控制度全面落地,八大高耗能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當中,就包括與房地産行業息息相關的鋼鐵、建材等行業。
事實上,房地産是碳排放大戶,在中國,房地産産業鍊碳排放占比高達近50%。而商業地産行業作為碳排放的主要源頭,減排責任愈發凸顯。
部分企業将可持續發展政策視為威脅,也有企業過度關注貫徹可持續發展政策帶來的初始成本,而另有企業以行業先鋒的姿态,率先扛起引領變革的大旗。憑借“一企之力”,其不僅在自身業務領域積極探索可持續發展機遇、多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更以強大的影響力和号召力,帶動整個行業乃至社會各界共同推動行業脫碳進程。恒隆便是其中典範。
恒隆早于2012年即已發布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並為2013年設下相應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後從未停止踐行和更新。到2021年末,恒隆制定了25個将于2025年底前實現的指標(“25 x 25 可持續發展指標”)。
而其中的多個指標已超額提前完成。
在多年的可持續發展積累中,恒隆的實踐成就縱橫多維領域,也達成衆多里程碑事件:内地半數運營物業采用可再生能源,成就業界領先;發表突破性淨零讨論文件,樹立行業典範;以及2010年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為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等。
與清華15年攜手:前瞻布局,賦能未來
與清華大學的15年無間合作,正體現了恒隆地産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前瞻布局和不懈投入。
21世紀以來,中國房地産市場經歷了多個發展周期,有起也有落。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沖擊中國經濟,房地産市場陷入冰凍期。随後,中央推出“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約1.5萬億流向房地産及基建相關領域,推動房地産行業在2009年迅速復蘇。
進入2010年,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市場過熱情況,“國十條”出台限購、限貸政策,調控收緊令市場出現劇烈分化。在這個周期交替的特殊時期,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中心”)于當年4月應運而生。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成立暨恒隆地産捐贈簽約儀式
中心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多學科綜合優勢,探索跨學科交叉研究合作機制,培育和建立學術研究團隊,建設具有國際水準的房地産教學研究創新平台和産學研交流平台,打造中國房地産研究與決策支持的智庫,做國際房地産教育與學術研究的領先者。
自成立以來,中心獲得恒隆地産不遺余力的支持。據悉截至目前,恒隆已向清華大學累計捐贈人民币3,300萬元,支持其在房地産領域的學術發展與創新實踐。
依托清華大學多學院學科優勢,並有賴恒隆地産的持續助力,中心逐漸發展成為中國房地産領域的頂尖智庫和人才培養基地,學術影響力領先並形成繫統性理論成果。
中心團隊以“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為作者單位發表並正式見刊的學術論文及著作累計超過500篇冊,中心在RePEC/IDEAS中國經濟學機構排名中,在城市和房地産相關機構中持續居于全國首位。
同時,中心多年來主辦超百場高端活動,累計發布5份行業報告、構建2大監測指數,並承辦特色課程培養博士超過30位、碩士超過300位。
近年來,國家政策和市場環境推動房地産行業從粗放擴張轉向精細化運營,也標志着房地産企業從規模驅動,走向質量驅動的跨越。随着房地産行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不斷加強,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的持續成長,更顯得難能可貴。
2022年2月,該中心完成從“跨院繫類機構”向“發展類機構”改制,科研能力進一步提升。
翌年,恒隆地産與清華大學深化合作,依托中心推動全國房地産可持續發展研究及領軍人才培養。
資料顯示,僅過去兩年,中心就資助了17項“房地産可持續發展”研究項目,例如土木繫長聘副教授班慧勇的“房地産鋼結構開發項目低碳設計與ESG發展體繫”;土木繫博士後房奎圳的“水泥和混凝土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等。
恒隆地産行政總裁盧韋柏先生與恒隆地産副董事—可持續發展John Haffner先生出席城市與房地産可持續發展論壇暨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15周年慶典
2025年是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産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亦是成立65周年的恒隆在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向前邁進的又一個里程碑時刻。
展望未來,通過與清華大學這樣的頂尖學府緊密合作,恒隆地産期望能繼續推動在行業内樹立更高的標準,引領房地産行業共同探讨如何應對當下的挑戰,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知行合一,多維實踐驅動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内部分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更将ESG視為一種成本高昂的“道德責任”,以至于不同企業在可持續發展課題上的參與度不一。
恒隆地産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早有行動。除支持學術研究,恒隆還将可持續發展理念全面融入業務運營的各個細節,並落地了多個頗具行業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案例。2024年4月,恒隆地産宣布其在内地10個營運物業組合中,50%的運營物業已采用可再生能源供電,包括昆明恒隆廣場、上海恒隆廣場、上海港匯恒隆廣場、無錫恒隆廣場及濟南恒隆廣場。
據了解,恒隆的首個可再生能源供電項目可以追溯到2021年12月,彼時昆明恒隆廣場不僅是恒隆産品繫中首個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供電的物業,也是雲南省第一個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商業項目。
昆明恒隆廣場
恒隆地産對可持續發展實踐細節的把控不單體現在項目建成後運營層面,建設層面亦一直致力于推動房地産行業走向脫碳未來。
事實上,早于2023年年初,恒隆地産已宣布成為中國内地及香港首家獲得科學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簡稱SBTi)批核公司所制定的短期及長期減碳目標的房地産發展商,确認該等目標符合SBTi的淨零排放標準。
随後,恒隆更成為中國内地及香港首家加入全球“Steel Zero”倡議的房地産發展商,致力于減少鋼鐵排放。
加入倡議後,恒隆便開始主動尋找可推進的方案。2024年11月,恒隆就宣布在上海恒隆廣場三期擴建項目地上結構鋼闆(将加工成為鋼梁和鋼柱)及鋼筋接近100%采用低碳排放鋼材,總隐含碳排放量較傳統鋼材降低35%
上海恒隆廣場三期擴建項目(效果圖)
這是中國内地首個在建築結構中近乎全面采用低碳排放鋼材的商業地産項目,亦標志着恒隆在推動中國房地産脫碳進程中率先邁出了重要一步,成就了房地産行業領導者助力中國力争實現2060年前碳中和目標的又一案例。
在此基礎上,恒隆地産積極向零碳目標邁進。繼2024年12月簽署《關于中國房地産低碳排放鋼的合作聲明》之後,今年3月,恒隆地産就其淨零轉型的潛在路徑發布了首份房地産行業減排讨論文件《我們的淨零之旅:通往2050年的溫室氣體減排情景與行動》。
根據報告中提出的目標,恒隆地産以2023年接近10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為起點,力求在2050年将這一數字降至10萬噸以下,甚至低至1.6萬噸。
從2012年發布首份可持續發展報告起,恒隆地産與合作夥伴通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建起一座綠色認證“護城河”。
目前,恒隆地産旗下投資物業逾80%的整體建築樓面面積獲評為綠色建築,及近80%的總建築面積已通過或已申請WELL認證或WELL HSR評級。另外,無錫恒隆廣場二期已取得能源及環境設計先鋒獎—核心與外殼v2(金獎),杭州恒隆廣場亦在積極争取多項有關認證,包括 LEED 鉑金級及金級認證、BREEAM 出色評級、中國綠色建築設計標簽三星級認證,以及 WELL 鉑金級認證。
作為國内可持續發領域的先行者,恒隆地産在可持續理念尚未深入人心之前,即已将其納入公司的核心價值,並在可持續發展的“田野”上勤耕不怠。多年來,面對衆所周知的可持續實踐困境,恒隆地産總是積極關注機遇,多維實踐,持續突破。
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履行,亦反過來幫助恒隆地産未來的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恒隆地産以自身的實踐為引領,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恒隆呼籲並期待更多企業加入到可持續發展實踐的行列,共同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劉子棟
審校:徐耀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