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融創中國而言,11月20日是其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時間節點,其意義不言而喻。從全行業的角度來看,融創中國邁出的這一步,還是一次提振市場信心的有力舉動。
觀點網 11月21日早間,早盤剛剛開盤,融創中國的股價便一路向上狂飙,盤中最高觸及2.95港元/股。
時間來到10點,股價即将沖破3元線,但股市走向卻迎來了新的變化,融創中國股價有所回落,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
截至今日收盤,該公司股價錄得2.61港元/股,上漲12.02%。
這是融創境外債重組生效的第一天,數據雖較開盤有所回落,但整體而言,已是開了個好頭。
20日晚間,融創中國宣布,境外債重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重組生效日期為2023年11月20日。
至此,啟動了18個月的漫長重組旅程,終于走到了終點。
但收獲鮮花與掌聲的同時,融創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如何恢復正常經營?也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重組生效
“對公司整體問題的逐步解決和業務逐步恢復正常還是非常有信心的,我本人也将全力支持重組方案的盡快落地。”
此前,在境外債務重組說明會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強調,公司正在千方百計恢復有序經營,並積極推進化債工作。
11月20日,融創中國期盼已久的境外債重組終于迎來大結局。
當日晚間,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境外債重組各項條件已獲滿足,重組生效日期為2023年11月20日。
根據計劃條款,重組涉及于重組生效日期計劃債權人全面解除及免除公司現有債務以換取發行新票據、可轉換債券、強制可轉換債券及轉讓現有融創服務股份。
這也意味着,融創中國成為行業内最早完成境外債務重組流程的大型房企。
對融創中國而言,11月20日是其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重要時間節點,其意義不言而喻。從全行業的角度來看,融創中國邁出的這一步,還是一次提振市場信心的有力舉動。
從融創中國最新披露的情況看,此次境外債重組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其一,發行57.05億美元的新票據。
據了解,融創中國此次共計發行了6筆新票據,包括兩筆5億美元票據、一筆10億美元票據、兩筆15億美元票據以及一筆7.05億美元新票據。
按照此前的規劃,新票據将于重組生效日期後2至(最長)9年内到期。也就是說,通過發行57.05億美元的新債券,融創中國能夠“借新還舊”,置換一部分的舊債券,從而達到債務展期2至9年的效果。
其二,發行27.5億美元的強制可轉換債券。
其三,發行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
強制可轉債與可轉債均屬于同類債券,約定時間内,債券持有人可以把相關債權轉換成一定份額的上市公司股票,只不過帶有“強制”與“非強制”之分。
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融創中國此次發行的27.5億美元強制可轉債,期限為5年,不計利息,意即5年期滿,還未完成轉換的債券也将強制轉換為融創中國的股票,因此,這部分債券不涉及資金的償付。
而10億美元可轉債的期限為9年,每年支付1%的利息,如若到期未轉換為上市公司股票,融創将歸還債券的本金。
其四,部分債權轉換為14.7%融創服務的股份,這里将兌付約7.75億美元的債券。
作為融創集團旗下的物業平台,融創服務早在2020年于香港分拆上市,2023年上半年,融創服務實現扭虧為盈,歸母淨利潤達3.4億元。
融創服務管理層也表示,今年融創服務不太會出現因關聯方融創中國而出現大額計提減值的情況。
此前有分析人士就表示:“融創服務的股份,對于債券持有人而言,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
通過上述四種方式,融創中國成功化債102.25億美元。
化債旅程
對于境外債的重組工作,孫宏斌曾提出兩個要求,一個是快,在他看來,這是公司恢復正常經營的基礎;第二個是方案必須繫統、周全,能支持公司真正恢復過來,走出困境。
從啟動重啟工作至今共計18個月,融創的化債旅程終于迎來了尾聲。
對于此次境外債重組,該公司亦表示:“啟動重組工作至今的18個月,公司獲得了相關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境内外債務重組全部流程順利通過,約有900億元人民币的債務風險得到了全面化解。”
回看其化債歷程,去年3月,緊随兩筆債務展期及延期支付,融創的資金壓力開始展現;兩個月後,一筆4億美元債實質性違約,正式加入爆雷大軍。
巨額債務與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融創中國也曾通過股權配售、資産處置等途徑持續回血,但收效甚微。
随後,融創中國開始尋求整體的債務重組。
其中,2022年11月15日有市場消息稱,融創房地産集團正準備對境内債券進行整體重組。籌劃近兩個月後,融創今年1月初發布公告稱,境内債整體展期方案獲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
與境内債相比,境外債的重組可謂是任重道遠,今年3月,融創中國首次披露了境外債重組方案。
彼時,曾有相關人士告訴觀點新媒體:“境外債(重組)談了很久,比較核心的一件事,就是保留老孫的第一大股東。”
“境外債權人擔心債轉股最後将股權攤薄太多,影響公司經營。”上述相關人士補充道。
而随着6月中旬對方案進行調整後,債權人看到了融創中國的誠意,越來越多債權人通過境外債重組方案,也因此,融創的化債腳步不斷加快。
今年年中,融創境外債重組方案已獲約87%債權人支持,随後9月中旬,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最終獲得高票通過,共有2019名債權人投票,債權人數通過率為99.75%,債務總額通過率為98.3%。
彼時市場消息便表示,該公司境外債重組成功已經是闆上釘釘的事情,後續法律程序完成後,便可正式落地執行。
至11月20日,重組故事終于迎來了“花好月圓”的結局。
實際上,不止是融創,近期多家房企的債務重組迎來新進展,比如中梁控股11月21日發布公告稱,約有92%的同意債權人加入境外債務重組支持協議。
11月3日,俊發集團表示,債務重組方案受債權人支持,目前,意向參與重組的9家金融機構參加會議,正在就債務重組方案細節進行商讨。
11月1日,正荣境外債重組方案正式浮出水面,同時,方案獲得27.1%債務持有人同意。
實際上,融創、俊發等企業債務重組迎來較大進展,與當下市場傳遞的積極信号有關。
一方面,在認房不認貸等多重政策利好之下,三季度國内房企銷售、業績普遍出現回暖。
另一方面,有市場消息稱,監管機構正在起草一份中資房地産商“白名單”,可能涵蓋50家規模房企,國有和民營房企會被列入其中,包括新城、萬科和龍湖等。據了解,50家房企白名單可能包含已經出險的企業。
在信心比黃金重要的年代,這些回暖信号也在積極推動債券市場發生正向反饋。
對融創中國而言,境内外債務重組完成之後,企業如何迅速恢復正常經營至關重要。
該公司亦強調:“未來2-3年内,公司在境外公開市場無剛性還債壓力,這也為後續經營的持續恢復和落實保交付創造了有力條件。”
首先,經營層面,11月21日晚間,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華融拟向融創上海亞龍項目提供34.8億元借款,期限不超過3年,款項将用于上海亞龍項目的開發建設。
華融的資金助力之下,融創中國上海亞龍項目将加速運轉,也将推動企業加快恢復正常經營秩序。
交付方面,融創中國亦表示,此次融創境外債重組成功,也将有力保障保交付這一核心經營任務,讓融創可以更好地将有限的現金資源,投入到保交付工作。
據了解,融創去年完成超18萬戶住宅交付,今年前10月又再度交付20.5萬戶。2023年,融創表示,公司将保30萬套交付。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龔麗欣
審校:劉滿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