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地計劃将于今年下半年再推出五個市區項目,連同尚余存貨,在香港預計有約5660個自占住宅單位或約240萬平方呎,于本年下半年可供銷售。
觀點網 8月22日,在美聯儲連番加息下,香港樓價持續向下走,恒基地産主席李家傑及李家誠于中期業績公告中指,未來若政府沒有新的措施出台及本港沒有特别利好的因素出現,地産市道下半年将會甚為低沉。
恒基地産公布截至今年六月底中期業績,中期基礎盈利60.73億港元,按年增長18%,期内包括陽光房地産房托成為聯營公司後,産生約15.91億港元淨收益。計及公允價值虧損,列帳盈利按年增加24.59%至59.57億港元。恒地維持中期股息每股0.5港元。
期内,物業銷售應占稅前盈利減少17%至9.62億港元,主要由于期内入賬的項目邊際利潤較低所致。期内本港自占合約銷售總額增加10%至約67.25億港元。截至6月底,香港物業合約銷售總額約148.24億港元,當中69.91億港元預計可随物業落成並交付買家而于下半年入帳。
李家傑及李家誠表示,美聯儲在連番加息後,仍然未能确定美元利率是否已經見頂,表示仍需視乎未來數據才可決定息率是否仍需上調。影響所及,香港利率被迫不斷跟随,拆息市場一周以上利率普遍升至5厘以上,對各行各業的經營制造了困難,未來将會對香港經濟復蘇及樓宇買賣産生不利影響。
他們續指,今年首季本港樓市出現小陽春之後,過去兩個月轉趨呆滞,成交宗數減少,成交價格下跌,最近在一手市場有個别樓盤以震撼價開盤,二手市場樓價跌勢亦見明顯,未來若政府沒有新的措施出台及本港沒有特别利好的因素出現,地産市道下半年将會甚為低沉。
但他們補充,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經濟良好發展勢頭不變,房地産将因而長遠受惠,未來健康穩定發展。
繼啟德「Henley Park」及紅磡「Baker Circle Greenwich」開售後,恒地計劃将于今年下半年再推出五個市區項目,連同尚余存貨,在香港預計有約5660個自占住宅單位或約240萬平方呎自占住宅樓面積,于本年下半年可供銷售;另有可售辦公及工業樓面積約18萬平方呎。
于2023年6月底,集團在香港及内地未入賬的自占物業合約銷售金額合共約264.27億港元,當中約139.37億港元預計可随物業落成並交付買家而于下半年入賬。
根據業績報告顯示,集團再增添約25萬平方呎新界土地,令所持有新界土地儲備擴展至4520萬平方呎,為全港擁有最多新界土地的發展商。香港政府大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集團亦将受惠。
至于購入八成以至全部權益的市區舊樓重建項目則有27個,自占樓面面積合共約340萬平方呎。集團在香港及内地現已擁有充裕的土地儲備,可供未來數年業務發展之用。
至于收租物業方面,本港應占租金總收入(包括應占旗下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貢獻)升3%至33.11億港元,應占稅前租金淨收入(包括應占旗下附屬公司、聯營公司及合營企業的貢獻)亦升6%至24.72億元。
當中集團持有40.77%應占權益的國際金融中心項目,期内貢獻自占租金總收入升1%至8.6億港元;租金收入上升主要由于新租約以及現有租戶續租時均錄得較高租金所致。截至6月底,集團主要收租物業平均出租率為93%。
恒地指,集團零售物業組合出租率有所提升,而客流量以及租戶整體生意額亦已超越疫情爆發前水平。
于2023年6月30日,恒地的淨借貸為778.55億港元,而借貸比率為24.0%。
至于經營百貨零售業務的恒基發展,于上半年受到太古城APITA進行分階段翻新工程令銷售額下降,加上去年年底起取消社交距離措施,令顧客對集團的超級市場食品及日用品需求減少影響,致由盈轉虧,虧損1800萬港元,為2014年度中期及全年均錄得虧損以來,在事隔9年再錄虧損。同時其不派中期息,為該集團上市以來首次不派中期息。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撰文:馮慧欣
審校: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