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者勝 | 觀點與施永青、施俊嵘面對面:幸存者中原

观点网

2023-07-09 20:27

  • 四年前,施永青還對施俊嵘說,要在中介混戰中突出重圍、重回第一,如今發現身邊已沒有太多對手。

    編者按:置身百年未有的時代浪潮之下,企業和人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迅速企穩和復蘇,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在此間發揮着各自的作用,但深刻的改變已經滲透各行各業。

    面對變化的世界,我們應以更高視野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那些始終保持信心、居安思危和未雨綢缪的企業,他們的體繫、模式與策略,成為當下和未來制勝的關鍵。

    歷經數十載傳承與創新,博鰲房地産論壇繫列活動一直緊跟全局形勢,不斷革新模式與架構。故此,觀點新媒體全新策劃和推出2023博鰲特别報道繫列——“有心者勝”,通過企業研讀與報道、深度采訪與交流等,傳遞信心與希望,講述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

    觀點網 中國中介行業回復了平靜。

    熱烈的“地盤戰争”已偃旗息鼓,剛剛經歷完一場行業跌宕,似乎沒有人再關注自己的市場占有率有多高、旗下門店覆蓋範圍有多廣、員工團隊有多龐大。

    行業中的玩家們,都在逐漸模糊競争的邊界,尋求利用各種方法保持經營動力。

    其中的一些企業已悄然消失,另外一些則存活了下來,無論是由于規模效應,或是一直秉持謹慎的經營态度,中原集團屬于後者。

    作為中介行業先行者,中原于1992年進入内地市場,對資本驅動的無序擴張保持着警惕。

    其中一個被廣泛讨論的例子,是該公司領導人施永青長年踐行“無為而治”。這種來自黃老學說的宏觀管理理念,講求不作過多幹預,充分發揮員工團隊的創造力,做到自我驅動、自我實現。

    批評的聲音覺得“無為”跟市場經濟不相吻合,是消極的,缺乏競争力,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企業避開了陷阱,維繫了存續。

    當然,中原集團並非沒有危機感,疫情期間新接班的第二代施俊嵘,曾主導開展過一輪改革,包括推進合夥人制、推出加盟品牌原萃、幾畝置業,以及行業結盟。只是由于市場劇烈變化,大部分革新措施還有待開花結果。

    不管怎樣,中原已成為行業幸存者之一。四年前,施永青還對施俊嵘說,要在中介混戰中突出重圍、重回第一,如今發現身邊已沒有太多對手。

    問題是,中原集團要以怎樣的姿态重新起步?

    調整的關鍵

    2023年,中國樓市復蘇似乎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順利,經歷第一季度火熱後迅速冷靜,不同能級城市分化明顯。而且投資方面依然疲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5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錄得45701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住宅投資34809億元,降幅達6.4%。

    中原集團創始人、中原集團主席 施永青

    與房地産開發息息相關的中介行業自然難言全面恢復。

    “現在我覺得應該承認房地産泡沫已經破了。”施永青的言論依舊從大局出發,他提出内地房地産市場最主要的問題是開發過度。

    他認為,被批出的土地、開發商在建的房屋事實上已超越了社會的真實需求,過去連年高企的新房銷售規模有相當一部分支持來自投資或投機需求。但目前房住不炒,當非住需求不被鼓勵,積累的開發量就變得太大了。

    “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基本上一套房子就夠了。”施永青稱,注意到國内生育率下降的趨勢,而一個事實是:“沒有人口的增長就不可能有新的需求。”

    另一方面,常識里似乎認為,開發商面臨的嚴峻考驗在于如何快速消滅未沽清的庫存。但以整個社會的角度,過往賣出的房屋不能被視為已完全消化。部分房子被人們以各種理由購買,又因各種理由空置,成為資源錯配的最佳特征。

    施永青表示:“以前空置房子制造的壓力不大,是因為房價在升。現在房價不升了,這些房子就變成負累。”

    業主會想盡辦法脫手撤資,因此形成對開發商的競争。

    自開年以來,全國二手房市場挂牌數量激增,來自監測機構公開數據,國家中心城市上海的二手房挂牌規模在6月初達到18萬套,較年初增長超過8成。而在重慶,該數據已突破22萬套。

    開發過度的情況不是新近才出現,只是影響在最近尤其凸顯。“自從強硬執行三條紅線,開發商财務出現問題之後,房價就由房企帶頭減了下來。”市場整體趨勢就從上升變為下降。

    施永青指,這種調整在過去不止出現過一次,但因為有實體經濟支撐,所以房價在調整一段時間之後並沒有形成單向的減弱,“不是周期性的拐點,只是上升過程中的調整。”

    他說,中國房地産市場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主方向是上升,中間有一些調整,但不會有悖于經濟大周期。

    “這次是房地産最有可能進入蕭條期的一次,因為失去了實體經濟的支撐。”施永青總結,随着經濟大周期回落,房地産可能進入一個深度蕭條期。而且從現在救市的情況來看,力度似乎仍不足夠。

    就算在2023年上半年,中央已積極引導房地産市場修復預期,供地環節作出制度改變,金融層面采取降準降息,地方省市各自出台不少放松或優惠政策。

    在施永青的立場看來,房地産的問題早已形成,不容易扭轉。眼下要救房地産首先要把實體經濟救活,“房地産才可以透過實體經濟的改善一步一步解決,因為問題是以前積累下來的。”

    他認為中美角力是持久戰,目前兩國關繫有緩和迹象,相信有一段相對不太緊張的局面出現。“中央對經濟形勢應該比去年看得清楚一點。”中國将有機會推出更多切合實際的政策,進一步改善經濟環境。

    中介的問題

    房地産市場下行,中介行業同樣蒙受不少損失。當企業試圖重新出發時,一份文件的出世挑動了脆弱的平衡。

    中原集團創始人、中原集團主席 施永青

    不久前5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規範房地産經紀服務的意見》,提出要加強從業主體管理、明确經紀服務内容、嚴禁操縱經紀服務收費、規範簽訂交易合同、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等規範内容。

    其中特别提到,中介機構要合理确定經紀服務收費:房地産經紀服務收費由交易各方根據服務内容、服務質量,結合市場供求關繫等因素協商确定。房地産經紀機構要合理降低住房買賣和租賃經紀服務費用。鼓勵按照成交價格越高、服務費率越低的原則實行分檔定價。引導由交易雙方共同承擔經紀服務費用。

    同時,嚴格實行明碼標價:房地産經紀機構應當在經營門店、網站、客戶端等場所或渠道,公示服務項目、服務内容和收費標準,不得混合標價和捆綁收費。房地産經紀機構提供的基本服務和延伸服務,應當分别明确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房地産經紀機構收費前應當向交易當事人出具收費清單,列明收費標準、收費金額,由當事人簽字确認。

    文件一出,不少聲音認為房産經紀行業将迎來新挑戰和大洗牌。

    “中國房地産中介的收費,幾乎全世界最便宜。”施永青提到,過去部分玩家試圖扭轉市場運行規律。

    “貝殼的成功,讓很多人以為可以透過颠覆舊的做法,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燒錢,把對手壓下去。”他認為,經歷市場收縮,如果再把傭金定得太低,将淘汰很多從業人員。

    中國中介市場本身是一個競争激烈的市場,“其實不需要定一個標準,就讓競争去決定。”施永青始終堅持一種理想主義,而這需要市場本身足夠規範。

    我們也嘗試與施俊嵘讨論同一個問題,他承認了上述文件出台的必要性,不少内容均“是讓整個行業的更加透明所需要的”。

    施俊嵘表示,注意到文件其實並未具體設置降費的幅度,這是正确的方向,留給行業有自己去操作的空間。

    他說,行業内設想的降費路徑是通過科技發展提升經紀人的效率,在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進行降費,“讓每一個經紀人都可以存活,不會對他們的收入有太大影響”。

    讨論了那麼多,隐藏在字里行間的信息是,施永青和施俊嵘都希望中介行業有時間休養生息。

    沒有退路可言

    但似乎形勢不等人,公司經營不能按下暫停鍵,然後再細細斟酌對策。

    施俊嵘全面接班将近兩年,又在去年11月通過内部管理層調整,接替老将黎明楷擔任中原地産内地主席,據悉部分管理層也随之離開,接替的是一些年輕血液。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中原地産(中國内地)主席 施俊嵘

    “不是我覺得跟他們合作不來,去做這些變化。”施俊嵘解釋,變化的好與壞無法作比較:“換了之後,遇到市場最差的年份,公司出現虧損,難道是新班子做得不好嗎?不能這樣說。”

    施俊嵘續稱,在公司已經運作這麼多年之後,能有一些新的思維刺激是一件好事。他認同新班子在面對逆勢的時候所展現出的能力,“任用新人之後,團隊也有更大的上升力量”。

    接手之後經歷復雜的市況,施俊嵘笑稱是運氣不好,不過面對下行市場所學到的,肯定要比面對旺市多得多,“這些經驗非常寶貴,但希望以後不再需要用到”。

    他表示中原集團已在行業紮根超過40年,中介企業不是基金公司,能随時追逐熱點或避險撤資。因此市場不好的時候,賺少一點也是要承擔的風險,沒有退路可言。

    資料顯示,目前中原集團旗下業務6成收入由新房業務貢獻,4成或者3成多則來自二手房。

    施俊嵘判斷,中國樓市在未來一段時間不會快速反彈。本身經濟前景出現陰霾,傳導到地産二三級市場,各個闆塊無論剛需、改善或者豪宅,置業階梯呈現停頓狀态。

    最大的剛需市場,“今天可能沒有以前迫切,(在過去)如果今天不買,明天會是一個更貴的價格,更容易做出一個買房的決定。如今,買家更願意觀望等待出手時機。”

    改善型方面,“買家都已經有了一個剛需房,要先賣掉才能改善”,但目前二手房市場情況外界有目共睹。

    他介紹,過去兩年中原集團做了收縮動作,整體業務規模縮減約30%左右。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跟随市場規律。

    “永遠跟着市場走,最主要的就是敏感度要高,預判到市場下滑的時候,要立刻降低規模,就可以把虧損可以減到最少。”施俊嵘說,這種做法相對穩健,符合公司一貫的作風,最起碼不會出現突然爆雷的情況。

    施俊嵘還表示,地産開發行業大縮水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同時購房需求也明顯降低,中介行業勢必會再進行一次洗牌,中原集團必須做好準備。

    單就新房市場,民營的全國性中介公司基本上只剩下中原集團一家。競争對手減少,“但要面對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行業還剩下多大的蛋糕。”

    因此,中原集團要主動出發,創造機會尋找新增長點、新客源、新需求,代替已經爆雷的合作客戶。

    二手市場方面,目前仍處于“人太多,肉太少”的階段,未來競争依舊劇烈。施俊嵘的策略是,首先提升自身服務水平,同時不再強調全國或一個大區域的市場占有率。反而要在過去傳統強勢的區域做重點突破,力求做出區域優勢,再以點帶面。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中原集團施永青先生及施俊嵘先生的采訪實錄節選:

    一、施永青訪談錄

    觀點新媒體:您當下對中國房地産市場的研判是什麼?

    施永青:内地房地産市場最主要問題是開發過度,就是政府批出的土地、開發商在建的房子,其實都超越了社會的真實需求。

    以房住不炒的角度看,沒有人口的增長不可能有新的需求,因為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基本上一套房子就夠了,沒有人口的增長就沒有新的需求,這個是實際需求方面。

    實際需求不可能想多一點就能多一點,因為目前“住”以外的需求被看作是不符合社會需求的部分,是不被鼓勵的需求。以前中國房地産市場有相當一部分是投資需求和投機需求,才能支撐這麼大的開發量,現在三種需求里面有兩種都被打壓。

    非住需求受到壓力的話,原先的開發量就變得太大了。開發過度的情況不是最近才出現,可能5年前10年前已經有這種現象,當時主要在一些三四線城市出現開發過度,比較明顯的原因是城市人口增長比較慢,甚至負增長。

    一線城市可能好一點,北上廣深人口一般情況還是正增長的,但是最近連深圳人口也出現負增長。所以以前是依靠住的需求加上投資、投機需求,才能夠支撐這麼大的開發量。現在投資需求受到壓抑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房子更不容易賣出去。

    中原集團創始人、中原集團主席 施永青

    另外,以前積累的房子有些雖然賣掉了,但這只是對開發商銷售壓力的減輕,從整個社會的角度,這些房子並沒有消化,因為可能是沒有使用的,是空置的,是資源錯配、資源浪費。以前空置的房子壓力不大,是因為房價在升,買房子的人就是不出租也負擔得起。

    現在房價不升了,這些空置的房子變成負累,想賣出去或者租出去,就形成對開發商的競争。比如開發商第一期賣出去了,開盤第二期,發現第一期買家原來很多不是自用的,他們也會把自己手上的房子挂牌,就會形成對新一期樓盤銷售的沖擊。

    以前大家覺得房價還會升的時候,拼命把資金投入房地産市場,現在覺得房價不升了,就想把資金從市場抽走,必然形成對開發商銷售的競争。

    所以房地産行業趨勢的改變,可能會形成對市場很嚴重的沖擊,說不好就是連鎖反應。

    自從執行三條紅線,開發商财務出問題之後,房價就由開發商帶頭減下來了。因為開發商資金鍊緊張時,首先要想辦法把資金收回,會大幅度減價,市場的整體趨勢就從上升變為下降。

    這種情況在之前曾經出現過,當時做了一定調整,但因為實體經濟還在上升,所以房價調整一段時間之後,有實體經濟做支撐的情況下,房價沒有形成單向的減弱,沒有變成一個周期性拐點,只是一個上升過程中的調整。

    過去中國房地産長時間都是這樣,主方向是上升,中間有一些調整,但沒有改變向上的趨勢,因為經濟大周期還是在上升。

    現在經濟大周期在回落,房地産可能進入蕭條期,而不是短期調整。這次是房地産最有可能進入蕭條期的一次,因為可能失去了實體經濟的支撐。

    這次調整為時會比較長,現在已經有一年多時間,還會不會持續下去?從現在救市的情況來看,力度是不足夠的,這個要看中央怎麼樣部署,是想趁這個機會讓中國經濟對房地産的依賴減少,讓房地産在整個經濟里面扮演的角色減弱,以降低以後的金融風險,但是要面對眼前衰退,要花時間把之前過度開發積累的房子消化掉,也是不容易的。

    我自己看得比較實際一點,現在先把實體經濟救活,房地産才可以透過實體經濟的改善一步一步解決。因為房地産的問題是以前積累下來的,現在已經爆雷了,要讓人們恢復以前的信心不容易,所以現在中國經濟的處境非常嚴峻。

    在這種情況下,整體政策要保守一點,現在是要退的時候,不是進攻的時間,要懂得保全實力。現在有些意見是希望恢復之前對房地産的信任、信心,但這需要實體經濟不斷改善才行。

    國外房地産市場再爆雷之後,都需要一段很長的消化期。現在我覺得應該承認房地産泡沫已經破了,破了再去救就比較難。現在一些手上還有資金的公司,如果銷售速度不加快,價格達不到一定的利潤水平,資金就會越來越緊張,因為花出去的錢收回比較慢。

    同時,地方政府不應該再增加土地買賣。香港1997年之後也出現一次比較大的經濟下坡,房地産最多跌了70%,當時政府停止賣地,停止造廉租房、廉價房,減少供應,讓房子慢慢消化,經過差不多6年至7年時間,才找到底部的支持,慢慢見底回升。

    現在内地市場可能價格需要回落一部分,讓以前買不起房子的人重新達到買房能力,因為這種情況下只能依靠剛需,因為他們有實際的需求,才會進入下行的市場。所以開發商為了搶這批生意,只能按照他們的負擔能力來定價,跟二手市場搶客。

    展望未來,增量房需求減少,存量房用來解決居民的置換需求,改善需求在存量房市場交投量比增量房市場大的情況,可能要等三五年之後才出現。目前國家政策不會支持存量房,只能夠支持增量房,就是開發商、銀行現在面臨的問題,先要解決。

    觀點新媒體:目前美元加息,人民币又沒有走強,大家都擔心經濟的問題。

    施永青:其實人民币不應該這麼低的,因為雖然最近一兩個月出口出現下降,但是相信整年還是有出口盈余的,如果出口有盈余的話,貨币應該是升值的。

    我認為人民币到這個水平可能會掉頭上升,因為之前是美國加息造成的,現在美國加息快要告一個段落,人民币跟其他貨币會反彈的。

    中國經濟現在當然面對很多問題,但是問題已經暴露,就是中央對經濟形勢已經可以看得更清楚一點。好的政策一定是要了解情況下才可以做出,所以我認為未來推出的政策會相對到位,環境會有所改善。

    最近股市情況顯示,已經有所改變。這個世界,就是老子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所以最壞的情況已經出現,也給了給機會可以看得相對清楚一點,下一階段的政策有機會比較到位,問題也可以解決。

    所以希望看到多一點切合實際的政策,有一段相對不太緊張的局面出現,這樣的話有利于中國投資環境、經濟環境的改善。

    觀點新媒體:回到中介行業,住建部還有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了一個關于規範房地産經紀業務的意見,會對行業會産生什麼沖擊?後面政策實際的執行力度會怎麼樣?

    施永青:中國房地産中介的收費,幾乎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收費比較多的是一些大型的有市場壟斷力的公司,好像鍊家在北京收2.7,在上海收3個點,但是普通中介做不到。

    我們是中介,不是代理,但是現在政府想要求中介變成代理,就要明确是代表買方還是代表賣方,這樣的話有什麼影響?就是買賣雙方都要請一個代理,這種情況變成一個交易要養兩個人,成本就會增加。

    另外兩個人在溝通過程中,采取各為其主的方法,大家不會一下把底牌開出來,談判過程會比較長;如果是中介的話,他一個人既了解業主,又了解買家,能夠促成交易的機會比較高,時間也比較快。

    如果一定要買賣雙方各有自己的代表,那麼進行的不是協調性交易,而是鬥争式交易,大家都想為自己的委托人争取最好權益。

    現在内地是一個競争激烈的市場,其實政府不需要定一個標準價格,就讓競争決定。鍊家有本事就收三個點,其他沒有本事就兩個點,一個半,都是市場競争的結果。如果規定他們一定要怎麼樣做的話,成本會更高。

    我認為現在中國房地産中介人數量太多,所以大家都不夠分。為什麼?貝殼的成功,讓很多人以為這個行業可以透過颠覆舊的做法,利用資本市場的資金燒錢,把對手壓下去。

    貝殼成立不到10年,鍊家才10年左右,就可以透過上市在資本市場估值幾百億、過千億。

    現在很多IT公司、互聯網公司都是靠估值來賺錢,所以很多人發現貝殼的市值有一段時間比香港的新鴻基、長實還要高。

    之前有美凱龍、Q房、愛屋及烏、房多多等,都想走這條路,他們不是按照市場對服務的真實需求來參加這個遊戲,而是為了資本市場里面可以圈到錢而來,所以過程中就把一些原來在這方面做好的公司都一起拖死了。

    未來這個行業是要收縮的,其實這段時間已收縮了一大批,剩下來的人可能更容易活下去。所以把傭金定得太低,其實很多人是活不下去的。

    現在要求房地産服務明碼實價,把一些跟促成交易關繫不大的服務都寫在服務内容上,要求的服務多,價格也會上升。

    香港房地産服務内容很簡單,促成交易就是主要部分,其他的都可以不做,服務簡單,收費就便宜。鍊家在争取市場占有率的時候,把很多本來不屬于房地産服務的内容放進去,成本就增加了。

    所以監管部門要房地産中介承擔些什麼責任?責任越大,當然就會收更多的費用,因為要雇傭人,要花時間。如果單做最基本的服務,相信現在百分之一的點就夠了。買賣雙方各1%,大概2%左右,這個在國際上也算比較便宜的收費。

    二、施俊嵘訪談錄

    觀點新媒體:全面接班一年多快兩年了,遇上中國房地産最不好的一個時代,有什麼感想和展望?

    施俊嵘:肯定是運氣不好,上來之後,整個中國房地産市場都是向下的,沒有辦法。因為中原地産已經在這個行業紮根40多年,我們不可能像外面的金融基金一樣,哪一個行業好就到哪個行業,哪個行業不好就立刻撤出,我們不能這樣做。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中原地産(中國内地)主席 施俊嵘

    我們還是會在這個行業里面紮根,市場總是有周期的,好的時候多賺一點,不好就少賺一點,這也是作為一個企業要承擔的風險。

    過去一兩年市場很不好的時候,中原收縮了規模,大概是30%左右。有的城市收縮多一點,有的城市少一點,這個幅度其實跟市場也是差不多的。

    市場整體也下滑了這個幅度,中原一向以來作風一致,永遠跟着市場走。最主要的是敏感度要高,能預判到下滑,就可以把虧損減到最少。

    雖然中原不像其他競争對手一樣,在逆勢之中彎道超車,但是我們這種做法(收縮)相對穩健一點,起碼不會出現突然之間爆雷的情況。

    現在整體健康度還是非常好的,員工也相對有保障。當然我們也有一些員工會不滿意,但是會積極處理這些矛盾,這是在逆勢之中要面對的一些困難點。

    我自己預判,市場其實在未來一段時間也不會變得特别好,主要是因為這次房地産周期有幾方面因素。首先是經濟不好,經濟和房地産市場息息相關,不能獨善其身,很難出現經濟不好房地産市場反而很好的情況。

    其次,剛需市場可能缺乏負擔能力,但是買家也沒有以前那麼迫切,就是如果今天不買,明天價格會更貴,過去更容易做出買房的決定。如果房價上升的幾率很低,買家肯定是先觀望,市場更明朗的時候才會置業,所以剛需就停頓了。

    改善型方面,改善型買家肯定都已經有了剛需的房子,要先賣掉才能改善。現在剛需賣不掉,肯定也買不了更好的房子,所以鍊條其實是相對停頓了。

    最大的問題是對房地産的信心,所以今政府要刺激經濟,放寬房地産政策,提升人們對于房地産未來的信心。只有這個做到了,才能刺激需求,把整個鍊條激活。

    觀點新媒體:一二線市場競争更加激烈,不少從業者被淘汰,中原是否感覺生存難度加大了?

    施俊嵘:這是整個時代的改變,經常說新房市場是從黃金時代走到黑鐵時代,現在大部分人可能都已經擁有了房子,新的購房需求降低了很多。

    因此永遠都回不到過去那個年代,肯定會進行一次洗牌,會有很大一批從業者被淘汰,這是必然的結果。

    淘汰一家公司,或是減少規模,就看怎麼樣調整。但是地産開發行業大縮水,可能已經是無法避免的事實。

    至于中介行業,分為新房代理市場和二手房市場。新房代理市場其實比較明顯,競争對手基本上都消失了。有一些可能是爆雷,有一些可能被國有化,跟國有企業合並。民營的全國性代理公司,感覺好像只剩下中原一家。

    行業内部競争肯定是減少了,但是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還剩下多大的蛋糕?我覺得這個責任已經給到中原了,總會有辦法的。蛋糕要自己創造,要讓開發商重新看到我們的價值。以前的合作夥伴可能爆雷了,要找新的客源,新的客人,我們肯定會在這方面去做努力。

    二級市場的競争現在反而對我們相對有利,包括開發商因為資金鍊相對緊張,銷售需求更加大的時候,也是我們的突破點。例如怎麼可以談到更好的條件,或者幫開發商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現在生意機會多了,但是也要能夠把握。

    二手房業務現在是非常逆轉的階段,所以我判斷未來還會洗牌,中原的壓力肯定也非常大。

    但是二手房市場有一個好處,地域性非常強,不同城市有各自的龍頭,其實活得都很不錯。一個城市里面的區也會有一些二手中介活得很不錯,做到很高的單區市場占有率,所以機會肯定是有的。

    中原過去一向以專業見長,對市場接觸比較多,對各種房地産産品更加熟悉,所以找中原買賣房子肯定沒有錯,我們有更多專業知識。

    後來有些競争對手融了更多資金,市場就變成拼規模階段。規模上漲之後,服務難度也會增加。現在我們規模收縮了,也是重新提升服務質量的一個契機。

    我們可以集中在優勢區域提供相對個性化的服務,重新找出競争點,做好一個點,再擴展到面。現在肯定不會追求市占率是多少,我們想做到的是區域優勢,重新塑造專業形象,提升服務質量,這個會是我們二手業務的發展方向。

    觀點新媒體:5月份,住建部還有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了一個關于規範房地産經紀業務的意見,提到要去規範行業,降低住房買賣和租房的中介費用,您怎麼看?

    施俊嵘:中原肯定會去了解這份文件,從而做出一些改變,我覺得這是讓整個行業更加透明所需要的。

    中原集團行政總裁、中原地産(中國内地)主席 施俊嵘

    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降費的問題,過往我預判行業的變化其實也是降費,随着科技發展,降費是自然會産生的。因為新的科技可以提升經紀人的效率,過去可能要兩個月才能開一個單,現在一個月可以開兩單,在這樣的條件之下肯定能夠降費,也可以讓每一個經紀人都可以存活,不會對他們的收入有太大影響。

    但是如果強硬進行降費的話,我覺得會出現劣币驅逐良币,對這個行業的長遠發展不一定有利。問題是怎麼培養經紀人,讓他們可以長遠發展,把這個行業視為終身事業,再給他們更多機會,在收入有保證的前提之下再進行降費,我覺得中介行業發展會更健康。

    我看到在這份意見里,其實也沒有說具體降費的幅度,還是會留給行業有一個操作空間,我認為方向是正确的。

    觀點新媒體:去年中原發生較大的變動,如今集團管理風格有什麼新變化?人事變動帶來了什麼好處?

    施俊嵘:變化肯定是大家有一個共識,才會産生,但是變得更好好還是更差壞,我覺得很難比較,因為不可能穿越時空。

    換了之後,遇到市場最差的年份,公司出現虧損,難道就是新班子做得不好嗎?不能這樣說。

    面對逆勢的時候,要做很多降成本的動作,新班子都配合得非常好的,我覺得也是共同度過了這個難關,所以我對于新的班子有很大的信心,而且也很認同他們的能力。

    任用新人之後,團隊也有更大的上升力量,有更多年輕一點的管理層上任,在一個不好的市場,在公司已經運作了這麼多年之後,能夠有一些新的思維刺激,我覺得是一件好事。

    當然不能說現在肯定比以前好,或者以前肯定比現在好,我不想做這樣的比較。

    有心者勝 | 面對變化的世界,以更高視野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撰文:劉子棟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中介服務

    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