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發展剝離邊緣資産 這些年被房企放棄的多元化業務

观点网

2023-06-02 00:32

  • 多年前,面對地産主業不确定性,包括保利在内的許多房企開啟了擴表之旅;如今,面對主業不确定性,它們主動縮表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觀點網 繼碧桂園對“一體兩翼”戰略進行組織架構層面的調整後,另一家頭部房企也選擇對昔日所構建的“一主兩翼”戰略部分業務進行剝離。

    5月31日晚間,保利發展宣布,将直接或間接持有的保利和樂教育、藝術教育、保利小貸共3家標的公司的股權和相關債權,轉讓給控股股東保利南方,預計交易總金額為13.37億元。其中,藝術教育是保利發展、保利文化等合資的平台,持有和樂教育18.5%股權。

    同一天,保利發展旗下保利物業,也披露了轉讓保利和樂教育股權、債權的交易。

    上述關聯交易所涉及3家標的公司,成立時間在2015-2018年,這也是保利乃至其他房企朝多元化轉型的密集時期。

    過去在“賽馬”機制競争氛圍下,房企的戰略外延觸及建築、物業、商業、公寓、物流、養老、金融等領域,不少新業務都是由下至上探索實踐後的産物。

    比如保利和樂教育最早是保利武漢公司孵化的業務,2008年-2018年期間,吳蘭玉便在武漢公司負責市場營銷、客戶服務等工作。觀點新媒體了解到,此後吳蘭玉調任保利物業,和樂教育也是她主導的業務之一。

    保利小貸則定位于為房地産客戶、小區業主、上下遊企業提供貸款,典型的模式即“首付貸”。近年來保利發展銷售規模快速提升,至去年已進入TOP3之列,但這些業務依然缺乏獨立發展能力,貢獻的業績同樣不多,最終成為冗余資産被移出上市平台。

    多年前,面對地産主業不确定性,包括保利在内的許多房企開啟了擴表之旅;如今,面對主業不确定性,它們主動縮表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兩翼”資産剝離

    萬科于2012年提出“白銀時代”的說法,此後房企轉型多元化的趨勢愈加明顯。

    以保利地産(更名前)為例,至2014年底該公司已陸續打造信保基金、養老地産“和熹會”及保利商業平台,並已成立海外事業部。

    2015年3月,保利地産管理層在年度業績會上提及,年内公司新業務一方面将圍繞社區做文章,包括商業運營、社區商業、社區養老、房地産金融,另一方面可能通過並購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一年的10月底及11月初,保利小貸(全稱廣州保利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保利和樂教育(全稱保利和樂(珠海)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分别注冊成立,預示着保利的金融及社區配套服務進一步得到擴張。

    其中,保利和樂教育定位為保利旗下教育品牌,早期定位的服務群體是0-18歲青少年兒童,此後改為0-22歲,並以青少年兒童啟蒙教育、藝術培養、國際教育為主營業務,擁有的産品線包括親子中心、幼兒園、藝術中心、和樂華美國際學校等。

    觀點新媒體從接近保利的人士處了解到,保利和樂教育最早是從保利地産武漢公司發展的業務。而2008年起,吳蘭玉在武漢公司工作了長達十年,曾擔任區域公司助理總經理及副總經理,主管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及物業管理相關工作,同樣是和樂教育的總經理。

    2018年6月,吳蘭玉調任為保利物業總經理,但仍保留保利和樂教育的法人、總經理職務,並在2022年9月兼任該子公司的董事長。

    接近保利的人士亦表示,教育此前一直是吳蘭玉在管的業務。

    在股權結構設置上,保利和樂教育曾在2018-2020年引入廣東華美國際、深圳邦德文化、保利藝術教育等股東,通過内外部股東的引入實行股權混合,借此提升企業活力。

    同時在業務拓展層面,和樂教育過往多與保利相關業務場景結合,包括作為住宅項目的教育配套,以及物業管理平台推廣的服務等。但這同樣也存在缺乏市場化發展的問題,依賴關聯交易並不利于企業獨立性的構建。

    官網數據顯示,自2016年成立以來,保利和樂教育在全國範圍内形成了六大經濟圈業務布局。全國簽約布局項目超150個,其中130多所幼兒園,25所藝術中心,2所國際學校,分布在全國22省65個城市,已開業運營項目達50個。

    根據最新出售公告,保利和樂教育2021年及2022年除稅後純利僅有405萬元、404.4萬元,截至去年底經審核淨資産僅約-4404萬元。

    至于保利小貸,則與保利發展核心金融平台信保基金定位存在差異,前者專注打造以“地産+金融”為特色的互聯網金融平台,致力于提供置業、理财、居家等一站式金融服務,後者主要是面向産業投資、並購整合及資産管理的私募股權基金。

    但同樣不變的是,保利小貸的業務也貼合保利房地産業務。

    2017年的一份新聞稿提及,保利小貸依靠保利地産在全國擁有的197個項目,以及1500的銷售業績支撐,開發出多種金融工具。

    觀點新媒體查詢,近年來保利在佛山、蘇州、合肥、鄭州、中山等地陸續被購房者指出有涉嫌“首付貸”,而提供資金渠道的正是保利小貸。該公司目前由保利發展持股94%,保利投資持股6%。

    年報亦披露,保利發展的非流動資産中,發放貸款和墊款的余額從2018年3.20億元提高至2020年的17.92億元,主要由于小貸業務規模擴大;此後兩年有所降低,至去年底仍有11.85億元。

    與之相對應,2022年前保利簽約銷售額持續保持增長,去年有所降低,但銷售規模僅次于碧桂園。

    截至今年3月底,保利小貸總資産15.42億元,淨資産13.06億元,這也是本次保利發展剝離的最重要子公司。

    不确定性下的縮表

    發展小貸業務實現地産與金融緊密結合,並不是保利發展獨有的探索,其他房企如金科股份也設立了科易小貸,中介平台世聯行則曾打造世聯小貸。

    甚至在近兩年房地産流動性緊張、銷售遇阻的情況下,房企在廣州、惠州等多地也陸續嘗試過“首付貸”的營銷方式。

    盡管在公開報道中,小貸公司提供的産品都模糊指代消費貸,但資金仍會通過某些途徑流入房地産,並為購房者提供财務杠杆。這類現象在政策層面並未得到支持,比如5月份惠州、深圳等地的住建局或房地産中介協會陸續發文,明确嚴禁“首付貸”及“零首付”等行為。

    房地産經營環境的改變,令許多房企意識到高速發展時期已過去,粗放式發展需逐漸被精細化運營所取代,效益高于規模,行業也逐漸從擴表轉向縮表。

    在保利發展身上,相關的戰略調整在過去兩年表現得較為明顯:2018年該公司曾将“一主兩翼”戰略升級為以不動産投資開發為主、以綜合服務與不動産金融為翼,而自2021年起這種表述已難以在年報中找到。

    比如2022年年報中,保利發展表示,公司結合行業發展新趨勢與市場新特點,堅持以不動産投資開發為主,美好生活服務、産業金融等業務集群共進。

    尤其是劉平出任董事長後,保利發展推行的組織重建包括提拔一批年輕幹部,在集團總部增設地産管理中心、産業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在區域推行灣區公司吸收合並粵東公司,蘇通公司、江南公司合並為蘇州公司等。

    觀點新媒體還了解到,2022年7月,保利正式成立保利商旅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保利商旅),以此整合商業、酒店、旅遊産業三大業務闆塊,並由集團副總經理潘志華出任董事長,保利商業董事長江甯琳出任總經理。

    保利發展形容整合設立保利商旅是加強專業化能力建設之舉,但該公司鮮有公開提及舊平台保利商業未來的發展計劃。目前,保利商業控股股東仍為保利發展,但對外拓展合作的出面方基本變成保利商旅。

    因而並不難理解,如今剝離保利和樂教育、保利小貸在内昔日“兩翼”戰略框架下的業務,只是保利在新時期組織重建的又一縮影。

    更何況此番剝離的業務難以具備諸如物業、商旅市場化發展的能力,對保利而言還存在拖累報表問題。比如在業績貢獻較少的情況下,将保利小貸剝離並不會影響上市公司利潤,但由于十幾億的資産出表,上市公司利潤率卻得到了提升,回流的現金也可用于其他資源配置。

    保利物業也在公告中提及,預計公司将透過轉讓保利和樂教育13.875%股權錄得收益金額111.13萬元(未扣除稅項及及開支),公司拟将所得款項用作補充一般營運資金。

    出售非核心業務在房地産行業中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些業務曾是房企實施“賽馬”機制、廣泛開展多元化轉型探索的成果,它們被寄望于成為應對房地産主業不确定性的手段,擴表是為了尋求第二增長曲線。但随着規模成為負擔,業務聚焦使得它們成為犧牲品。

    被出售的標的比較重要的是物業及商業、酒店等公司,僅2022年就有中南建設、中糧控股、禹洲集團、佳源國際、首創置業已經出售或籌備出售物業管理平台,世茂、雲南城投、富力等房企則出售旗下酒店等資産。

    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資産相對價值較高,出售更多是與企業現金流困境有關,而非業務發展不順利。

    其他一些更為邊緣的業務中,據觀點新媒體查詢,2019年朗詩綠色集團宣布将處于虧損階段的長租、物業管理咨詢、園林綠化景觀等5項業務出售予控股股東,所得款項淨額9.81億元;2020年起,世聯行陸續出售世聯小貸所持信貸資産,以及世聯集房資管。

    2022年1月,祥生控股集團以3.37億元出售浙江向日葵健康産業公司,後者擁有的在建項目是諸暨一保健及養老中心;同年7月,新城發展計劃出售128家星轶影院予橫店影視。

    另于今年5月23日,金隅集團挂牌四家養老子公司100%股權,涉及“愛馨”養老品牌相關項目。另一家國央企華潤置地,也曾提及計劃逐步退出康養闆塊。

    撰文:鐘凱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房地産

    公司

    A股

    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