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 | 與左晖百億交易中的基匯赢家

观点网

2018-12-12 00:48

  • 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而言,買入和賣出是其為持有人帶來回報的主要方式,當然基匯資本這種收購舊樓,改造盤活再出售的模式,比單純的買和賣有着更加可觀的建設空間。

    觀點地産網 繼去年出售廣州西城都荟後,舊樓“包裝大師”吳繼炜又有了新動作。

    12月11日,有消息稱,位于北京三里屯的盈科中心以105億元的價格正式易主,此宗交易的買方為左晖持股57.6%的北京願景明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賣方正是吳繼炜創立的基匯資本。

    接近基匯資本的知情人士向觀點地産新媒體證實稱,上述交易确實已經完成,雙方會在近日正式公布。

    公開資料顯示,上述交易的標的北京盈科中心最早于1998年落成,彼時項目由李嘉誠的小兒子李澤楷旗下的電訊盈科持股74.5%的盈大地産持有,占地約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

    2014年4月,基匯資本以58億元(約9.39億美元)收購了盈科中心,並進行了改造盤活。四年後的今天,基匯資本再将這個項目推向市場,並以高出收購價近一倍的價格出手。

    有業内人士表示,無論是一年前出售西城都荟,還是今天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基匯資本無疑是交易當中的最大赢家。

    百億交易大赢家

    顯然,該項交易中最大的赢家是基匯資本,其賺錢的邏輯或許可以從北京盈科中心的“一進一出”找到蛛絲馬迹。

    資料顯示,北京盈科中心占地約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物業組成除了兩棟服務型公寓以外,還包括有兩棟辦公樓,以及一間近3.8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總樓闆面積約16.99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盈科中心曾經是北京三里屯最知名的建築。在2008年之前,諾基亞、IBM、強生、波音等知名跨國公司都曾将辦公室設在盈科中心,此外,太平洋百貨自2001年起更是與盈科中心簽下10年租約。

    但随着太古里的興起,以及首都内高端物業的不斷涌現,盈科中心的光環日益黯淡。

    當IBM、太平洋百貨等逐漸撤出盈科中心,李澤楷也開始盤算着出售這個燙手的山芋。2014,基匯資本以58億元(約9.28億美元)拿下該項目。

    按照當時盈大地産的公告,截至2013年底,盈科中心估值為66.57億港元。按此估價,收購時僅溢價8%。

    彼時,基匯資本執行合夥人、投資委員會成員、中國地區主管彭慶邦表示,基匯資本以單價在每平米3.3萬元人民币買下盈科中心,在北京三環内是合理的價格。

    此外,當太平洋百貨撤離後,盈科中心商業地塊部分空置了下來,基匯資本将項目收歸麾下之後,便着手開始進行整體的優化改造,把項目的潛力重新發掘出來。

    對此,彭慶邦曾表示,“盈科中心有七萬多平方米的商業,但整個商業經營的不是太好。當時我們覺得很有商機,而且我們對三里屯的環境比較熟悉,所以我們覺得這個商業空間已經沒有辦法再做商業了,我們要想辦法改造,這個空間最适合的就是做一些特色的辦公樓。”

    經過重新設計及定位後,至2017年,北京盈科中心開始以全新的形象在三里屯展現。如今,盈科中心似乎得到了重生,該項目成功吸引了多家品牌入駐。

    時間走到2018年6月,有消息傳出,鍊家創始人左晖打算以100億(16億美元)左右的價格買下北京三里屯附近的盈科中心,但鍊家方對此消息予以否認。

    彼時,有業内人士表示,鍊家的收購,無疑是其繼續擴張業務版圖的一步,但盈科中心的重生,背後彰顯着基匯資本“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近日,盈科中心易主的消息再次傳來,接盤方仍為左晖,但交易的對價則為105億元。

    有市場人士算過一筆賬,以北京盈科中心16.99萬平方米的總樓闆面積計算,基匯資本在2014年買下盈科中心時的單價約為3.3萬元/平方米。按照目前出售的105億元總價計算,該項目的單價上升到約6.18萬元/平方米。

    也就是說,北京盈科中心的單價在四年之間上漲了87.27%。

    對此,有業内人士評論稱,從投資回報的角度而言,買入和賣出是其為持有人帶來回報的主要方式,當然基匯資本這種收購舊樓,改造盤活再出售的模式,比單純的買和賣有着更加可觀的建設空間。

    舊樓淘金記

    “舊樓盤活”是基匯資本慣用的手法。

    細數其過往的投資項目,包括聯手太古地産收購北京三里屯、收購瑞安旗下“翠湖天地”禦苑18号公寓、收購北京盈科中心、與華發股份聯合投資開發華發新城、收購廣州西城都荟店等,基匯資本似乎從來都不做單純的财務投資,而是采用深度操盤、戰略增值的運作模式處理其手中的一個又一個資産。

    數據來源:觀點指數整理

    從上述表格可以清晰地發現,基匯資本通過盤活資産,再将資産進行出售的模式,為其獲取了較大的買賣差額。

    基匯資本在國内最早項目要從2006年說起。彼時,吳繼炜斥資9億元買下了上海南京東路上的知名爛尾樓“東海商都”。

    這是基匯資本首次在國内施展“舊樓盤活”的模式。據當時的報道顯示,基匯資本斥資4億元進行重新裝修,並将“東海商都”改名為“353廣場”,同時調整了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353廣場所在的南京東路東段部分並非核心區域,零售的業态偏低檔,基匯資本便将353廣場的整體定位調整為中端、時尚的購物中心,開始重新招商。

    2008年“353廣場”重新開張,大批知名品牌入駐,這座經歷了70多年歲月洗禮的大樓重獲新生。2012年,基匯資本以24億元總價将“353廣場”出售給海外投資機構,成功退出項目。

    無獨有偶,2013年8月,基匯資本及摩根士丹利房地産基金以25.78億元的總價從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手中接盤廣州西城都荟項目。

    随後,經過項目的重新定位與改造,到2017年4月9日,時隔近4年,西城都荟再易主,領展以40.65億元總價将其收入囊中,基匯資本獲益近一倍。

    業内人士認為,基匯資本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使這家房地産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獲得了豐厚的收益,另一方面,這種不完全自持的模式,使得其擁有足夠的現金流,不斷的壯大。

    而此次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基匯資本更是錄得了47億元的差額,創下新高。

    觀點地産新媒體從基匯資本的官網了解到,除了上述表格中的列出的商業項目外,基匯資本完成改造並成功退出的項目還包括酒店項目、住宅開發項目等,包括上海仙樂斯廣場、廣州東方寶泰購物廣場、上海浦匯大廈、北京Hotel G 、北京萬國公寓、香港Residence G服務式公寓、香港諾富特酒店及商場綜合項目、香港汀蘭居服務式公寓、徐州城置國際花園城等。

    彭慶邦也坦言,“基匯資本作為一個基金,而不是一個開發商,遇到合适的時間,合适的買家,合适的價格,我們就然會退出這些項目的”。

    基匯資本買賣之道

    在基匯資本參與的項目中,它不僅僅充當一個中間人的角色。

    通常,基匯資本在市場上物色有潛力的物業,並将其買入再加以整改,進而将項目賣出,基于這種模式,基匯資本獲得了高額的回報率,並通過這些收益繼續物色新的項目,循環往復,不斷的復制下去。

    蘇甯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表示,這種收購舊樓改造盤活再出售的模式是比較好的模式。一方面建設成本比較低;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說也有着比較可觀的建設空間,所以當前這種商業模式還是有很多企業采用的。

    根據基匯資本官網公布的數據,基匯資本目前旗下共管理四支中國基金,其現行投資項目有26個,資本總額為32.6億美元,其中,住宅項目占比最高為25.57%,其次為綜合體項目,占比24.7%。

    值得一提的是,從基匯資本近幾年的投資路線圖來看,該基金的投資經歷了一線城市為主,進而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如今再次回歸一線城市的過程。

    2005年,基匯資本的第一只基金主要投資城市為北京、上海、香港;2007年,基匯資本的投資開始延伸至成都、大連、常州、淮安、徐州等二三線城市;而2010年的第三只基金,以及當下的第四支基金則以一線城市為主。

    彭慶邦也向觀點地産新媒體提到:“做房地産投資,首先是看它的地理位置,看物業的本身設置,有沒有進一步改良空間。我們購買項目,特别是改造的項目,大部分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都是一些比較優質的地段,而且公共交通比較方便的地方。”

    在彭慶邦看來,由于二、三線城市的租金承受能力較低,盈利性會比一線城市弱些,綜合投資回報率並不會太理想;而一線城市的消費力強勁,流動量大,收益有一定保障。

    同時,在項目的選擇方面,基匯資本則主要是買入一些“有問題”的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比較古舊,而且有的經營理念落後,或者在設計上需要改造。

    一般來說,基匯資本買入這些經營不太理想的項目,並按照最新的需求重新定位,重新改造,重新執行資産管理計劃,從而提升用戶體驗,最終可以提升租金,提高回報。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内,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撰文:龔麗欣    

    審校:武瑾瑩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商業地産

    資本

    基匯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