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訪談 | 李明 青年遠洋在路上

观点网

2017-09-06 17:45

  • “我喜歡踢球,用球員角色似乎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在遠洋發展初期,我覺得我是前鋒;這些年,我更像是中鋒和後衛;而現在和以後,我希望自己是守門員,讓更多年輕人去沖鋒。”

    觀點地産網 穿透京城的陰霾,邂逅瓊州的藍天,陽光透過茂密的椰林和巨大的落地窗,溫和投射在桌面上,灑下斑駁的一點、兩點,人的心情也随這個美麗的海島變得明媚開朗。

    這是李明第一次出席博鰲房地産論壇現場,此前除了遠洋自己的主場,個性低調的他很少出席這種類型的活動,海島的熱情和論壇的熱鬧都讓他感覺頗為新鮮。

    入場前,李明入鄉随俗地将白色襯衫換成了大會會服——海島風情的花襯衫,他看着我們笑着說,“還是要表達下對大會基本的尊重”。

    這是一位個性溫和、為人親切的企業領導人,傳聞中他出行坐經濟艙,經常去員工食堂吃飯,你很少看到他有表情豐富、情緒起伏的時候,似乎總是波瀾不驚,用特有的低沉平穩的嗓音,不疾不徐地表達着自己的觀點。

    但如果将目光轉向李明所領導的遠洋集團,呈現的卻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

    過去幾年間,李明在遠洋内部實施态度堅決的轉型和大刀闊斧的改革,已經足夠讓外界領教這位主席雷厲風行的另一面。

    9月份正值遠洋集團香港上市10周年以及市場化發展20周年,同時也是遠洋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明加入遠洋的20周年。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日子到來之前,8月8日,李明作客2017博鰲房地産論壇博鰲直播間,向觀點地産新媒體講述了有關他以及遠洋集團的故事。

    他與遠洋二十年

    如果說過去二十年是遠洋集團地産業務發展的二十年,那麼可以說,李明正是伴随着遠洋集團成長而成長的靈魂人物。

    時間回溯至1993年,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旗下誕生了衆多的房地産公司,並因此成立中遠房地産公司(遠洋集團前身),以統籌管理企業地産業務。

    雖然背靠母公司的強大依托,但彼時的房地産市場並不樂觀,一方面,北京市為了保障本地房地産行業的發展,對像中遠房地産這樣的在京“央企”及其所轄企業、外埠開發公司,一律不允許在北京“落戶”;另一方面,1993年,恰逢整頓房地産“大躍進”帶來的“泡沫”,中遠房地産一出生便面臨着嚴峻的市場環境。

    最初的中遠房地産僅能以對外投資和研究戰略為主,到1995年才開始代表中遠集團行使行業管理職能,管理中遠集團房地産企業投資開發項目。

    1997年6月,李明正式調到中遠房地産,擔任總經理職務,自此開啟了他在遠洋集團整整二十年的地産生涯,也是遠洋集團快速成長的二十年。

    在2007年撰寫十年感言的時候李明曾如是寫到:1997年6月,我受命來到中遠房地産。那時正值房地産業繁荣背後大量泡沫的破滅,房地産公司的生存環境變得異常嚴峻,而業内的競争卻在日趨激烈,公司的發展開始面臨嚴重困難。面對殘酷的市場,我開始思考一個決定公司前途和命運的問題:遠洋究竟是做一個管理型機構,還是真正成長為一個有實力的房地産企業?

    李明的答案是“變革”,而且要從兩方面深入貫徹:經營模式和股權架構。

    翻開遠洋的歷史脈絡可以清晰地看到,從1997年開始,中遠房地産确定了市場化、專業化和屬地化三化目標一方面,将業務重點鎖定北京市場的房地産開發業務;另一方面,借着國家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實施,公司開始加大商品房開發力度。這背後最深層次的是,徹底摒棄了高高在上的所謂“地位”和“身份”,真正去迎接變幻莫測的市場的驚濤駭浪的洗禮。

    1999年,經建設部批準,遠洋集團取得房地産開發一級資質。同年,正式推出了自身第一個用市場規範運作的項目——遠洋都市網景,随之而來的遠洋風景、遠洋天地亦逐步被市場所認可。

    到了2000年,原本籍籍無名的中遠房地産已經在北京市場小有名氣,公司開始由管理型向經營型轉變,嘗試多個項目大規模並行開發。

    極富危機意識和變革意識的李明並沒有止步不前,2002年,李明正式發起第二次變革,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成為北京市場領導者”、“跨區域直至全國化布局”、“建立優秀品牌”、“成為公衆公司”等目標,成為引領遠洋不斷前行的清晰的航標。

    伴随着這些航標,遠洋在深耕北京的基礎上,逐步開拓和形成了京津冀、東北區域、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地區等多區域並行開發的局面。

    與此同時,遠洋逐步進入商業地産領域、房地産金融領域以及養老地産領域。2011年9月 遠洋地産與KKR在中國成立房地産投資平台;2012年遠洋地産、太古地産共同打造的北京頤堤港正式投入運營;同年,遠洋成立養老地産業務發展中心。

    與業務發展變革同步推進的是遠洋集團的股權結構調整,憑借多年在國際物流領域積累的市場化經驗,李明認為,只有全方位實現股權多元化,才是企業進行市場化改革的最好選擇。

    2002年,中遠房地産引進中化集團,公司由傳統的非公司制國有企業轉變成由中遠和中化各持50%股份的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中遠房地産再次引入新股東,轉制成為7家股東、所有制多元化的中外合資房地産企業。

    2005年9月,中遠房地産正式宣布尋求登陸資本市場;2006年,公司進一步深化資本結構調整,成為擁有國資背景的外商投資企業; 2007年,正式更名為遠洋地産,並于9月28日成功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闆上市。

    好的投資標的始終是資本角逐的焦點,此後數年間,遠洋先後迎來了中國人壽入股、南豐集團入股、安邦保險收購南豐全部股權等歷史性橋段。目前,中國人壽與安邦兩大股東合計遠洋股權近60%,股權架構更加穩定。

    李明的改變

    據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李明曾經将股權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及物業類型調整,形容為遠洋頭上的“三座大山”。

    二十年來,遠洋完成了股權改造和香港上市,地産業務多元化的發展模式也已初步完成三級跳:住宅地産愈發壯大,商業地産、地産金融也在逐步收獲,積極探索的養老服務業也顯現成果。

    二十年的發展同樣在李明身上留下了歲月的痕迹,當年意氣風發的青年如今已兩鬓染霜,但對于一個時刻保持危機感的“戰士”,企業的經營之道,唯有變才是唯一的不變。

    2015年,遠洋集團正式啟動第四步發展戰略,以房地産實業為基礎,構建有限多元業務格局,打造有質量、可持續、穩健的發展格局。對于遠洋和李明來說,市場時變時新,企業也應當與時俱進。

    博鰲房地産論壇上再見李明,我們發現,他的身上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我個人過去也贊同市場到了一定高度該調整了,最近我的觀點有了一些調整,我認為,可能存在繼續增長的條件。”

    遠洋的員工透露,李明經常在公司講一句話:打仗的将軍赢的是上一場戰争,他為什麼可以當上将軍,是因為以前打過勝仗,但這也意味着下一場仗他並不一定是勝利者。所以只有多學習、去實踐,才有生存的可能。

    高度市場化視角的李明認識到,沒有永遠打勝仗的将軍,這種清醒的自我認知和時刻的危機意識,或許正是觸動李明每一個敏感市場神經的關鍵推動力。

    “過去幾年間,房地産市場在高位運行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持續性的高增長,這種現象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

    李明指出,一方面,房地産市場本身無論價格還是交易量,如果從實際購買力、人們消費的改善性需求和人口流動幾個角度上看,這種增長在未來數年當中有可能可持續;另一方面,中國龐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場容量決定了,房地産市場确實将具備較大的回旋余地。

    基于此,李明認為,要重新對市場做一個樂觀的預期,“起碼中短期是樂觀的”。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已經到了“知天命”年紀的李明,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企業正确經營道路的求索。這或許更多的,是基于他對遠洋集團這家企業的熱愛。

    “我喜歡踢球,用球員角色似乎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在遠洋發展初期,我覺得我是前鋒;這些年,我更像是中鋒和後衛;而現在和以後,我希望自己是守門員,讓更多年輕人去沖鋒。”

    李明給自己天命之年的定位是“守門員”,這個回答不得不說有點出乎人的意料,但對于一位歷經房地産市場二十年風雲變遷的企業領導人來說,這樣的選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遠洋管理層從去年開始更新換代,到現在為止這個調整基本完成,新的管理層絕大多數成員非常年輕並受過最優秀的高等教育,一線和管理層經驗都有,從業時間及在公司工作的時間超過十年,大概有幾十位這樣的精英充實到中高管的各個崗位上。“

    ”我能做的就是充分支持、尊重他們的工作,查漏補缺並對工作結果負責。我覺得80後才能面對90後,90後才能懂00後,讓60後去理解90後、00後消費者,結果顯而易見。”李明笑着補充。

    遠洋的未來

    1993年發展至今,24歲的遠洋正當好年華,那麼,未來又在何方?

    觀點地産新媒體了解到,2016年,遠洋集團完成了品牌煥新,正式更名為“遠洋集團”,确立了以遠洋地産、遠洋商業、遠洋資本、遠洋服務和遠洋營造為核心的五大業務闆塊。

    在第四步發展戰略指導下,遠洋集團正朝着有限多元化方向穩步邁進。而在李明看來,這種布局還遠遠不夠。

    “實際上這些業務都是遠洋的傳統業務而非新業務,只不過相對遠洋地産,遠洋商業、遠洋資本、遠洋營造、遠洋服務的規模會小一點,現在遠洋把它們提到一個並行發展的高度上,未來遠洋還要把這些業務一個一個拆分,讓它們都獨立地去發展。”

    李明表示,遠洋資本發展速度較快,當前國家最大的金融風險來自于信貸,真正消化這些風險則需要擴大直接融資,這就給遠洋資本在地産行業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商機,“因為遠洋本身業态比較多,我們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間又很長,人員也很專業,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成長之後,已經具備了做房地産金融的條件。”

    李明透露,目前遠洋資本管理資産規模已經超過500億人民币,所投資的項目主要是外部項目,到今年年底,遠洋資本管理資産規模将正式超過100億美金。

    衆所周知,相比起持有型物業和新興業務,傳統住宅開發業務增長起來更快,遠洋過去幾年為了培育和發展持有物業和新興業态,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住宅業務的規模發展,但卻也為遠洋提供了未來持續發展的能力。

    而在遠洋上市十周年之際,當公司持有型物業和新興業務都已初具雛形,成果顯現,遠洋亦宣布迎來新一輪蝶變,公司将加速住宅開發業務的發展速度,“趕上、迎合現在還能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

    在8月24日舉行的遠洋集團中期業績會上,李明當場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遠洋2017年原定銷售目標600億,公司上調全年銷售目標至700億,,到2018年成功實現千億。

    “如果開發市場還有很好的前景,為什麼不加大投入?”李明笑着反問。

    “遠洋這些年應該說為持續發展、為未來發展下了很多工夫,只要去耕耘,只要去努力,總會有收獲。我希望遠洋人始終以創業者、奮鬥者的姿态去追求更好的未來。”李明最後總結道。

    24歲的花樣年華,青年遠洋在路上……

    以下為觀點地産新媒體對遠洋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李明先生的專訪實錄:

    觀點地産新媒體:2017博鰲房地産論壇的主題是“跨越與去地産化浪潮”,2016年中國房地産也創造了11萬億的記錄,但是繁荣之中一直隐藏的風險與難題,在這種背景下,您覺得應該如何搶先占據市場新的制高點?

    李明:從2015、2016年整個房地産市場交易額和交易面積都高速攀升的時候,大家認為可能市場的拐點快到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人均住房面積到了一定的規模,所以認為這個市場可能從需求角度來說容易下降。

    但是市場是很難預測和準确判斷的,現實情況就是整個市場在高位情況下還保持一個高增長,如果是短期一年、半年出現這種局面的話,大家的分析我覺得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呈現的是持續的增長,可能我們就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了。

    我們現在的觀點叫樂觀謹慎,即,短期樂觀,長期謹慎。

    首先,是短期樂觀。此前幾年,市場經歷了一些曲折,大家對房地産行業能否保持高增長、是否會出現拐點等心存疑問,但去年和今年的情況表明,房地産市場仍然很好,速度和加速度都非常快。我認為,房地産行業在兩到三年保持高位增長是可能的。過去我們的研究都忽略了人口流動問題,現在看,按照某地的絕對居住人口來分析是不客觀的。中國的人口政策和整體經濟布局正在發生調整,新的經濟理念層出不窮,這必然帶動和促進了人口流動,也為一些熱點地區和城市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短期内是樂觀的。

    其次,從長遠看,對三到五年後的市場仍會保持謹慎的态度。住房的市場需求是有限的,一些針對房地産的長效機制也都在醞釀,将會進一步發揮調控作用。

    觀點地産新媒體:遠洋今年前七月完成了343.7億的銷售,您對于規模是怎麼看的?未來在規模上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李明:遠洋今年的銷售目標原定是六百億,前七個月的業績作為遠洋自身來說,比去年同期和在歷史上也都是非常好的數字。但是橫向比較,可能這個數字跟很多優秀的同行是有差距的,這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跟我們對市場的預期有關繫,因為在市場高速和高位發展的時候,取得比較高的銷售業績跟資源的投入有關繫,遠洋現在實施的是一種有限多元化的發展策略,傳統的房地産開發並不是遠洋的單一業務,這跟資源配置有關繫。

    這方面遠洋一方面是要堅持自己原來戰略發展的定位,另一方面可能要适度地加快在傳統開發業務上的投入,在開發的效率和開發的規模、開發的區域上,可能要适度地加大。

    觀點地産新媒體:為什麼遠洋會突然間做出這種轉變?是因為感覺未來的市場還是比較強調規模嗎?

    李明:這個倒不是,因為我們實施這種有限多元化的業務發展策略也是階段性的,我們希望能夠各個業務闆塊都能取得一些快速的發展,還是根據市場的預判,如果開發市場還能夠有很好的前景,為什麼不加大投入?

    而且相對比起持有型物業、新興的業務,可能傳統的業務增長起來更快。

    觀點地産新媒體:遠洋此前較少在公開市場拿地,但近期在北京75億連拿了兩塊地,拿地策略是否發生了改變?

    李明:在傳統開發業務上,遠洋對自己的投資是有標準的,我們還是堅持财務指標放在第一位。這樣就有一個市場機會的問題,拿了這些土地一定要把地價控制在合理範圍内。

    其實我們采取靈活多樣的土地獲取方式,也在持續參加一些公開市場的招拍挂,現在就有機會了,有機會也就拿到了,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

    對于公司拓展土地資源,我們現在的思考方式有了一些變化。原來是按照一、二、三、四線城市的劃分方法去衡量,現在我們則是以城市群和人口流動性的角度去衡量。遠洋确定五大核心城市群是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長江中遊、成渝,就是圍繞人口流動趨勢做出的判斷。未來是否新進入一個城市,肯定要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但同時也並不局限在這五大城市群。

    下半年遠洋仍将積極補充優質資源。但就規模而言,仍是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審視自己的開發能力,同時評估經濟走勢和流動性,綜合做出判斷。但我認為,以合理價格取得土地資源是我們的投資標準,在今年市場比較火熱的情況下,甯可錯過機會,也不能付出過高的價格。

    觀點地産新媒體:拿地的限定條件比較多,我們有沒有一些應對策略?包括現在自持也是一種趨勢。

    李明:這個總是要把流動性和盈利性結合起來,從持有性的住宅運營業務來講,它也並不是無利可圖,只不過要解決好流動性平衡的問題。我們獲得的這幾個項目都是滿足流動性和盈利性兩方面的條件,市場給了這個機會,就有所斬獲了。

    觀點地産新媒體:以前遠洋主要的拿地方式是跟政府合作的大型綜合體開發,但發展速度也會慢一點,未來會不會打破這種局面?

    李明:我們拿地沒有硬性規定,還是要滿足區域的布局和财務投資的標準,當然一些綜合性的社區,遠洋相對來說比較親睐。

    我從業也有二十年了,有一個體會,當一個項目建完了之後,短三年,長五年,沒有人會再記得這個項目是賺了多少錢還是賠了多少錢。人們往往留有印象的是這些建築的形象和建成小區的口碑,以及對城市風貌的價值。

    所以可能相對有規模的綜合型社區,給我們的機會更多,能夠在小區建設和建築本身留下更多的東西。

    我不希望我們建設的小區雖然掙了錢,但是過了十年、二十年,成為了被改造的對象,這也是很遺憾的事情。

    觀點地産新媒體:短期來看,租售同權的實施有些人覺得可能會絕殺高房價,對租金也會有一定影響,您怎麼看?

    李明:講到租賃房、二手房,無論是從供給側還是需求側,去杠杆也好,去産能也好,我覺得恐怕都沒有想象的那麼快。我們講租賃同權,真正租賃市場能夠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無論是從量還是從消費習慣,從政策配套還是從實際有效供給的比例,我覺得真正起作用都需要時間。

    政府提出的各種限制性的調控,反映出調控目的具有雙面性:一方面防止過熱、防止風險;另一方面也要保證平穩發展。

    現在對于平穩發展,不單單是針對經濟發展而言,實際上也從滿足人們本身的需求、改善居住質量,也從這個角度來說。

    所以我覺得這些作用,可能還不那麼極端,顯現的效果也會持續一段時間。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提到開發業務會加速,有沒有說規模達到什麼程度或目標會覺得是比較合适的?

    李明:這個要看市場,要看自身的能力,也要看自己的整體資源和風險偏好。

    産能本身問題都不大,目前中國所謂去庫存,我覺得還不是主要的,從長遠來說應該是去傳統的開發能力,這很關鍵。

    這個去開發能力,本身就是高度市場化的反應,

    所以,對遠洋來說可能要在負債水平、風險程度和發展結構上做出平衡。

    我個人倒不一定贊成一味地去追求規模,追到一定程度我覺得還是有風險的。

    觀點地産新媒體:除了遠洋地産之外,遠洋集團還有遠洋商業、遠洋資本、遠洋服務、遠洋營造另外四個子品牌,公司2016年完成這種品牌煥新,這樣的戰略轉型主要是基于哪些方面的考慮?一年過去了,其他的四個子品牌的發展情況是怎樣?

    李明:實際上這些業務都不是新業務,都是傳統的業務,只不過像我們提到的遠洋商業、遠洋資本、遠洋營造、遠洋服務,規模會小一點,現在我們把它提到一個並行發展的高度。目前,除了地産之外,在其他幾個業務領域都已經具備了獨立發展的能力,未來一定會獨立出來,讓其有更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空間。

    遠洋地産作為以住宅開發為主要業務的部分,還會加快發展,還會趕上、迎合現在還能持續發展的市場環境。

    觀點地産新媒體:遠洋商業的發展戰略是怎樣的?

    李明:遠洋商業還是堅持在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做高端寫字樓和新興商業綜合體。

    觀點地産新媒體:會合作還是自己開發?

    李明:這個都會做。

    我們以往在綜合體上跟太古地産這些優秀的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從去年開始我們自己獨立開發運營的綜合體——遠洋樂堤港在杭州也亮相了,也做得不錯。

    合作還是自我開發只是經營方式的問題,我覺得都可以,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發展的需要,我們在寫字樓上也像跟WeWork這些世界頂尖的共享聯合辦公的品牌也都在合作。

    總的來說,遠洋商業除了增大規模以外,還是要在經營模式和産品創新上都要下工夫。

    實際上中國的辦公和商業需求依然是很強勁的,但是比住宅矛盾更大。供給側改革也就是怎麼去滿足、去挖掘、去創造新型需求,這也是遠洋商業未來重點要研究的關鍵點。

    遠洋資本其實也是這種情況,國家最大的金融風險實際上來自于信貸,真正消化這些風險就要擴大直接融資,所以遠洋資本在地産這個行業當中,實際上還是有很好的商機的。因為遠洋本身業态比較多,我們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間又很長,人員也很專業,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成長之後,已經具備了做房地産金融的條件。

    現在遠洋資本發展的速度也非常快,預計到今年底管理資産規模就能超過100億美金的規模,現在已經是超過500億人民币,當然也具備了獨立發展的條件。

    觀點地産新媒體:遠洋資本主要是投資遠洋自己的地産項目,還是也投其他的?

    李明:主要不是投遠洋的業務,它是一個獨立的業務,遠洋自身可以通過預售、通過信貸資金來獲取資金,不用通過遠洋資本。遠洋資本融資也是在外,投資項目也是在外。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總體的融資環境是收緊狀态,未來遠洋如果要加大規模的話,如何解決融資的問題?

    李明:對遠洋這樣的企業而言,壓力並不大,因為本身我們的負債水平不高,公司融資成本會随着業務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相信融資成本會保持穩定並持續降低。做到這一點是有保證的。其一,公司現在的主營業務都是國家鼓勵支持的,比如開發業務中近80%都屬于首置首改;新業務中養老、服務業等也都是國家鼓勵的。其二,遠洋一直被國際和國内評級機構評為投資性的潛力股,我們目前的融資渠道正常,與銀行具有良好的合作關繫。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高端市場某種程度上是調控的重災區,遠洋以做高端産品為主,未來如果堅持高端策略的話,會有什麼影響?

    李明:遠洋一定會繼續堅持走中高端路線,原因是什麼?未來中國傳統房地産開發業務一定是來自于改善性需求。

    可能剛性的需求未來更多是通過租賃和存量地産來滿足的,而傳統的開發就是一手房市場和新房市場,不管短期内有什麼樣的波動,遠洋都會堅持走産品中高端路線。

    觀點地産新媒體:很多人都說未來會進入存量房時代,遠洋怎麼去抓住機會迎合未來的發展?例如現在國家政策支持“長租公寓”,遠洋對這種産品是如何考慮的?

    李明:長租公寓的确是房地産一個創新的業務類型,我們非常認可這類産品。在這方面遠洋已經做了不少研究和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不久前遠洋自己的長租公寓“邦舍”已經開業,我們擁有長租公寓的專門品牌和管理團隊,歡迎大家前去參觀。遠洋在長租公寓方面的商業模式主要是輕資産的,通過租賃他人的物業進行升級改造,再進行對外出租。從目前情況看,通過購置物業去開展這項業務,經濟性一般。

    觀點地産新媒體:遠洋的養老是走在行業前列的,未來這一塊的發展會怎樣?如何解決盈利的問題?

    李明:養老服務業是目前國家積極鼓勵和正在興起、快速發展的行業。遠洋從事養老服務業也有4、5年的歷史了。我們曾嘗試過很多類型,現在護理服務型養老業務(CB)是我們發展最快的一項業務,目前已運營約1000張床位,到今年年底會超過2000張床位,在未來的三年中都将保持100%的速度。按照這個速度,明年将達到約4000張,2019年達到約8000張,争取到2020年達到2萬張床位。此外,其他類型也在探索之中,比如養老社區(CLRC)。

    遠洋認為把養老做好,也就三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得有投資,第二個因素是得懂服務,第三個因素是得有品牌。最難做的是服務,服務是靠積累、摸索的。而遠洋一開始就把重點放在培育服務能力上,堅決不做“養老地産”。並且已經在近年來的探索中取得了比較穩健的成績,有基本成型的業務模式。獲取物業後,大概6個月就可完成裝修改造,成本控制和收入水平能夠得到保證,現在已經可以做到開業三年達到85%入住率和盈利平衡,具備了快速發展的條件。

    我們對養老的測算現在是以床位為單位的,一般每個床位的投資不超過50萬元。按照2萬張床位計算,大體投資規模是100億元左右,對應的收入大體在10-20億元。

    觀點地産新媒體:現在並購也非常頻繁,遠洋過去有一些成功的並購案例,未來在並購這一塊打算怎麼做?

    李明:如果放在三五年以前,别人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肯定就說房地産企業並購起來是很困難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企業都有每個企業的文化。

    到今天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因為市場已經到了一個集中度逐步增高的階段,行業的集中度每一年都在加速提升,我也認為未來幾年還會加速提升,所以企業之間並購也好、兼並也好、重組也好,我覺得是勢在必行,這是一個幾方共赢的趨勢。

    遠洋在這方面也毫不例外,不單單是因為我們看得準趨勢,而且遠洋在這方面也很精通,所以會加快這方面的工作力度。

    觀點地産新媒體:您作為遠洋集團的主席,如何評價遠洋及自己近年來的表現,您期待未來在遠洋成長成一個什麼樣的領導人,遠洋成長成為什麼樣的企業?

    李明:我喜歡踢球,用球員角色似乎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在遠洋發展初期,我覺得我是前鋒;這些年,我更像是中鋒和後衛;而現在和以後,我希望自己是守門員,讓更多年輕人去沖鋒。

    我覺得遠洋這些年應該說為持續發展、為未來發展下了很多工夫,只要去耕耘,只要去努力,總會有收獲。我希望遠洋人始終以創業者、奮鬥者的姿态去追求更好的未來。

    現在遠洋可以看到的就是持續發展,不光是業務,還有人,現在遠洋一批專業性、年輕化和國際化特點的一批人成長起來了。

    遠洋管理層從去年開始更新換代,到現在為止這個調整基本完成,新的管理層絕大多數成員非常年輕並受過最優秀的高等教育,一線和管理層經驗都有,從業時間及在公司工作的時間超過十年,大概有幾十位這樣的精英充實到中高管的各個崗位上。

    我們現在高管當中,除了我以外,50歲以上的只剩一個人了,全部都是80後、70後,而且這些人都已經是專業年齡超過10年以上,在公司工作的期限也是10年以上。

    我能做的就是充分支持、尊重他們的工作,查漏補缺並對工作結果負責。我覺得80後才能面對90後,90後才能懂00後,讓60後去理解90後、00後消費者,結果顯而易見。

    撰文:王柔金    

    審校:徐耀輝



    相關話題讨論



    你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領袖訪談

    遠洋